朱 濤初曉紅莊 薦何書貴
(1.新沂市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心,江蘇新沂 221400; 2.新沂市家畜改良站,江蘇新沂 221400)
淺談提高標準化規模豬場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
朱 濤1初曉紅1莊 薦1何書貴2
(1.新沂市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心,江蘇新沂 221400; 2.新沂市家畜改良站,江蘇新沂 221400)
筆者在實施我市2014年省農業三新工程--新沂市優質商品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技術集成與推廣項目中,對新沂市泰源生豬養殖場(新沂市雙塘鎮涼泉村)、新沂市永強生豬養殖場(新沂市雙塘鎮段宅村)、新沂市雙塘鎮鑫大養殖場(新沂市雙塘鎮涼泉村)和周圍2個鎮10個村100個示范戶進行調查,旨在探索如何提高標準化規模豬場經濟效益。
標準化規模豬場;經濟效益;措施
標準化養豬的生產是一種專業化生產。在這個專業化生產中,不僅存在大量的養豬科學技術問題,而且存在著復雜的經營管理問題,隨著養殖規模的增加,內部人員的管理就成為很突出的問題。為了使豬場健康持續發展,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調動豬場職工積極性,筆者對我市23個新建的標準化規模豬場進行調研,認為在豬場選址和布局、圈舍建造、良種引進、防疫體系建設和產業化經營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使其養豬效益最大化。
1.1 豬場選址
規模養豬場選址要求遠離交通要道、城鎮、居民區和各類公共場所。豬場場址用地應符合當地城鎮發展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以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應體現節約用地原則,盡量選用不宜耕作土地,并為擴大生產預留空間。禁止在風景旅游區、自然保護區、古建筑保護區、水源保護區、城鎮建成區及規劃區和工業等公害污染嚴重環境區建,場豬場應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空氣流暢、非污染區域,并且要避開城鎮和村民居住區的水源地。地面應相對平坦,坡度不宜過大宜建在低凹、風口處。現在許多養豬場因養殖方式和養殖條件的限制多建在村內和村邊與養殖場標準化改建、擴建及生產規模的擴大產生了很多的矛盾。
1.2 豬場布局
豬場建筑設施按管理區、生產區和隔離區三個功能區布局,各功能區界限分明。管理區應位于生產區常年主導風向的上風向及地勢較高處,隔離區應位于場區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及地勢較低處。做到各功能區相對分開,凈道與污道分開,正常豬與病豬分開,種豬與商品豬分開。豬場隔離區主要是隔離舍、糞便污水無害化處理設施等。隔離舍設置應與養殖規模相適應。豬場內道路實行凈、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開。人員、飼料及產品進出走凈道,糞便、病豬及廢棄設備運輸走污道。豬場場地選擇應有1%~3%的坡度,場區內實行雨污分離排出。工程設計和工藝流程符合動物防疫要求。最好從上風口處以種豬-保育-育肥三點式分區生產,三區間隔至少500m以上;出豬臺必須在圍墻外,避免場外車輛入場;豬舍走向應以東西走向向東南方向偏離15°建造,這樣才能保證夏天太陽不會直射舍內豬體,冬天不會受西北風的侵襲;豬舍內凈空高度至少3.5m以上,最長不超過50m為佳,棟與棟之間間隔25m左右,根據地形合理規劃建造,以品字形排列為最佳。
1.3 豬場建設參數
圈舍建設尺寸,每棟圈舍屋檐距地面高度為不低于2.6m。圈舍長度因各場地形及養殖規模而定,每棟長度不宜超過100m,寬度8.0m以上為宜。走道寬不低于1.5m每棟豬舍大門設消毒池,長度同走道寬,寬度不低于0.7m,深度不低于0.1m。相鄰二豬舍縱墻間距不低于6.0m。豬舍距圍墻不低于2.0m。在大門旁建設6.0m2更衣消毒室,有紫外線消毒設施和消毒池。在大門口建設車輛消毒池,消毒池長度必須保證汽車輪胎滾動1周以上。
豬的正常生活與周圍環境條件密切相關,養豬環境是指豬生存的某一特定環境中影響它們生長、發育的條件,包括豬舍溫度、濕度、空氣的組成、空氣的流動狀態、光照、聲音、灰塵、微生物等,這些環境因素通常是相互關聯共同作用的,其變化會影響豬的新陳代謝,直接制約豬的健康狀況和生產水平。
標準化豬舍建筑的要求(1)豬舍要求能夠保溫、隔熱,舍內溫度便于人工控制;(2)要有良好的通風換氣設施,使舍內空氣保持清潔;(3)要有適宜的排污系統,便于豬群的調教和清掃;(4)要有良好的飲水設施及在冬季能使飲水加溫的設施;(5)要具有適宜的降溫系統,使夏季豬舍內溫度保持在適宜范圍內。
標準化豬舍建設參數公豬欄面積不少于6.0m2/頭,圈高1.2m以上,柵欄結構可以是混凝土或金屬,便于通風和管理人員觀察和操作。母豬欄限位欄長1.8~2.2m,寬0.6~0.7m;母豬產床長2.0~2.2m,欄寬0.6~0.7m;仔豬圍欄左右寬各0.4~0.6m。平養圈舍內設置的仔豬保溫箱長1.0~1.1m,寬0.5~0.6m,高0.6~0.8m。保育欄長2.1~2.4m,欄寬1.7~2.4m;設置1個保溫箱長1.0~1.1m,寬0.6~0.8m,高0.6~0.8m。育肥欄圈長3.0m以上,寬3.2m以上;欄高0.8~1.1m,圈欄門寬0.6m左右;豬舍采用封閉式的建筑,豬舍安裝換氣扇,定時控制縱向通風,降低豬舍內有害氣體濃度,使豬舍環境能夠人工控制。豬舍四周墻體、房頂及地面采用保溫隔熱材料,使豬舍能夠保溫、隔熱。地面采用水道供暖(縱向供暖),降低了豬舍取暖成本,使豬只休息的地面達到適宜溫度。
品種在養豬成功要件中占據44%的比例,這是養豬行業所公認的,但同養豬發達國家比,我國飼養者對品種的意識卻需要加強。生長速度生長速度是評價種豬質量最重要的經濟性能指標之一。
在生長速度上,優良種豬明顯高于地方品種及肉質兼用型品種。在生長肥育期內,地方豬種平均日增重500g,而目前優質長白豬、大白豬、杜洛克豬平均日增重900~1000g。優良種豬150日齡可達100kg以上,而地方豬種達90kg則超過180日齡。如果優良種豬比一般的種豬日增重多100g,按目前市場肥豬價格8元/kg計算,同樣150d出售,則出售1頭肥豬就會增加銷售收入120元,年出欄萬頭的豬場新增收入就達120萬元。要開展生豬人工授精,提高良種覆蓋率。
4.1 建立隔離檢疫舍
新引進的后備種豬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豬病傳入途徑之一。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皮膚和內寄生蟲都會隨買進動物一起進入豬場。特別是購進無臨床癥狀的帶毒種豬可造成巨大損失。為減少上述的危險性,每個具一定規模的豬場都應建立隔離檢疫舍。隔離檢疫舍與本場間隔至少100m。并在引豬前需作血清學檢測,檢測本場沒有的一些傳染病,來自某種疾病疫區的豬也應該檢測該病。不過,現有場已存在的某些疾病,就沒有必要檢測。在進入種豬群前最少隔離觀察30d天,最好60d。到30d隔離期末,這些將并入種豬群的外來豬應再重復檢測一次。這個再次檢測極其重要。如結果仍為陰性,再應該飼喂本場老母豬的糞便或用老母豬隔欄飼養以便讓引進豬逐步適應本場的病原微生物。待適應后方可引入本場豬群。
4.2 控制來訪者
傳染病傳入豬場的另一危險途徑是來訪人員。眾所周知,人員可成為豬傳染病的機械性攜帶者。因此要嚴格控制來訪者,原則是越少越好,杜絕無關人員入場,更不允許來訪者在不采取任何預防措施的情況下進入生產區。最好做到洗澡,全部換上豬場干凈的衣服方能進場。條件達不到的場,至少應該堅持要求來訪者穿上豬場提供的膠靴,衣服和戴上口罩。入口處應設置5%的火堿腳浴以供隨時應用。酸、碘和堿可有效地殺滅各種病原。
4.3 免疫接種
精心設計針對本地區流行的傳染病的常規免疫程序是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免疫接種的方法可分為預防和控制兩種。對于大多數流行病來說,免疫接種方法的設計旨在預防動物免受感染。在本地區不存在某些傳染病時,是否要接種應該視被傳播的危險性而定。有時良好的免疫程序被看作是預防疾病爆發的一種保證。
我國生豬產業化經營在原有家庭經營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實踐出多種經營模式。目前根據參與經營簽約的主體,可分為龍頭企業帶動模式、中介經濟組織帶動模式、專業批發市場帶動模式、現代畜牧業示范區帶動模式等四種主要生豬產業化經營模式的實踐形式,而在生豬業生產實踐中應用最廣泛且較成功的是龍頭企業帶動模式及其衍生形式。
筆者調研的23個標準化規模豬場,17個標準化規模豬場成立了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并與飼料企業合作。3個標準化規模豬場發展為生豬生態養殖有限公司,與飼料廠、屠宰場全方位合作,實現養殖效益最大化。
[1]梁萬宏.提高規模豬場經濟效益的技術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3,(2):76.
[2]李志貴.生豬標準化養殖場規范建設及技術要求[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5,(4):21-22.
項目資助:江蘇省農業三新工程——新沂市優質商品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技術集成與推廣(項目編號:SXGC[2014]062)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