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濱 馬彥博 王瑞欣
(興安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興安 137405)
關于對烏蘭浩特市畜間布病流行病學的調查報告
朱海濱 馬彥博 王瑞欣
(興安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興安 137405)
新世紀以來,隨著我盟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不斷加大,畜牧業比重逐漸增加,尤其是隨著奶業及肉羊產業的快速發展,奶牛和羊大量被引進。由于引進渠道混雜,一些布病牛和羊被引進,造成布病在我盟人、畜間快速蔓延,對人民群眾健康和畜牧業穩定發展造成嚴重危害。從2010年開始,根據自治區統一部署,我盟全面開展了布病溯源滅點工作,經過幾年不懈努力,布病快速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截止2014年,人間發病大幅下降,畜間血檢陽性率明顯降低。為全面了解畜間布病防控工作效果及現狀,科學判斷畜間布魯氏菌病流行趨勢,為下一步布病防控提出針對性意見和措施,我們對烏蘭浩特市布病防控效果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匯報如下:
為切實搞好這次調研工作,系統掌握當前布病的疫情動態、防控效果。調研前,調研組制定了具體的調研提綱,并按照提綱內容認真開展了調研工作。調研采取實地調查、問卷調查以及座談會等方式,對烏蘭浩特市布病的流行、牲畜免疫、牲畜監測、消毒滅源、人間患者治療、布病知識普及等情況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對當前布病的防控現狀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和清醒認識。與此同時,在與基層干部、防疫人員及群眾的座談中,探討了防控路徑和方法,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共實地調查3個鎮6個村,52個養畜戶,336口人,共有21名布病患者,發病率6.25%。入戶現場調查的46人中,聽說過布病者42人,占調查人數的91.3%,沒聽說過4人,占被調查人數的8.7%。布病防治知識主要是通過獸醫防疫人員及布病患者了解;發生牲畜流產15戶,牲畜流產戶比例達到28.8%。牛羊患布病后70%以上繼續飼養,及時淘汰的不到30%;調查養畜戶共飼養牲畜3486頭(只),其中牛108頭,羊3066只,豬237口,狗75條,近3年購入607頭只,絕大部分自繁,購入牲畜以當地為主。飼養方式牛以舍飼為主,羊則以放牧為主;牛羊免疫密度基本達到100%,全部灌服形式。
從調查結果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是人畜布病感染情況較重,布病現仍處于高發狀態。如在義勒力特鎮東白音嘎查調查發病的5戶7人中,最多的一家2012年6口人中有3人發病,發病率達到50%;牲畜流產率較高,最高戶流產率達到20%。另外,流產羔羊處理方式喂狗就是賣掉,沒有深埋及無害化處理,造成感染和污染。說明近年我盟雖然采取了免疫、監測、淘汰陽性畜等綜合防控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疫源面廣,陽性畜多,布病在人、畜間仍處于高發狀態。二是農牧民對布病防治知識了解膚淺,自我防護能力差。被調查者中,雖然91%以上的人聽說過布病,但多數人對布病的傳播途徑及相關防治知識了解不多。目前,由于大部分農村農民文化水平低,生產生活方式落后,公共衛生條件較差,絕大部分農牧民缺乏自我防護意識和基本技能,難以自覺有效地保護自己。三是布病防治措施沒有完全到位。在檢疫、監測、淘汰陽性畜、消毒等各項防控措施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從調查情況看,外地引進牲畜相當部分沒有經過嚴格檢疫,檢疫大多也是流于形式。尤其是當地牲畜在易地放牧、移場放牧過程中沒有進行檢疫,病畜與大量健康畜接觸,造成疾病感染和傳播;近年來監測力度雖然加強,但監測基本局限在以人溯畜上,主動監測數量、范圍有限,難以全面及時掌握整體疫情情況;農牧民安全生產和自我保護意識差,對圈舍不能進行經常性消毒,尤其是接羔場所90%以上沒有進行消毒,疫源不能及時消滅,疫情風險較大。四是發現疫情不能及時報告,疫情得不到及時控制。我盟雖然建立了從下而上的疫情報告體系,但由于牲畜飼養分散,數量多,流動頻繁,農牧民對布病了解少,疫情觀念淡薄,出現牲畜流產及病畜不報告。加之基層防疫人員數量少,防疫任務重,病畜難以及時發現和確診。五是潛在疫源持續存在。由于受資金、技術等因素影響,牲畜監測數量有限,相當數量病畜沒有發現仍在飼養,部分流產病畜也沒有及時淘汰。加之地區間疫情情況及防控力度的差異,疫源難以在短期內消除。六是牲畜無序流動嚴重,造成布病疫情蔓延。牲畜常年流動頻繁,外地購入、內部交易、易地放牧等形式多樣,尤其是每年到林區、牧區移場放牧現象普遍,有的與當地牲畜混群放牧,也是布病傳播擴散的重要形式。
總體上看,目前布病疫情雖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并末實現根本控制,布病疫源廣泛存在,影響疫情的各種風險因素仍然很多,如不持續高度重視和長抓不懈,疫情出現反復的可能性很大。
一是各級持續重視不夠。近幾年,各級政府對布病防治力度加強,但重視程度與布病防治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尤其是部分地方政府領導對布病疫情的長期性、復雜性及危害性缺乏清醒認識,致使領導力度和工作力度下降。
二是防疫宣傳有待加強。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業務部門通過多種形式開展了一些布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活動,但力度不夠,沒有真正宣傳到千家萬戶,大部分農牧民對布病危害和防控知識了解膚淺。
三是防控資金投入不足。由于各級政府資金投入不足,宣傳、檢疫、監測、撲殺等防控措施不能有效落實,大量陽性病畜沒有檢出撲殺和淘汰,傳染源大量存在。基層經費嚴重不足,正常工作難以有效開展。尤其是村級防疫員收入不高,與付出和承擔風險不相稱,工作積極性和防疫質量受到影響。
四是基層技術力量薄弱?;鶎诱痉酪呷藛T少,部分村級防疫員防疫技能差,能力不足,難以保質保量地完成繁重的防疫任務。
一是加強防控宣傳。為提高廣大群眾對布病危害的認識,增強防控意識,各級政府及業務部門須提高布防知識宣傳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尤其在農村牧區接羔及牲畜屠宰交易布病感染高峰季節,要通過新聞媒介、發放宣傳資料、現場宣傳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使廣大群眾真正具備自我防范布病的自覺性及技能。
二是明確目標責任。建立嚴格的防控責任制,明確各級政府、相關部門、業務單位責任,完善考核機制,嚴格獎懲措施。建立專項獎勵資金,對防控工作中業績突出者給予獎勵,尤其是基層干部及業務人員的獎勵。
三是加大資金投入。應多形式、多渠道爭取資金,切實加大人力、物力、資金投入力度,保證布病免疫、檢測、患者治療、病畜撲殺、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及正常工作經費的需求,尤其對檢出布病陽性畜,應及時淘汰和撲殺,撲殺費應按其價值足額補貼,以保證撲殺工作順利進行。
四是實施綜合防治。實現穩定控制前,畜間應繼續開展強制免疫,牛羊應免密度100%,嚴格按免疫程序進行口腔注射;加大監測力度,對養殖戶、放牧員、防疫人員、畜產品收購、加工人員等重點人群,奶牛、肉牛、羊等重點畜種,進行重點檢測。要擴大監測范圍,增加監測數量,全面掌握布病感染情況,了解疫情動態,為布病科學防控提供依據。檢測陽性畜及時撲殺。發生流產的牛羊及時淘汰,流產物及污染環境嚴格按程序無害化處理;要建立防疫檔案,對牲畜流動情況隨時掌握和監控;加強檢疫監管,對牲畜交易市場、定點屠宰場、農貿市場加大檢疫督查力度,嚴禁未經檢疫牲畜及產品進入市場和流通。尤其是要高度重視跨地區運輸動物的檢疫,輸出地要布病作為必檢項目,對輸出病畜和陽性畜的要嚴肅追究檢疫人員的法律及刑事責任;加強個人防護,基層防疫人員在防疫過程中應戴防護服、口罩、手套等防護裝備。農牧民接羔時,應戴手套等防護裝備。對圈舍、接羔點及時消毒。
五是堅持群防群控。要高度重視布病防治工作,把控制和消除布病危害作為一項民生和民心工程來抓,各級政府要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制定科學的防控規劃,確定明確的責任目標,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實行嚴格的獎罰措施,形成政府領導、部門協作、上下聯動、群眾參與的統一高效協調的綜合防控體系,最大程度地發揮各級政府、部門、行業及農牧民的職責和積極性,形成群防群控的局面。要強化獸醫和衛生部門的職責,建立緊密的協作關系,加強協調,密切配合,統一規劃,統一行動。建立疫情通報制度,定期立會制度。要廣泛動員和充分發揮人民群眾防控布病的積極性,只有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布病的危害,自覺參與布病防治,布病才能真正得到控制。
六是重視隊伍建設。要高度重視和加強各級衛生、獸醫防疫隊伍建設,尤其是重點抓好旗縣以下基層防疫隊伍建設。增加鄉鎮防疫機構人員編制,提高村級防疫人員待遇,建立和完善必要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為動物防疫工作提供可靠的組織和安全保證。要對基層獸醫防檢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全面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要高度重視鄉村獸醫和醫生的職能,充分發揮其在布病防控知識宣傳、預防、診治中的作用。
[1]龔德林,歐海敏,曾衍虎,等.奶牛布病流行病學調查與防控建議[J].畜禽業,2012,(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