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雄
(新疆阿瓦提縣畜牧獸醫站,新疆阿瓦提843200)
阿瓦提縣新型畜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經營管理調研報告
張 雄
(新疆阿瓦提縣畜牧獸醫站,新疆阿瓦提843200)
本文就阿瓦提縣新型畜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經營管理展開調研,并針對畜牧業發張現狀,結合我縣“十二五”畜牧業發展規劃,提出了幾點新型畜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經營管理體系,以供相關工作人員參考借鑒。
新型畜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現狀問題;發展建議
1.1 現狀
畜牧業是阿瓦提縣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2014年畜牧業總收入達56114萬元,同比增加9181萬元,增長19.56%;畜牧業純收入達32996萬元,人均畜牧業純收入達1759元,較上年增加350元,同比增長24.84%。全縣畜牧業呈現較好勢頭,基本形成了成熟、合理的農區畜牧業產業結構。但從當前畜牧業發展態勢看,全縣養殖比重還是以農區為主,規模化養殖所占比例偏低。養殖專業大戶主要集中在烏魯卻勒鎮牧業村、博斯坦牧場和縣內12個養殖小區,成規模的養殖場(戶)以博斯坦牧場、塔里木畜產品有限公司、咪咪牧業、瑞穎、金坤肉羊繁育場、勝財蛋雞場及恒通家禽養殖銷售專業合作社為主,城區附近畜牧業以集中的大量養殖育肥戶為主,發展規模尚小。
1.2 經營管理方式的基本狀況
首先要加快畜產品基地建設,優化畜產品市場投資環境。通過建設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小區(場),加大育肥基地建設,增加牲畜出欄商品率。其次要加大招商力度,培育龍頭企業,建立高標準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立起調節市場、保證供應的畜產品儲備保障體系,鼓勵和引進有實力的畜牧業龍頭企業。最后,加大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和引導,改變農戶散養現狀,形成有管理、有組織的農民專業組織。
2.1 增強了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合作社的成立,改變了一家一戶的生產經營方式,增強了農民的市場意識和合作意識,成為農民和市場的聯系紐帶,不僅有效解決了畜產品“銷售難”的問題,而且由于對農戶實行產前、產中、產后統一服務,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降低了生產成本,從而增加了農民收入。
2.2 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
合作社依托當地資源和產業發展情況,把農民組織起來,圍繞主導產業從事產、加、銷等經營活動,從而有效地促進當地優勢產業的發展壯大,推進畜牧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畜牧業區域化、規模化、特色化、專業化發展。
2.3 提供了優質服務
合作社通過科技示范、組織培訓、座談等多種方式,推廣新型實用技術,提高了農民的科學意識。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和市場準入,對農戶實行產前、產中、產后統一服務。
2.4 防止了不正當競爭
合作社成立后,市場逐步規范,由合作社根據市場情況,統一制定畜禽銷售價格,并由合作社出面與客商簽訂合同,提高了農民在市場上的談判能力,有效地保護了產、銷雙方的利益。
2.5 平衡了產銷
由于合作社服務功能強、質量好找來了八方客商,并與客商建立了固定關系,在長期合作中建立了一種默契,在行情好時合作社優先保證這部分客商的貨源。但在市場行情下跌時,這部分客商則要承擔合作社分配的一定數量,在保本或虧損的狀態下運銷出部分畜禽,平衡產銷以保護農民的市場積極性。
我縣畜牧專業合作社近幾年的發展勢頭不錯,但其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3.1 規模不一,發展不平衡。
盡管近幾年我縣畜牧專業合作社取得了較好的發展,但在總體上還是處于發展階段,存在著合作社規模偏小、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3.2 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專業人才。
目前,我縣畜牧業合作社的參與者基本是農民,人員結構老化,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合作社的經營管理者也主要是由內部人員擔任,其文化知識、經營管理能力、技術水平等相對較低,難以適應規模化的經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合作社的自身條件也難以吸引到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參與到合作組織中來,因此人才問題也是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3.3 制度不健全,內部運作不規范。
不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章程內容與執行均不規范,只寫不做,流于形式;組織結構不健全,理事會、監督機制等形同虛設,缺乏民主管理和正常監督。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資金積累制度和風險保障制度,財務、社務不夠透明。
3.4 資金短缺,做強做大受到影響。
由于畜禽合作組織在收購季節,需要大量的周轉資金。目前大部分合作社尚處于發展初期,經濟實力薄弱,難以得到金融部門的信貸支持。有的只得民間高息資本周轉,增加了合作社的經營成本。
3.5 認識不足,政府服務不到位。
調查發現,有些政府或部門對合作社的宗旨、性質、地位與作用認識不明。沒有把其發展擺在應有的位置,只講形式,不求質量;只做表面文章,不求實質效果;或只管建立,不管發展。
4.1 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
政府應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在資金投入上給予重點支持;合作社的管理部門應加強指導和管理,通過采取“普遍培養,重點選拔、有效推進”的方式,和“先發展、后規范”的模式,認真做好指導和規范合作社發展。
4.2 加大項目扶持力度,把合作社作為項目的實施主體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根據合作社的現狀,選擇一些有發展潛力、條件較好、組織規范、帶動力強的合作組織,通過項目的方式進行專項扶持,促進合作社做強做大。
4.3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增強發展潛力
根據新時期畜牧業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科學制定培養規劃,按照分類指導、分級負責、注重實效、方法靈活的要求,建立業務培訓制度,重點對合作社負責人、畜禽生產和運銷大戶進行經營業務培訓,使他們熟悉有關理論和政策,提高正確指導和發展合作社的工作水平,更好地引導廣大農民參加并辦好畜牧專業合作社。
4.4 加強政府服務職能,促進快速發展
政府要主動為合作社提供公共政策咨詢,搜集和發布畜禽的價格信息、市場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務,建立起必要的服務設施,努力實現各級、各類專業組織聯網,搭建公共服務信息和網絡營銷平臺。
4.5 完善制度建設,規范內部行為
制度建設是確保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在合作社的發展中更要加強和完善制度建設,并堅持內部規范化管理。
[1]李俏,王建華.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與創新:基于國際比較的視角[J].世界農業,2012,(12):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