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崇利 張治國 李 娜
(云南省瀘西縣中樞鎮畜牧獸醫站,云南瀘西 652499)
瀘西縣生態循環養殖產業發展協會助推農村經濟發展
梁崇利 張治國 李 娜
(云南省瀘西縣中樞鎮畜牧獸醫站,云南瀘西 652499)
深刻認識瀘西縣農村經濟發展現狀,通過生態循環養殖產業發展協會,有效推進農業農村經濟規?;l展產業化經營進程,為瀘西縣扶貧攻堅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貢獻。
生態循環養殖;產業發展;協會;助推;農村經濟發展
瀘西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也是傳統的畜牧大縣,是國家貧困縣之一。近年來,在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縣畜牧業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良好勢頭,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越來越大,養殖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成為農民致富、農村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之一。但是,我們也清晰看到,在發展畜禽養殖上,還有相當一部分養殖戶存在著信息閉塞,盲目粗放生產經營、飼養管理技術落后,標準化生產水平低,養殖環境條件差、畜禽疫病突出、病死率上升,飼養成本高、效益低等諸多問題。難以適應當前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更難以抵御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遇到市場變化或疫病死亡時就出現大起大落,嚴重影響甚至挫傷了廣大養殖戶的積極性,也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步伐。為此,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倡導下,成立了瀘西縣生態循環養殖產業發展協會,協會上聯市場,下聯農戶,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增強了農產品進入市場的競爭力,加大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為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瀘西縣生態循環養殖產業發展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是在瀘西縣科協指導下,團結、組織熱心于生態循環養殖產業發展的科技工作者、由養殖(種植)生產、加工、營銷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相關組織和個人,在自愿互利的基礎上聯合起來的,以科學技術普及、新技術示范推廣、專業技術服務為目的并依法登記成立的社會公益性科普社團。按照“生態環保、綠色健康、循環發展、資源化利用、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要求,緊緊圍繞食品安全、健康食品、綠色消費等方面搞活科學技術普及活動,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進農村社會化科技服務組織的發展,推進生態循環養殖產業發展,培育并增強農村群眾生態環保和綠色消費意識,為促進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促進我縣農業農村物質文明、生態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貢獻。是黨和政府聯系農業農村、專業研究農牧業經濟和科學普及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發展我縣農牧業和農村科普事業,推進現代農業、農村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社會力量。
3.1 強化培訓工作,全面提升會員素質
協會依托瀘西縣雨露職業培訓學校,積極向省、州有關專家咨詢、座談,全面了解收集當前畜牧業生產發展動態,發展前景等,以此來指導會員發展生產,同時組織會員,邀請省內外權威專家到我縣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理論素質和專業技術培訓活動,提高會員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經營管理能力。
3.2 宣傳發動,營造協會發展的良好氛圍
協會在加強產業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一方面使廣大養殖戶充分認識協會在農村經濟發展和解決分散經營勢單力薄,難以進入市場,引導廣大養殖種植大戶積極參加協會,依靠協會走共同發展的道路;另一方面通過培訓教育,宣傳協會發展理念和模式,引導會員樹立新思想,新觀念,用新眼光發展好自己的產業。
3.3 緊盯市場,做好服務工作,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
瀘西縣生態循環養殖產業發展協會本著為瀘西畜牧產業和全體會員,全方位服務的宗旨,為真正發揮協會作為政府、產業、市場、會員之間的信息服務平臺,適時組織部分會員到外地參觀、交流,聽取會員對當前協會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討論協會發展計劃,及時向政府部門出謀劃策,提出我縣產業發展可行性建議及方案,在實踐中提高為瀘西畜牧產業和會員服務水平。
3.4 強化科技推廣,提高產業發展水平
協會成立以來,全方位的注重科技推廣,以生態、環保、健康、誠信、擔當為理念,普及和推廣生態循環養殖產業專業性、實用性科學技術,新技術新品種引進、培育、試驗、示范、推廣、服務,促進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
3.5 打品牌、樹形象,著力提高協會影響力
組織龍頭企業參加產品展覽和項目招商等活動;努力爭取龍頭企業到外地有影響力的企業學習培訓,為企業培訓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同時對會員企業提出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積極向政府及有關部門及時反映并協助解決。通過協會全體會員的不斷努力,在縣科協的正確領導下,協會的各項工作正全力的向前推進,成為助推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
創新協會發展機制、升級轉型運行方式,強化自身建設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1)加強和注重科技示范化建設,要求立項扶持,為本會進一步推進瀘西縣科技示范化建設提供項目資金支持。
(2)多渠道、多層次、多種方式籌措資金,解決協會常規活動資金等困難問題。
(3)理順協會工作關系,調整協會工作結構,開展技物配套,搞活技術服務經營,努力打造協會命運共同體,使之實現抱團發展,助推規?;l展,產業化、集約化經營,使之利益最大化。
(4)通過搭建協會會員“信息、QQ、微信”平臺開展交流活動,搭建“搭建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創造性搞活協會產業發展生產經營活動,推進行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5)成立“專家工作站”,對接聯盟科研院所,為協會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成果、新方法,專家到田野、到農莊,推動經營產業發展創新活動。
(6)注冊商標,打造品牌,按照“五統一、標準化”推進協會產業發展“規范化、標準化、產業化、集約化、效益化”。即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物資、統一管理、統一品牌銷售,按照一個標準生產經營。務實推進“科技推廣、科普宣傳、科技示范化建設“系列工作及相關活動。
(7)加強協會建設和管理,按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要求,推動協會自我約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管理,推動“科技創新、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
[1]劉瀏.發展生態養殖業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J].農業經濟,2010,(1):18-19.
[2]李立章,朱靈.瀘西縣發展設施農業助推產業發展[J].云南農業,201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