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以寬
(農業服務中心,貴州獨山 558201)
口蹄疫病在豬牛羊養殖中的防制分析
陸以寬
(農業服務中心,貴州獨山 558201)
口蹄疫病是一種傳染性較強,危害巨大的動物一類疫病,一旦發病,不僅給動物的健康帶來威脅,養殖戶也會因此而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對養殖業的發展影響重大。在本文中,對口蹄疫病進行分析,認為口蹄疫病是完全可以控制和治療的,但不主張治療,重在防疫和消滅疫源,牲畜發病即采取撲殺、焚燒、深埋、消毒處理,消滅疫源,防止疫情擴散,在此提出相應的防制措施與同行交流,以期能更好地促進養殖業的發展。
豬牛羊養殖;口蹄疫病;分析;防制措施
1999年我鎮豬牛羊曾發生過口蹄疫病,當地政府和業務部門共同采取了封鎖、隔離、撲殺、焚燒、深埋、消毒、緊急預防等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撲滅,以后實行每年春、秋兩季防疫和適時補針防疫,強化檢疫和消毒,16年來未有復發現象,保障了當地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1.1 口蹄疫病的流行特點
口蹄疫病的主要感染群體為偶蹄類動物,比如豬牛和羊等,1999年我鎮發生時豬最易感,患病的牲畜為主要傳染源,在病畜的唾液、排泄物和一些潰爛的水皰液中潛伏著病原,在生產的母畜乳液中也有病原存在,患病的母畜能通過乳汁將病原傳染給幼崽。傳染的途徑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還有就是受到損傷的黏膜和皮膚,一般會通過空氣進行傳播。在有大風或是氣溫不高的情況下,能發生跳躍式的傳播。不同的季節其流行的情況也各不相同,病毒最適宜在寒冷干燥氣候下生存,且冬春時節牲畜的體質不強,容易感染該疫病。在夏秋季也會發生。
1.2 口蹄疫病的典型癥狀
該病主要以水泡為特征,豬蹄部的水泡比口腔嚴重,牛羊口腔的水泡比蹄部明顯。
(1)豬口蹄疫病的典型癥狀。發病初期體溫為40~41.5℃,病豬跛行、喜臥,隨后蹄冠、蹄叉、蹄踵出現水泡和潰爛,有的豬口腔、鼻盤和母豬的乳房也出現水泡和潰爛。仔豬發病后死亡率較高,大豬和母豬死亡率低。
(2)牛口蹄疫病的典型癥狀。感染口蹄疫病后的牛,其潛伏期一般為2~4d,病牛體溫在41~42℃間,主要臨床癥狀為流口水及吞咽困難。隨著病情的發展,病牛會在面頰和口腔等處出現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中有黃色或是透明的液體存在。之后,水泡會發生破裂,出現糜爛現象,病牛會因此更加難以進食。蹄冠腫脹,嚴重時蹄殼脫落。如果病牛沒有其他的繼發性感染,在7~14d后會恢復正常,死亡率不高,小牛犢可能會因此而發生心肌受損現象,導致死亡。
(3)羊口蹄疫病的典型癥狀。在感染此疫后,病羊會出現水泡癥狀,食欲出現下降,全身會出現發抖的癥狀。體溫在發病初期為40~41℃,一般會有1~7d的潛伏期。幼羊通過乳汁傳染上該疫后,極易引起死亡,且死亡率極高。
口蹄疫病的臨診特征與水皰病和口炎極為相似,在診斷的過程中不能將其作為確診的依據,應對水皰皮和水皰液通過實驗室進行診斷。
2.1 小鼠接種實驗
用青霉素和鏈霉素處理病料后,分別將其接種到成年小鼠、7~9d小鼠和2d小鼠身上,如果2d的小鼠和7~9d的小鼠在接種后不久就發病死亡,可以將其診斷為口蹄疫病,如果僅僅是2d的小鼠出現死亡,可以診斷為水皰病。
2.2 血清保護實驗
一般的血清保護實驗會選擇乳鼠作為實驗對象,在實驗中可以將未知病毒用已知的血清進行鑒定,或是用未知的血清鑒定已知的病毒。
2.3 進行血清中和實驗
康復豬牛羊的病毒和抗體可以用此法進行鑒定,用細胞中和實驗或是乳鼠中和實驗都行,還可以用補體結合實驗檢測抗體或是病毒、對流免疫電泳等,從而得到診斷結果。
2.4 進行抗酸性實驗
口蹄疫病對PH5.0較為敏感,而水皰病卻能抗PH5.0,可以采用這種差別進行病毒的鑒別。
(1)做好疫苗的接種工作。要想預防口蹄疫病,最重要的方法是及時進行豬牛羊等易感動物的疫苗接種。在豬牛羊的養殖過程中,養殖戶要適時對豬牛羊進行口蹄疫疫苗的接種工作,時間最好選擇在每年的春秋兩季各進行一次全面的防疫注射,對春秋兩防中未能防疫的和隨時補欄的豬牛羊進行適時補針防疫,確保防疫密度達100%,同時根據當地發病的類型選擇相同型號的疫苗接種。我鎮多年來預防的是O型口蹄疫疫苗,接種后21天抗體檢測合格率達80%以上。
(2)做好圈舍的消毒和清潔工作。.要想預防口蹄疫病,做好圈舍的衛生清潔和消毒工作也是很重要的措施。每天都要對圈舍進行清潔,將圈舍中的排泄物及時清理掉,將傳染源徹底清除。在冬季氣溫較低時,可以適當采取一些保溫措施,使圈舍中的溫度保持在固定溫度,同時還要做好通風,使得圈舍內的空氣能自由暢通,保持空氣新鮮。
(3)做好豬牛羊的喂養工作。喂養豬牛羊時,盡量選擇一些營養豐富而又新鮮的飼料,不要給它們食用過期或是變質的飼料,及時將圈舍中吃剩的飼料清理掉,特別是在夏季的時候,防止滋生大量蚊蟲。另外,飲用水源的提供必須做到要潔凈,無污染。
(4)一旦發現,要及時報告疫情,配合有關部門采取“早、快、嚴、小”的措施進行撲滅。在發現有口蹄疫病時,立即將病畜進行隔離,采取撲殺、焚燒、深埋、消毒處理,消滅疫源,將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圍,消滅之,防止疫情擴散而出現大面積的傳染。將病畜隔離后,對圈舍使用5%的安多福萬金水進行徹底的消毒清潔工作,或用0.5%的過氧乙酸進行徹底的消毒處理。對于病死的牲畜,要將其焚燒深埋消毒處理,絕對不能再食用。
“搞好防疫,強化檢疫和消毒,消滅疫源,切斷傳播途徑”是消滅口蹄疫病的重要措施。口蹄疫病是一種發病率和感染率都較高的疫病,如不撲殺,其死亡率相對不高,但隨時都有傳播發病的危險。豬牛羊等是口蹄疫病的常發群體,該疫病對豬牛羊的健康成長和畜牧業的發展影響巨大。各養殖戶在養殖牲畜的過程中,要及時做好防疫和消毒工作,避免該疫病的發生,確保豬牛羊的健康成長,促進養殖業的發展。
[1]蔡景明.豬牛中口蹄疫病的防治措施分析[J].中國畜禽種業,2015,(7):122.
[2]白來曉.牛羊口蹄病的診治方法[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3,(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