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 權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后旗巴嘎塔拉畜牧獸醫工作站,內蒙古通遼028124)
犢牛常見體內外寄生蟲病的防治措施研究
寶 權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后旗巴嘎塔拉畜牧獸醫工作站,內蒙古通遼028124)
體內外寄生蟲病害是犢牛養殖過程中最為常見的病癥之一,本文將針對當前犢牛養殖中的幾種體內外寄生蟲典型病害開展分析討論,并針對不同的病害問題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希望本文對犢牛養殖戶或畜禽防疫人員有所幫助。
犢牛疾病;體內外寄生蟲病;防治措施
在犢牛養殖的實際過程中,剛出生未滿六月的低齡犢牛,自身體的抵抗能力特別低,尤其是在斷奶之后,再加上飼料變化、天氣因素、專場換欄和免疫注射等多方客觀因素的存在,通常會導致犢牛出現激變反應,進而導致犢牛的身體有機抵抗能力持續降低,進而換上體內外寄生蟲病癥等一系列并發癥。若情況較輕,那么患體內外寄生蟲病的犢牛并不會產生較大的反應,其通常的表現為體毛粗亂、日益消瘦、貧血不良、精神不振等,大大影響了犢牛的健康生長,如果不及時對其進行治療那么患病犢牛的體重將會持續增長直至成為僵牛。這主要是因為體內外寄生蟲在不斷繁殖過程中,將依靠犢牛體內的營養作為繁殖的養分,同時在不斷吸收犢牛營養的同時還會放出毒素,從而導致犢牛換上一系列的并發癥。當犢牛受到重度感染時,將會直接死亡,最終導致養殖戶的經濟利益受到較大的損失。當犢牛換上體內外寄生蟲病時,養殖人員必須要做好這三方面的處理,即:一、定期使用預防性藥品來進行除蟲防御工作;二、對養殖場所進行定期的消毒除蟲工作,當犢牛要進行專場換欄時,必須要對其進行一次消毒;三、及時隔離患病犢牛,搞好衛生防疫工作,開展科學的飼料喂養,充分提高犢牛群的免疫力。
2.1 牛新蛔蟲病
該病是新出生犢牛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病發于五個月的犢牛身上,一年四季均可以感染該疾病。患牛新蛔蟲病的犢牛不會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癥狀,但是重者將會表現出食欲不振和便秘的現象,并且長時間出現腹瀉現象。若體內寄生蟲數量過多,那么則可能因腸道堵塞和腸穿孔而讓犢牛死亡。
2.2 球蟲病
這種寄生蟲病通常是由一種或多種艾美耳球蟲,寄生在牛腸上皮細胞當中而引起的一種原蟲病癥,其血性腸炎就是最為明顯的病狀,兩歲以內的犢牛都是該病的高發體,并且具有極高的死亡率。患該病的犢牛通常會食欲不振和精神不佳,大便粘稠且發出惡臭味,同時還會伴有血絲狀的胃腸粘膜落物。牛的體重將會直線下降,被毛粗糙無光,患病犢牛喜歡長時間的臥躺。
2.3 絳蟲病
輕度絳蟲病并不會出現特別明顯的病狀,若病情持續惡化并且得不到控制,那么患病犢牛的身體將會迅速消瘦,排除的糞便當中混有粘液和白米粒狀的節片,有時候甚至會排除一至六米長的蟲體,呈現出分節鏈帶狀。
2.4 牛蜱害
牛蜱害通常被人們稱為草爬子,草爬子的雄蟲有虱子大小,而當雌蟲吸飽血之后,體積將是原本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蜱蟲能夠傳遞大多數常見的病害,是一種高危險的寄生蟲。當犢牛身上出現蜱蟲時,犢牛的局部區域將會瘙癢不安,長時間之后身體持續消瘦,甚至出現貧血、精神倦怠等問題,同時我們可以用肉眼在牛體表之上看見很多蜱蟲,因此,蜱蟲病并不難確診。
針對當前犢牛養殖過程中常見的體內外寄生蟲病害特點,筆者經過實踐分析研究和探究相關文獻資料,提出了幾下幾點具有針對性的犢牛養殖體內外寄生蟲病害的防治措施:
3.1 牛新蛔蟲病防治措施
在做好患病犢牛的飼養管理的基礎之上,做好牛舍內外的衛生防疫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對最小的牛群進行全體預防性驅蟲,也就是說當犢牛出生十五日至二十日之間和在斷奶后的一周各進行一次驅蟲防疫處理。針對牛新蛔蟲病的病害特征,應該使用丙硫咪挫片15mg/kg或者是左旋咪挫片8.5mg/kg,使用方式為伴服或灌服。
3.2 球蟲病的防治措施
針對患球蟲病犢牛的病害特點,對其灌服或伴服磺胺脒每千克體重零點二克或者是磺胺二甲基嘧啶。同時還應該做好平時的糞便清理工作,隨時保持牛舍的干凈衛生、飼槽飼料和牛飲用水的衛生,應該定期使用2.5%的燒堿溶解對牛舍進行消毒處理。
3.3 絳蟲病的防治措施
對絳蟲病的犢牛灌服或伴服硫咪唑片15mg/kg或者是吡喹酮23mg/kg。對牛群定期做好預防驅蟲工作,在養殖的平時還應該做好糞便清楚工作,避免糞便堆積發酵產生寄生蟲,提前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同時還應該禁止使用露水草來喂養犢牛,保障犢牛的身體健康。
3.4 牛蜱害的防治措施
用肉眼仔細觀察犢牛體表上的蜱蟲,用手將其摘除并且將其集中在一起進行燒毀。同時還應該下牛舍的圍欄、牛體和牛舍四周噴灑2%的敵百蟲溶液,在噴灑的過程中切忌不能直接對牛的頭部進行噴砂,在對牛體噴灑之后不能讓牛在陽光之下暴曬,避免因此中毒。同時還應該在犢牛頸部位置注射3mL/150kg的阿福丁,每隔7d進行一次重復用藥。
3.5 制定好體外病蟲害提前預防方案
針對當前的養殖現狀,養殖戶應該犢牛體內外病蟲害的特點提前做好病害預防工作,如在日常養殖過程中時刻關注潛在病害犢牛的身體狀況,一旦出現上述病害特點就應該立即對其進行隔離處理。當犢牛在出生之后應該與成牛隔離喂養,盡量避免形成交叉傳染。
犢牛養殖是推動牛養殖戶經濟不斷發展的重要養殖環節,也只有做好了犢牛養殖工作才能夠進一步保障牛群的壯大,進而讓養殖戶從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1]王啟芝,黃光云,李銘,等.犢牛常見體內外寄生蟲病及防治[J].中國牛業科學,2010,36(3):92-93.
[2]霍建英.家畜寄生蟲病的防治及抗寄生蟲藥物的正確選擇和使用[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13,43(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