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嫻
(黑龍江省湯原縣畜牧獸醫局,黑龍江湯原 154700)
奶牛剖宮產手術并發癥及處理
姜玉嫻
(黑龍江省湯原縣畜牧獸醫局,黑龍江湯原 154700)
剖宮產術相關的并發癥往往是因手術操作中遇到的困難所引起,包括翻轉胎兒、把孕角拉出體外、切開子宮、拉出犢牛及縫合子宮切口等。常見的并發癥包括:皮下氣腫、子宮炎與胎衣不下、粘連、腹膜炎、傷口裂開、產后出血等。
奶牛;剖宮產;并發癥;處理
產后胎兒的成活率部分地取決于手術的適應證是否正確。據報道,奶牛剖宮產術后胎兒的成活率約為12%;剖宮產術后母牛的成活率較高,多數報道為90~98%[1]。剖宮產也會引起并發癥,常見的剖宮產術后并發癥有如下幾種。
如果腹膜未能緊密對位,手術后空氣往往從腹腔流到皮下組織和肌肉層內,引起皮下氣腫。這種情況更多的見于術后出現里急后重的動物,通常是難產的后遺癥,有些情況下氣腫可延伸到肩部。發生皮下氣腫時雖然外觀難看,但不會對動物有嚴重的不利影響,也不需要治療。根據漏出的空氣數量,組織通常在1~8周內恢復正常。
產后奶牛胎衣不下的發病率為20~50%[2],而在剖宮產術的病例中,6~10%發生胎衣不下。難產、子宮捻轉、雙胎及胎兒畸形是剖宮產術的常見適應證,手術本身也可誘發胎衣不下。手術中剝離胎衣幾乎不可能,但是正常情況下,胎盤在術后4~6h內會自行排出。然而,如果術后24h以上仍然胎衣不下,則只能每天嘗試陰道探查,試著輕輕剝離胎衣。雖然大多數報道報道建議在沒有并發癥的病例無需治療,但是,筆者依然推薦采用子宮內灌注或肌內注射抗生素進行治療。胎衣通常作為壞死組織團塊在7~11d后排出,一旦胎衣排出,則應用滅菌導管,用5L溫水或生理鹽水輕輕灌洗子宮腔。
迄今為止,尚無臨床研究表明預防性治療(例如子宮灌洗、使用非固醇類抗炎藥及腹腔內注射抗生素)對預防牛的術后粘連具有有益的效果。剖宮產術后發生粘連的情況并非不常見,使用何種縫合方法(如烏得勒支氏縫合、倫勃特氏縫合或庫興氏縫合)和縫合材料(如普通腸線、鉻制腸氣、聚乙醇酸線或羥乙酸乳酸聚酯910線)縫合子宮切口一般都不重要,術者的操作水平對發生粘連的數量和嚴重程度具有最明顯的影響。術者的操作速度、技巧和奉獻精神都對預防粘連形成有極大影響。至關重要的是在條件允許時,嚴密縫合子宮切口,避免過度操作及組織損傷、缺血和出血。
使用人工合成的可吸收縫合材料,例如聚乙醇酸線或羥乙酸乳酸聚酯910縫線,似乎對預防粘連沒有有利的幫助,但從手術的角度來看,這些縫合材料具有優異的可操作特性,比腸線的韌性大,便于打結,而且不易折斷。與生物制品(例如腸線)相比,這些縫合材料質量可靠、有保障,但除了價格高外,也還有其他不足。由于其麻花狀(結辮子)的結構特點,這種縫線在通過組織時阻力較大,由此會造成小的裂口,特別是子宮壁水腫時更易發生。另一方面,腸線與縫針接觸時易被損壞,引起子宮縫合處破裂,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嚴重的腹膜炎。
目前在牛的臨床上有一種趨勢是使用粗線,普通腸線縫合材料用于閉合子宮切口。雖然這種縫合材料的組織反應比鉻制腸線或人工合成的縫線要大,但是實際造成的組織粘連卻小得多,這可能與吸收的時間因素有關。與其他在組織中長期保留的縫合線相比,隨著子宮快速復舊期間豐富的血液供應,這種縫合材料很快被吸收,因此沒有機會形成粘連。打結處是縫合線最后被吸收的地方。因此,縫合子宮時用烏得勒支氏縫合法把線結包埋在切口兩端的子宮壁皺褶內,這是縫合子宮的首要目的。
腹瀉、發燒、食欲不振和腹痛是剖宮產術后腹膜炎的常見癥狀,使用抗生素療法通常可以限制腹膜炎的發生。子宮切口修復不充分,特別是在并發子宮炎時,是術后腹膜炎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有些病例,手術時就已經發生腹膜炎。重度難產后,在死胎、胎兒氣腫、子宮破裂、胎兒畸形或手術過程中感染的子宮液漏入腹腔的病例,腹膜炎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如果胎兒活著或死亡但仍新鮮時,少量的子宮液漏到腹腔一般不會造成術后腹膜炎的發生。已經提出了各種治療腹膜炎的方法,包括腸胃外(非口服)抗生素療法、經右側腹壁切口向腹腔內投放抗生素、腹腔手術沖洗和靜脈內液體療法等。
多達6%的動物會出現與傷口裂開、腹壁切口周圍形成膿腫或血腫相關的并發癥。傷口裂開的潛在致病因素包括無菌術不徹底、腹下部切口、手術中損傷組織、環境污染、里急后重和手術后動物性情差等。此外,手術后拆線過早也能導致切口開放,拆線的最短時間應為術后3周。如果死腔沒有完全堵塞,有時會在傷口的下方肌層之間積聚血清樣液體,液體會自行消退或者可以手術引流。在其他病例,可能形成膿腫。在大多數情況下,對膿腫可用柳葉刀切開、引流和沖洗,之后會出現肉芽創和二期愈合。通常不需要用抗生素處理,但是發燒時則需要使用抗生素。
盡管與術者對止血的認識程度有關,但腹壁切口的出血很少。但是子宮切口的出血可能會很多,在有些情況下如果子葉血管被破壞,出血有時可引起死亡。偶爾可能在手術期間出血很少,但是術后24h內又開始出血。在個別病例,闊韌帶內的大血管可能會受損,導致大量血液喪失。預防的辦法是仔細切開子宮、手術中充分保護生殖道和嚴密止血。大出血的治療就是輸血。另外,可以重復注射催產素20~40國際單位,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子宮出血。
[1] 趙興緒(主譯).獸醫產科學(第9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2] 張洪強.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與治療[J].畜禽業,2008,(10):70-71.
姜玉嫻(1968—),女,本科,高級獸醫師,主要從事獸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