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先偉 譯
?
如何有效阻止豬流行性腹瀉病毒
黎先偉 譯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令美國養豬業措手不及。有關PEDv的研究進展很緩慢。湯姆博克格林博士,美國豬獸醫協會(AASV)常務董事,闡述了PEDv尚未解開的謎團。
2013年5月,雖然豬流行性腹瀉病毒首次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一家養豬場內發現,但是對于這個襲擊北美養豬業的PEDv毒株在許多方面仍然是個謎。目前,由于流行性腹瀉病毒已擴散至美國30個州和其他美洲國家,如加拿大、墨西哥、多米尼加共和國、哥倫比亞,與此同時對亞洲國家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最近主要對日本養豬業帶來嚴重的影響,所以對于這個病毒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學習。
湯姆博克格林博士,美國豬獸醫協會常務董事,在愛荷華州德梅因舉辦的2014年世界養豬博覽會說到:“大約1年前,我們對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了解并不多。現在1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我們對這病毒有了很多新的認識。但是我們仍不清楚病毒是如何來到這里(美國),以及其可能的傳播方式。”美國豬獸醫協會可以說是美國最為關鍵的機構,其主要負責不斷收集、檢測和發布有關這病毒的最新信息。“教育和告知我們的成員是我們的職責,”博克格林博士說,“我們有助于推動疫病信息的完善和發展。美國養豬協會是我們的主要贊助機構,為我們提供充足的資金幫助。最近,他們資助了300萬美元專門用于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研究。”博克格林博士指出,去年(2014年)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肆意橫行,而且PEDv所造成的問題已被證實是一個棘手的難題。自從1994年以來,博克格林博士一直效力于美國豬獸醫協會(AASV),而且參與過美國養豬業的豬偽狂犬病(PRV)的根除。人們往往很容易將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暴發與豬圓環病毒2型(PCV2)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相比較。博克格林博士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病毒的一些相同之處,如高死亡率、廣泛的影響以及非常嚴重的臨床癥狀。這三種疾病都會造成非常高的死亡率,尤其對年幼的仔豬影響最為嚴重。”
只要回顧一下美洲和亞洲以外的國家——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究竟是什么?明尼蘇達大學的Robert Morrison 和Dane Goede教授,對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描述如下:“哺乳仔豬表現嘔吐和嚴重腹瀉,這些癥狀連同母豬產奶量下降將會導致致命的脫水和營養不良。大多數小于1周齡的哺乳仔豬往往會在哺乳階段出現死亡。生長豬和母豬一般會出現水樣腹瀉和嘔吐癥狀,這可能會導致死亡率增加和平均日增重降低。”
然而,我們目前對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所知道的信息遠遠不夠。博克格林博士在世界養豬博覽會已明確表示:“事實是,如果我們不能充分了解豬流行腹瀉病毒引入一個國家(美國)的原因,和傳播的方式;以及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了解母豬的免疫力是什么的話,那么接下來的秋冬季節很有可能讓我們陷入糟糕的局面。因此,我不得不承認這讓我徹夜難眠。”
在本文中,我們探索一些有關豬流行腹瀉病毒的主要問題,試圖揭開一些有待回答的問題,闡明目前所知道的最新信息以及還需要掌握什么關鍵內容。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屬于冠狀病毒。據目前所掌握的信息,美國現階段所流行的病毒有兩種亞型。美國最原始分離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與中國安徽省早期分離的毒株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因此,這被認為是病毒的起源。博克格林博士表示,該病毒可破壞腸絨毛,而且這與豬傳染性胃腸炎(TGE)十分相似。從某種程度來看,這種病毒對哺乳仔豬的損傷令人十分震驚。
此外,豬流行腹瀉病毒似乎很容易發生變異,因為在2014年1月,農業部俄亥俄州動物疫病診斷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區分出一種變異毒株,后來愛荷華州立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的實驗室也證實了這種變異毒株的存在。據目前研究所得,如果母豬感染了這種變異毒株的話,盡管仔豬也會表現臨床癥狀和死亡,但在某些情況下,這種變異毒株對動物的致病性和/或致死性沒有原始毒株那么嚴重。
讓疫情更為復雜的是,在2014年2月美國首次發現另一種冠狀病毒。這種病毒命名為豬δ冠狀病毒(SDCv),據報道該病毒臨床癥狀與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相似,造成所有不同階段的豬群出現腹瀉和嘔吐,甚至死亡(主要對保育豬)。不過,豬群感染豬δ冠狀病毒所造成的死亡率要低于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病例。這兩種疾病(豬流行腹瀉和豬δ冠狀病毒)在美國和加拿大有所報告。
博克格林博士說:“目前,我們還真的不清楚豬流行性腹瀉病毒進入美國的途徑,這是我們分析的一個主題。我們需要建立危險因素是什么,以及哪些產品可能已受到感染。因此,這意味著我們要對各種不同的產品進行調查,例如飼料和疫苗等。當然全球各地出入美國的旅客也是也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
他繼續說:“豬流行腹瀉病毒引人注目的是其某種特定的傳播模式。這種病毒可幾乎同時在3個不同的地點出現。豬流行性腹瀉病例在美國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4 月15日俄亥俄州暴發的病例。但通過一些回顧性研究表明,在印第安納州、愛荷華州、科羅拉多州和明尼蘇達州也在幾乎同一時間暴發腹瀉病例。”
現階段關于這個問題有多種不同的觀點,主要因為不同觀點的出發點有所不同,包括道路運輸、飼料夾雜或空氣傳播等。博克格林博士說:“我們必須要花更多的時間在于我們還不完全了解的事物上。目前,一些試驗將受感染的豬與哺乳仔豬在同一房內飼養,但結果顯示,這些哺乳仔豬并沒有受到感染。與此同時,明尼蘇達大學進行的一些研究試圖確定豬流行性病毒是否是一種空氣傳播性病毒。他們發現,通過采集一個感染畜群十英里(約16 kg)以外的空氣樣本進行PCR分析,結果觀察到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痕跡。”
博克格林博士團隊的研究也指出在養豬密集的北卡羅來納州,疾病的傳播非常迅速。明尼蘇達大學進行的研究表明,在豬流行腹瀉病毒陽性場半徑三英里(約4.8公里)以內的豬場都有較高的感染風險。有關這方面更多的信息詳見下文“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和飼料”。
首先,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尤為關鍵,相關內容見下文“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與消毒”。而另一個可供選擇防控策略是疫苗接種,有關信息見下文“豬流行腹瀉病毒與疫苗”。
在等待各種可有效成為廣泛使用的疫苗以前,母源性免疫已成為養豬生產者和獸醫防控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所廣泛應用的策略。博克格林博士解釋說,“這主要得益于通過對母豬進行反飼從而刺激母豬的免疫力,因為我們需要實現的是降低病毒含量的同時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通常來說,一旦感染豬流行腹瀉病毒,母豬會出現流產或仔豬不得不淘汰和/或安樂死處理。這其中的一部分可反飼給母豬。這些母豬會表現出一些輕微的癥狀,或短期內出現采食量下降的情況,但不會造成母豬死亡。更重要的是,這些母豬將會建立較為堅強的免疫力。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徹底地清洗和消毒以減少環境中的病毒含量,之后再重新引入妊娠母豬。這將意味著從首次出現臨床癥狀之后約八到十周,生產將有望恢復正常。”
他繼續說,“一旦免疫母豬,在其母乳中將會產生免疫球蛋白A抗體(IgA)。從而仔豬將可從乳源性免疫中建立自身的免疫力,而且仔豬需要大量的母源抗體來抵抗病毒的侵襲。在此,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實際上不清楚這種免疫力到底有多高。而這一領域需要我們進行更多的研究。”
然而,科研人員對豬流行性腹瀉病毒不斷地觀察研究證實,母豬免疫不是我們應對豬流行腹瀉病毒100%安全的選擇。博克格林博士說,“一些采用母豬免疫的豬場(首次見于印第安納州),在感染后8~9周病毒又再次出現。這對母豬免疫又帶了很多新的問題。”
通常來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要比制定一個答案來的容易。在2014年世界養豬博覽會上,來自美國嘉吉公司的Steve Meyer博士估計已有大約700萬頭仔豬死于豬流行腹瀉病毒,到8月中旬,這個數字估計將會增加到800萬左右。博克格林博士評論說,“這些數據是不確定的,因為沒有人正在確切跟蹤由于豬流行腹瀉病毒造成的死亡率。這包括生長育肥豬中感染病毒后2至5天內所造成的生產性能損失。此外,還包括由于母豬不能發情等生殖問題所造成的分娩率下降等間接損失。”因此,這也造成總的生產成本難以估計。博克格林博士說,“死亡仔豬的數量乘于75美元,相當于斷奶仔豬的平均價格。這僅僅是豬的損失。我不敢說如果我們再加入生產性能和繁殖性能的損失,或清潔、消毒和增加生物安全的成本的話,每頭豬的生產成本將會增加多少。”
諷刺的是,在美國的生豬市場,人們并沒注意到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影響在夏季也會造成非常大程度的影響,博克格林博士說,目前屠宰量有所下降,但生豬平均重量增加。他補充說:“現在上市生豬的重量都比以前要重一些,一般要重5~10磅甚至達到20磅(分別為2.25~4.5 kg和9 kg)。”
令人擔憂的是,在接下來的冬季可能將會出現更嚴重的影響,因為眾所周知病毒在低氣溫的情況下會快速繁殖。當在世界養豬博覽會上解答觀眾的提問時,博克格林博士指出,豬流行腹瀉病毒的發病率在夏季有下降趨勢,并說道:“我們想看看這是否與在夏季較為溫暖的幾個月里病毒出現不穩定有關。不過我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生物安全得到加強。但我不會說朱流行性腹瀉病毒已遠離我們。”
這并非全然無望,博克格林博士表示,在我們經受大量損失以后,一些好的發展也已經在同時發生。他說,“在美國,現已明確增加了對生物安全的高度關注。確實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清潔和消毒程序,以實現對病毒的有效清除。這包括人、設備、飼料和豬群等一切所有的物質都涵蓋其中。”此外,我們對病毒性疾病的認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也可以增加三大養豬組織,即美國豬肉生產者協會(NPPC)、美國豬肉協會(NPB)和美國豬獸醫協會(AASV)之間相互合作,他們則因為這些疾病必定會有所改善。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博克格林博士給那些迄今仍未暴發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國家的養豬業一些忠告。他說,“我不希望豬流行性腹瀉病毒進入任何一個國家。在過去15個月處理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過程非常艱難。我相信,鑒別出PEDv進入一個國家的途徑是至關重要的。一旦發現危險因素,做好應急準備和提高生物安全措施是必要的。”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可通過飼料來傳播嗎?答案是肯定的,在美國許多專家一直相信飼料可傳播病毒。但這是如何傳播的呢?在去年(2014年)早期,人們普遍認為血清是病毒傳播的罪魁禍首,但在8月份的時候,一項研究表明,動物飼料有機會成為攜帶病毒的載體。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從愛荷華州和明尼蘇達州的三家暴發過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養豬場中收集飼料殘渣,此前已從同一源頭收到飼料樣本。他們在南達科塔州立大學的實驗室將飼料喂給5頭仔豬進行試驗。結果所有仔豬都感染病毒,而未飼喂受感染飼料的仔豬并沒有發病。不過本研究不能確定飼料是如何感染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
有關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疫苗的研究進展是如何呢?在韓國,目前以研發出一些疫苗,但由于一些驗證和不同亞型的原因,這些疫苗不能在美洲使用。眾所周知,一些大型的動物保健公司正致力于研制腹瀉疫苗。美國Harrisvaccines公司和碩騰公司已成功獲得美國農業部的認證,允許生產用于母豬的腹瀉疫苗。此外,默克公司和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均已宣布致力于對腹瀉疫苗的研究和生產。
適當的消毒措施是從一家豬場內有效清除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一個重要因素。最近,愛荷華州立大學Paul Thomas博士在墨西哥舉辦的世界豬獸醫學會(IPVS)大會上發言。他表示試圖找到有效滅活運豬卡車上的糞便內殘留病毒的最佳方法。他得出的結論是,71℃作用10 min,或室溫放置一周就足以徹底滅活病毒。他補充說,“沒有其他時間和溫度的組合被證實可有效地滅活豬流行腹瀉病毒。”
愛荷華州迦太基獸醫服務公司的Laura Greiner博士,也在墨西哥舉辦的世界豬獸醫學會(IPVS)大會上發言。她說到,根據在養豬場的檢測,在發現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臨床癥狀以前似乎會存在24~48 h的延遲。這意味著,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感染可能發生在臨床癥狀出現以前的2~4 d。對于獸醫和養豬生產者來說,這是很重要的信息,因為這可從不同的角度在一個養殖場內探索疾病的潛在感染源。(By Vincent ter B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