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的分析
蔣正武
(寧遠縣清水橋鎮農業水利事務中心,湖南寧遠425612)
摘要:隨著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水稻插秧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并在水稻種植區普及開來。但是受到經濟發展、地理環境等因素的限制,水稻機械化插秧、種植水平仍有待提升。通過對水稻機械化插秧的技術進行分析,對實現水稻的高產穩產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為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必要性
(1)社會因素。改革開放后,我國實行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就使得分配到每戶手中的土地很少,而機械化的應用是適合于大規模的土地經營的。在我國南方的雙季稻和稻油兩熟的地區,由于種植的種類和模式各不相同,也導致機械化在統一運作過程中受到阻力。
(2)人為因素。隨著改革開放地進行,使得大量內地農村的勞動人口爭先恐后地分赴沿海地區務工,從而導致農業生產人力不足、土地荒廢的現象。并且,農村留守勞動力多數老弱群體,不具備科學生產的能力,機械化的提高也就無能為力了。
(3)技術水平。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各個地區經濟水平發展不一,機械的配置也大不相同。正因為機械的發展跟不上農業的需求,部分地區機械插秧反而沒有人工插秧的質量好。
(1)有利于水稻產量的提高,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使用機械來進行水稻的插秧工作,整齊的生長模式給水稻的質量奠定了基礎。同時,使用機械進行插秧,能夠保證秧苗的行距相同,使得土壤的養分、光照、雨水能夠均勻地分配給所有植株,從而大大提高水稻高產的可能性。秧苗在插播時能夠得到精準的調控,所以保證了水稻產量的高產穩產。
(2)有利于水稻從插秧到收割全面機械化的發展,從而推動我國農業整體水平的提高。而水稻種植的機械化是整個水稻全程機械化的首要步驟,也是最薄弱的一環。因此,對水稻種植機械化的深入研究對于水稻全程機械化的推進、對大范圍內實施插秧技術、提高我國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和水稻生產的質量、實現規模化、商品化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3)有利于節省人力,提高效率。機械的大規模使用,大大節省了農民的勞動量,同時還大大提高了水稻種植的勞動效率。在同樣面積的土地上,如果采用人力插秧的辦法,需要22.5個工時/hm2,但如果采用插秧機來插秧的話,就節省了很多時間,如采用乘坐式插秧機,僅需要0.75個工時/hm2;步行式插秧機則需要1.95個工時/hm2,但它們的使用都使插秧的效率比人力分別提高了30倍和11.5倍。
3.1機插大田技術
(1)大田耕整。①平整土地,誤差在一寸之內;②保持田地潔凈,沒有雜物;③田塊上的土地越靠近地表越細,但是細的程度要把握好,不能成粘稠狀。表土不能過硬也不能過軟,其下方的土壤應該結實,這樣才能保證機械在作業時不至于下陷。需要注意的是,泥漿的泥與水要分清,不渾濁,不板結;④在平整土地時,不應使用深耕機械,否則耕作層深度把握不好。
(2)在對田地進行施肥時,應該充分考慮該塊地的地力、茬口,然后在旋耕的同時,將缺少的肥料進行添加。
(3)在泥漿沉淀后進行化除封殺。機械插秧能夠實現產量增加就在于此。大田在耕整后應該視土質來決定沉實時間的長短。例如:壤土需要1~2天,而粘土則需要3天。
3.2機插作業技術
(1)插秧機在進入田間之前的步驟分為六步:一是發動機在發動后應先熱機;二是把苗箱放在插秧機的中間;三是給變速桿下達行駛指令;四是先把液壓操作手柄撥在上升狀態,然后再放置在固定狀態;五是啟動發動機,使其低速運轉;六是把主離合器拉在連接位置上,插秧機就能行走。
(2)插秧機在田間行走。①插秧機在田間行走方法有兩種,第一是先在田埂周圍留有4行寬的空地,然后再插秧第1行;第二是插第1行時不留有余地,而在三邊上空出4行和8行的空地。②插秧機在田間盡頭轉換方向應采取以下步驟:首先,把離合器撥到“斷開”處,使發動機速度減慢,然后將液壓手柄放置在“上升”處,再將劃印桿撥回。其次,把手柄微微抬起,需要往哪個方向轉就捏那個方向的離合器手柄。③劃印器。插秧機在土地上經過后,會留下一道道痕跡,這就是劃印器的功勞。插秧機在轉彎后,需要對照劃印器的直線來調整發動機的標桿。④側對行器。在插秧機轉彎后,側對行器要對準已插秧的秧苗行走。
3.3水稻機插育秧技術
在使用插秧機進行水稻高產栽培時,需要做好五點:一是對土壤進行消毒,二是精耕細作,三是選取優良種子,四是精確播種,五是對田間地力的管理。在插秧工作進行中,應把握三個原則:一是田平水淺來插秧,二是根據時令插秧,三是合理密植。適合于機插的秧苗應該達到的要求有兩個:一是秧苗大小一致,根系緊密不會散;二是秧苗每株生命力較強,能夠抵抗病蟲害,實現產量的高增長。機插育秧方式在實際中常采取軟盤和雙膜兩種。
(1)耕種程序。先在地膜上打孔,再鋪孔膜、做成秧板,然后上鋪床土、破碎拌肥過篩,然后洇底水、播種、覆土、蓋膜、蓋草,接著把膜揭開培育秧苗,再管理肥水,最后切塊移栽。
(2)耕種準備。①雙膜。大田需要幅寬1.5m的地膜和2.0m的農膜。②打孔。孔徑應在0.2~0.3cm之間。③秧池。秧池田的面積應占整個大田的1%。
隨著經濟水平和科技的發展,我國的水稻插秧機械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就總體而言,農民對機械化接受程度和機械化適應環境地形上仍有提升空間。當前,在我國的偏遠地區,農民依舊需要依靠人力來完成插秧工作。因此,我國的水稻種植機械化全面實現的任務艱巨而漫長,需要不斷努力。
An Analysis of Mechanical Rice-transplanting Technology
JIANG Zheng-wu
(Township Agricultural Center of Water Affair,Ningyuan,Hunan 425612,China)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accelerationoftheindustrializationandmodernizationofagriculture,thelevelof mech anization of rice-tranplanter has been improved constantly and it has been popularized in rice-growing areas. Limited by the factor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geographical environment,mechanical rice tran-planting level and rice growing level still remain to be promoted.This paper analyzed mechanical rice-transplanting technology,and proposed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how to achieve high and stable yield of rice,so as to provide favorable reference for the insurance of food security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rice;mechanical rice-transplanting technology;necessity
作者簡介:蔣正武,主要研究方向:農業。
收稿日期:2015-08-29
文章編號:2095-980X(2015)09-0010-02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S2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