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麗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00)
為了提高英語課的總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我們從常規教學開始,努力探索適應高職英語教學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經歷了學科型課程體系,模塊化課程體系,工作型課程體系和能力本位型課程體系。
學科型課程體系:高職英語作為非英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課程目標的設定應符合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英語課程不僅應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高職英語需要滿足學生職業崗位需求,當前,高職英語課程建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課程目標不明確,教學模式單一,教材實用性不強,教法簡單落后,等等。這些因素嚴重制約著學生英語職業能力培養。因此,探索高職英語課程建設已經迫在眉睫。
模塊型課程體系:可以從三方面進行分配模塊,基礎模塊,專業英語模塊,綜合素質模塊,這就和高職英語課程的目標是等同的。高職英語課程的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
就知識目標而言,高職英語教育要符合各自專業的發展需求,以我校的教學特色為例,培養鐵路專業人才是主要的教學目標,這樣在英語課程建設中,針對鐵路專業的學生,英語就要與專業課相結合,多學一些鐵路專業詞匯,例如,鐵道運營專業的學生,則要更重視口語學習。就能力目標而言,英語的基本學習要求:聽,說,讀,寫,譯,是高職英語課程建設的基本的發展要求。高職英語的特色課程建設體系的發展前景就是要深入到專業課中,可以培養教師的專業知識,實訓課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現場學習,力求把所學的知識能夠融入到專業課中,把英語課堂變成得活學活用而不是空洞的講解。以我校旅游專業的學生為例,眾所周知,現在的導游證可以分為兩種,中文導游和英語導游,在英語的特色課程建設中,就可以在課堂中模擬英語導游的考試過程,讓學生在考證時有一定的臨場經驗,同時,也可以帶領學生觀看英語導游紀錄片或實地考察,觀察真正的導游是如何運用旅游英語的。
現代的英語學習,更注重的是口語交流,所以,在高職英語的課程建設中,應該加強對學生口語的訓練,把所學的專業詞匯說出來,用在實處,才是高職英語的精髓所在。口語訓練,一方面是老師的教學,首先,在學生剛升入大學時,對他們的音標及其發音進行糾正,雖然不能每個人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但要保證每個人的發音是沒有錯誤,尤其是有地方口語的學生,更要著重訓練,其次,學校可以創辦英語協會,英語角,讓基礎好的的同學帶動不好的同學一起學習,而且,英語作為一種溝通工具,更是要在交流溝通中才能得到提升。現在國家對英語比賽也是比較重視的,在高職英語的課程建設中,可以組織學生多參加比賽,可稱為理論聯系實際,要在戰場上體現真知識。
建設目標的實現要以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為依托。本課程組將加大教師隊伍建設,為青年教師創造條件,鼓勵其攻讀博士學位,加大擁有博士學位教師的比例。利用各種渠道赴海外留學深造,在夯實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加深對目的語國家的認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為課程建設的實施提供有力的保障。進一步加強教學管理體系建設,規范各種管理規定及流程,努力打造本課程獨具特色的管理模式。通過嚴格的管理來規范教學的各個環節,使本課程真正起到精品的作用。以本校的優勢為基礎,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建設。突出分層次、多元化的特點,使不同層級英語水平的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均有所得、有所獲,充分體現英語學習的自主化和個性化的教學理念。加快教材建設的步伐。在采用國內優秀教材的基礎上,加大拓展課程教材建設的力度,努力打造三大系列教材:與主打教材同步的基礎系列、提高學生素養的文化系列,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于外語教材的需求,同時對本課程的特色形成有力支撐。利用各種途徑豐富網上資源。爭取學校和學院的大力支持,購買高水平的英語自主學習平臺,及時更新網上已有的資源,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為學生營建良好的英語網絡學習環境 完善課程的評價標準,形成立體化的評價體系。加大過程評價的比重,細化網絡自主學習和口語測試的評價指標。通過規范的評價體系對學生做出公正、客觀的考核,真實反映學生的英語水平。同時也可以促使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