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寧辰

“2015年,我要多留些時間給自己,去學習,去談戀愛。”
崔瀾馨不是第一次設定這樣的目標。五年前,辭去高薪工作踏入公益行業時,她也是這么跟母親表態的。
作為北京春苗兒童救助基金會秘書長,幾年下來,這個眼神清澈、皮膚白皙的姑娘幫助救治貧困家庭患兒910名,孤殘兒童近2000名,是孩子們心目中親切的“微笑姐姐”。
一談起孩子們,她立刻變得滔滔不絕,眼睛發亮,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和變化都牽動著她的心。她的辦公桌上擺放著孩子們手工制作的各種禮物。樸素的辦公室里沒有多余的裝飾,惟有墻上貼滿的幾百張孩子的照片,照片上那些被春苗救助過的孩子們可愛的笑臉令人動容。
“沒辦法,我的心早已經被這些孩子們偷走了,很難再放下。跟這些孩子們在一起,你會覺得自己的幸福指數是爆表的。”她對《中國慈善家》說。
幾年前,崔瀾馨卻是一個因為一次志愿者活動差點終身遠離公益行業的人。
2006年,她參加了一次看望自閉癥兒童的公益活動。由于缺乏前期專業的準備,本認為自己“孩子緣”極佳的崔瀾馨,在現場卻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跟那些特殊的孩子打交道。這次短暫的公益之行讓她感覺很挫敗,甚至想永遠不再接觸公益圈。
一次偶然的機會,崔瀾馨認識了后來在公益道路上帶給她深遠影響的劉東醫生。劉東是知名的心臟外科專家,業余時間投入了非常多精力在志愿服務上。他說服崔瀾馨再跟自己去參加一次公益活動,這一次,在劉東的專業指導下,她和孩子們的交流非常愉快,深受孩子們歡迎。漸漸地,她開始為孤病兒童投入越來越多的時間和精力。
2007年冬天,由于缺乏及時的手術經費,一個叫“小苗”的先天性心臟病孤兒離世。崔瀾馨和劉東難過良久。走出悲傷后,他們決心以更有效的方式救治孤病孩子的生命。2010年,春苗兒童救助基金會在北京成立。為了更好地運營基金會,崔瀾馨辭去了年薪15萬的工作,專職擔任秘書長,一開始只拿2000元的補貼。
這并非崔瀾馨第一次辭職轉型。早年她曾是河北省承德市民政局的公務員,因為不想要那種一眼看到老的單調生活,她辭去公職來到北京。在北京一路打拼到高薪職位,卻因為牽掛孩子們的命運再次改寫了職業軌跡。
北京春苗兒童救助基金會關注的是貧困家庭的先天性疾病兒童,通常是國家政策及其他基金會關注之外的患兒,以復雜先心病、早產等癥狀為主。基金會根據醫療和貧困程度的雙重評估,來判定救助標準。在救治患兒的過程中,崔瀾馨發現目前參與到相關病癥救治的機構和基金會并不在少數,她開始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與各家基金會溝通,希望大家能形成合力共同解決問題。
春苗兒童救助基金會鼓勵貧困的患兒家庭首先根據自身的家庭能力以及國家相關醫療報銷政策,如新農村合作醫療的相關政策來解決醫療費用問題,在愛佑華夏慈善基金會、神華公益基金會、彩虹橋慈善基金會等根據自身基金會政策提供相應資金支持之外,如還需要更多資金,或者是在其他基金會審批中未達到標準等情況下,春苗基金會將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提供資金支援。“一個來安貞醫院治病的貧困患兒,需要五萬手術費,如果他在愛佑申請到兩萬資助,神華也提供了兩萬,而其他機構沒申請下來,春苗會資助一萬。如果實際費用沒達到預算,我們也接受退款。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希望提供的是一個比較系統的、完善的服務。”
“其實有一些返捐回來的資金,我們會跟受助人講,我們希望你回去報銷,如果家庭經濟不是那么困難,希望能夠把報銷的部分捐給基金會,然后我們去幫助別人。我們希望國家出這部分(報銷的)錢,國家該出就得出。”崔瀾馨說。
因為做的是一線的患兒救助工作,崔瀾馨注重引導的力量。“我們希望每位受助者能夠獨立,變成一個自助者。首先是思想獨立,慢慢地經濟也獨立了,未來我們希望他成為一個愿意幫助別人的人。”
2011年,春苗基金會救助了一個叫英浩的小朋友。在和英浩媽媽的聊天中,崔瀾馨得知由于英浩需要陪護,家里的蘋果沒時間賣出去,如果時間拖得太長,一年的收成就沒有了。崔瀾馨隨即在微博上發布了這條消息,一晚上時間英浩家的兩百箱蘋果就全部訂購出去。第二年,崔瀾馨組織志愿者到英浩家采摘蘋果并認購,這也成為此后春苗團隊的一個年度志愿參與活動。
為春苗基金會所做的一切打動,英浩媽媽參與了中國青基會“挑戰八小時”徒步越野籌款活動。她除了在村民鄰里中籌款800元外,還與另外一個志愿者一起籌得四千多元。后來崔瀾馨才得知,英浩媽媽已經連續三年每年為春苗基金會捐款一千元。“通過受助到自助到助人這個過程,整個社會才能良性循環起來,但是這部分是需要情感與思想支持的。如果你多引導他一點,他可能會做得更多一點,這個是我們一直希望做到的。”崔瀾馨說。
除了貧困重癥兒童,春苗基金會關注的另一個群體是孤兒。在“小花關愛”項目中,針對被拋棄的早產兒,春苗基金會設立了全面的養護中心。三個月前,有一個出生僅610克的早產女嬰,經過“小嬰兒之家”的悉心呵護,目前已經長到十多斤,能夠翻身了。這些寶寶經過養護康復后,將被送到福利院生活。而對于一些三歲以上還在治療和康復期的孩子,由于他們已產生情感需求和社會認知,春苗基金會采用教育寄宿家庭的模式,幫助他們完善對于家庭社會關系的認知。“家庭關系包括父母、兄弟姐妹、鄰居、同學,還有父母的親屬,福利院里是沒有這些關系的,讓這些孩子從小就知道家庭關系、社會關系是什么樣子的非常重要。”
無暇顧及自己的個人生活,崔瀾馨更為關心的還是孩子們的一切。解決了醫療、康復到養育的問題之后,崔瀾馨和理事長劉東今年打算在春苗基金會的使命愿景上加上“筑夢系統”,希望能夠持續關注孩子們的整個成長過程。想到接下來春苗還能為孩子們做太多事情,崔瀾馨充滿期待,她希望接下來能將春苗好的經驗優化并總結出來,分享給更多的機構。
“不忘初心,開放合作,用微笑的生命去影響生命的微笑。”崔瀾馨眼神堅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