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宣城中心醫院 安徽 宣城 242000)
壓瘡屬于臨床常見并發癥,主要指的是患者身體局部組織由于長時間受壓,造成血壓循環不暢,組織缺乏營養,最終造成皮膚功能喪失、局部組織壞死的一種現象。其中老年患者的壓瘡發生率最高,尤其是需長期臥床、病情危重、大小便失禁及營養失調的老年患者,短時間內即可發生壓瘡[1]。為研究氣墊床在預防老年癡呆長期臥床患者壓瘡中的作用,我院選取收治的120例需長期臥床休養的老年癡呆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癡呆長期臥床患者12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與對照組(60例)。觀察組男27例,女33例,最大年齡84歲,最小年齡68歲,平均(77.1±3.3)歲,帶入性Ⅰ期壓瘡患者5例,Ⅱ期壓瘡患者12例;對照組男29例,女31例,最大年齡85歲,最小年齡70歲,平均(77.4±3.2)歲,帶入性Ⅰ期壓瘡患者6例,Ⅱ期壓瘡患者10例。所有研究對象均為中重度癡呆長期臥床休養患者,且無低蛋白血癥及糖尿病患者。兩組患者年齡、患者及病情等方面根據統計學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比較價值。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及護理干預,保持局部皮膚清潔,避免壓瘡處受壓,并禁止對壓瘡及周圍進行按摩,避免加重組織損傷;加強營養支持,定期更換床單、被罩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噴氣式氣墊床治療,其中氣墊床的規格與普通病床一樣。將氣墊床平放于床褥上,將氣泵放置在一個穩固、清潔及牢靠的地方,與床頭保持一定距離,防止工作中氣泵產生的噪音對患者睡眠造成影響。開關打開10-15min后檢查其充氣度(手掌用力壓后出現硬感為宜),氣墊軟硬度恰當后患者可直接躺在氣墊上。
(1)新壓瘡發生。兩組患者需經治療及與護理半年后統計其新壓瘡發生情況。(2)壓瘡治療效果。未出現新壓瘡,原有Ⅰ期壓瘡及Ⅱ期壓瘡痊愈,可視為痊愈;無新壓瘡方法,原有Ⅰ期壓瘡及Ⅱ期壓瘡創面面積縮小,肉芽組織生長正常,可視為有效;有新壓瘡出現,且原有壓瘡面出現大量滲出物,潰瘍面積基本未出現變化甚至面積擴大,可視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數×100%。
本次觀察數據選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ˉ)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P<0.05為差異,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半年內,患者出現新壓瘡4例,新壓瘡發生率為6.7%;對照組患者出現新壓瘡20例,新壓瘡發生率為33.3%,觀察組新壓瘡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1.1%,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壓瘡治療效果比較[n(%)]
老年癡呆為臨床常見疾病,多為老年患者,重度老年患者需長期臥床休養,但因患者肢體癱瘓且智能衰退,且部分患者還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因此一般為被動體位,自主翻身難度大,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組織長時間缺血、缺氧且無氧代謝產物堆積,因此細胞毒性作用明顯,可導致局部組織發生改變及壞死。根據相關資料統計可知,約有71%壓瘡發生在超過7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中,其中老年住院患者壓瘡發生率為10%-25%,可進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延長住院時間,因此壓瘡預防成為了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3]。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及護理方法干預,觀察組加用氣墊床干預,觀察組新壓瘡發生率為6.7%,壓瘡治療總有效率為90.5%;對照組新壓瘡發生率為33.3%,壓瘡治療總有效率為61.1%,觀察組新壓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氣墊床在老年癡呆長期臥床休養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顯著。其中壓瘡發生的主要原因為垂直壓力,氣墊床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2.5-3.0min交替充氣、放氣的方式來改變患者受壓點,減少患者局部受壓時間,從而可減少患者翻身次數及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氣墊床還能夠分散患者身體壓力,增加與床墊接觸面;并且氣墊床表面呈波浪形,可顯著降低其垂直壓力;另外噴氣床墊表面存在大量微孔,可降低患者體表溫度,保持皮膚干燥。
綜上所述,氣墊床在老年癡呆長期臥床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避免新壓瘡發生,并且提高已有壓瘡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1]楊麗.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壓瘡的預防及護理[J].臨床醫藥實踐,2014,23(1):60 -61.
[2]譚光君.氣墊床在臨床使用中存在問題分析及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1):19 -21.
[3]趙麗英,張海云.氣墊床在預防壓瘡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疾病監測與控制雜志,2011,5(7):45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