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海/廣西玉林市玉州區名山街道水產畜牧獸醫站
基層動物疫病綜合防控措施探討
陳家海/廣西玉林市玉州區名山街道水產畜牧獸醫站
玉林市是廣西的養殖大市,2014年初步統計全市生豬出欄600多萬頭,存欄650多萬頭;家禽出欄3億多羽,存欄0.83億羽;年出欄肉豬500頭以上豬場3 000多個,年出欄肉雞10 000羽以上雞場14 000多個,畜禽養殖業已經成為全市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是,隨著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動物疫病防控形勢更加嚴峻,動物防疫工作任務越來越繁重,尤其是部分鄉村規模養殖場的無規劃、無標準生產方式,不僅不利于動物防疫工作,不利于農村環境保護,也與美麗鄉村建設很不協凋。因此,要從戰略高度出發,認識動物防疫工作在當前美麗鄉村建設中的重要地位,清醒看到當前農村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的薄弱環節,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動物疫病防控,促進畜禽養殖業轉型升級,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1.關系到生態養殖業發展。畜禽養殖業是農業的支柱產業,是鄉村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隨著人民群眾對畜產品數量和質量要求的持續提升,養殖業發展仍有很大潛力,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業已成為當前農村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來源的重點之一。如果動物防疫問題解決不好,生態養殖業發展將面臨巨大風險。
2.關系到農民增產增收。促進農民增收是當前農業工作的中心任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點。在大農業中,生態養殖業發展具有一定優勢,做好動物防疫工作為農民增收提供了重要保證。動物防疫不僅影響到生態養殖業的發展,而且嚴重影響動物產品市場開拓。如果發生動物疫情,畜產品市場將面臨嚴峻挑戰,農民增收增效必將減少。
3.關系到村民身心健康。目前,世界上已發現人畜共患病160多種,尤其是狂犬病、結核病等均可通過動物直接或間接傳染給人,引起人類發病。目前,農村仍然存在著大量散戶養殖,農民與動物之間有著密切接觸,村民感染動物疫病風險很大。加強動物防疫工作,規范飼養場地等防疫條件,落實“預防為主”方針,切斷動物疫病的傳播途徑,以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
4.增收,事關社會穩定的大事,是一項重大的政治和社會穩定工作。2001年英國因口蹄疫暴發不得不推遲大選;1997年香港發生禽流感,釀成香港“禽流感風波”。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動物防疫工作,確保減少動物疫情發生,維護好社會穩定。
1.畜禽飼養方式落后。玉林市農村散養畜禽根深蒂固,設施簡陋,農村家禽30%以上為放養。各類畜禽多混雜飼養,處于臟、亂、差的環境中;人員流動頻繁,場地消毒不規范,給疫病的交叉感染創造了條件。
2.動物防疫意識淡薄。玉林市一些農戶防疫意識不夠強,個別散養戶還拒絕免疫接種,甚至出現一些散養戶隨意拋棄病死畜禽的陋習,極易引起動物疫病的擴散和蔓延,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畜牧業的安全生產。
3.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滯后。
近年來,玉州區已先后建成近20個生豬存欄100頭以上的規模飼養場無害化處理池。但是,全區鎮(街道)公益性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目前只建成3個,特別是廣大農村沒有專人收集病死畜禽,這與美麗鄉村建設很不協調。
4.工作環境條件差、設備簡陋。
村級動物防疫員承擔著本行政動物免疫注射、畜禽免疫標識的佩帶、免疫檔案的填寫、免疫登記證的發放等,同時還要協助鄉鎮畜牧獸醫站開展產地檢疫、疫情調查、疫情報告、畜禽閹割、疫病診療、技術推廣等工作。在開展動物防疫工作期間,村防疫員最基本的裝備就一個冰包、一把耳標鉗、兩把注射器、一瓶酒精,工作環境衛生及設備非常簡陋,影響動物防疫工作的有效開展。
5.基層防疫隊伍陷入“青黃不接”困境。目前,能適應村級動物防疫工作崗位要求的村級動物防疫員十分緊缺,在崗的村級防疫員也面臨年齡老化、知識老化、整體素質不高、隊伍不穩定等一系列問題。一些村防疫員退了,甚至主動放棄不干了,年輕的又不能及時補上來。因此,目前村級防疫員出現“青黃不接”或“后繼無人”的被動局面。如何加強團結隊伍建設,培養一支用得上、養得起、留得住的鄉土人才隊伍是當前基層防疫隊伍建設急需解決的一個難題。
1.抓好生態健康養殖規劃。一是搞好畜牧業發展規劃,與美麗鄉村建設相協調,形成區域化布局、一鄉一特色、一村一精品。二是出臺《禽禁養區規劃》,嚴禁在禁養區發展畜牧業,切實消除視覺和環境污染。三是加大對養殖污染物治理經費的投入,從經費上支持,從技術上指導養殖場建設足夠大容量的沼氣池、化糞池、氧化壙(池)、消化壙(池)和畜禽尸體無害化處理池,讓養殖業糞污達標排放,畜禽尸體徹底無害化處理。四是實行農村畜禽散養限制,通過村規民約形式,禁止放養,一律圈養,定期做好消毒。有條件的地區可試行以村為單位的集中飼養,嚴格做好防疫工作。
2.加大防疫法規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深入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普及教育和宣傳活動,努力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促進全民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參與意識和守法意識,以便形成廣大人民群眾能自覺、主動、積極配合村級動物防疫員開展防疫工作的良好局面。
3.抓好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
一是用好上級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補助政策,調動養殖戶搞好無害化處理的積極性。二是加快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重點要推進鎮(街道)公益性無害處理設施建設,著力解決農村病死畜禽處理難的問題。三是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宣傳,引導養殖戶自覺做好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四是強化依法監管,加大對隨意拋棄病死畜禽現象的打擊力度,切實維護好農村的養殖環境。
4.強化基層防疫隊伍建設。一是優化在崗村級動物防疫隊伍結構,可通過業務培訓、資格認證、崗位考核等途徑使村動物防疫員逐步向執業獸醫方向發展,從而穩定這支隊伍;二是通過定期開展崗位培訓,重點講解各類疫苗的儲藏、運輸、使用、注意事項、注射劑量、注射部位、免疫檔案的填寫以及消毒滅源、無害化處理等技術,有效提高村防疫員水平;三是建立職業教育機制,利用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優惠政策,可與學校聯合辦班等方式,培養大、中專層次的畜牧獸醫鄉土人才,使這支隊伍能安心于農村、扎根于基層、服務于廣大養殖戶,并將其納入村干部管理范疇,鼓勵他們,使他們工作得到社會的肯定和認可。
5.完善基層防疫工作保障制度。
一是為村防疫員購買人身意外保險。在防疫過程中,經常遇到村防疫員被動物咬傷、啼傷的事件發生;交通事故也時有發生,因為大部分村防疫員在防疫期間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車,而摩托車本身安全性能就很差,極易發生交通事故。因此,為解決村防疫員的后顧之憂,一旦發生意外,減輕他們的家庭負擔,政府應拿出部分資金為村防疫員購買人身意外保險。二是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對年輕的村防疫員由政府代繳養老保險金;對年齡較大的村防疫員,可根據實際年限由政府代繳到能夠享受到養老保險;對生活困難、曾擔任過村防疫員的可每年都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6.建立防疫工作長效機制。一是把村級獸醫室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項目來建設和規劃,購置一些基本的、常用的防疫物資、儀器、冷鏈設備,以提高村級動物防疫隊伍公益性服務水平。二是把動物防疫工作列入對鎮、街道的綜合目標考核,突出動物防疫工作的政府行為,確保農村動物防疫工作不留死角。三是落實動物防疫責任制,推行“聯鄉帶片”、“聯場帶戶”,督促畜禽規模養殖場按程序搞好免疫。四是縣鄉二級將動物防疫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努力實現農村散養畜禽免疫制度化、程序化和規范化,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