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衛幫
(香格里拉機場,云南 迪慶 674400)
南亞高壓異常對云南汛期降水的影響
戴衛幫
(香格里拉機場,云南 迪慶 674400)
為了研究南亞高壓異常對云南汛期降水的影響,利用經驗正交函數分解(EOF)和奇異值分解(SVD)兩種方法對夏季南亞高壓范圍位勢高度場資料和云南歷年降水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南亞高壓偏弱偏南都會使云南地區降水偏少。南亞高壓的強度偏弱和位置偏南會改變云南的環流形勢,不利于降水發生,同時減弱云南上空的水汽輸送,從而使云南地區雨季降水偏少。
南亞高壓;云南;雨季降水
1.1 研究背景
南亞高壓是夏半年(5—9月)位于南亞對流層上部的反氣旋環流系統,又稱青藏高壓或亞非季風高壓,是夏季對流層上部全球最強大、最穩定、范圍最大的高壓系統,在100 hPa高度附近最明顯,強度和位置有明顯季節變化。南亞高壓是影響中國夏季天氣和大范圍旱澇分布的重要環流系統,特別是高壓南部與熱帶東風急流聯系密切,對南亞、中南半島和中國低緯一帶的降水有很大影響,對云南雨季降水也有較大的影響。
1.2 研究現狀
李永華[2]等指出當青藏高原大氣熱源偏強時西南地區東部夏季降水偏多的可能性大;宋潔[3]等指出北大西洋濤動(NAO)和云南冬季降水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黃慧君[4]等研究指出云南出現嚴重干旱與西太平洋副高、西風帶環流等大氣環流系統出現異常有直接關系。還有一些研究與南亞高壓有關:張玲[5]等討論了南亞高壓和西太副高位置異常與中國盛夏降水的關系;張瓊[6]等研究發現可將南亞高壓看作氣候系統中大氣子系統異常的強信號;陳永仁[7]等指出南亞高壓的年代際變化與100 hPa高度場的長期線性趨勢變化有關。然而現階段大部分研究云南地區降水的文獻(楊素雨[8]等,張萬誠[9]等),對南亞高壓與云南降水之間的聯系鮮有關注。
1.3 研究目的
南亞高壓作為夏季青藏高原地區附近100 hPa高空最強大的高壓系統,可以作為夏季青藏高原地區各種天氣現象的環流背景,它對夏半年青藏高原附近地區的天氣存在影響。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南亞高壓異常對云南汛期降水的影響。
2.1 資料選取
所使用資料為歐洲中心(ECMWF)逐日和逐月的再分析資料,資料的水平分辨率為1.5°×1.5°;垂直方向從1 000~1 hPa分為37層;時間跨度為1979年1月—2011年12月;還使用了1961—2011年云南122個站的站點月降水資料。
2.2 分析方法
采用40~100°E,15~50°N范圍的高度場區域平均的變化來作為南亞高壓強度的變化指數,使用5—9月的站點降水量的變化代表云南雨季的降水變化。其中,對云南51 a降水資料進行了經驗正交函數分解(EOF),由此分析云南降水情況;對南亞高壓強度場和云南降水兩個場進行了奇異值分解(SVD),以便揭示二者之間的相關關系。
3.1 云南地區1961—2011年降水距平的EOF分析
表1為基于云南地區122站1961—2011年降水距平數據使用經驗正交函數分解(EOF)得到的前5個模態對應的方差貢獻度(%)。根據表1,第一模態方差貢獻占34.088%,比例要遠遠大于其后的各個模態,而且前4個模態方差貢獻占到總的一半以上,可以反映降水的基本情況。下文僅根據第1模態對云南地區近年的降水情況進行分析。

表1 EOF分解前5個模態的方差貢獻 (%)
圖1為對云南地區1961—2011年51 a降水距平數據進行EOF分析得到的第1模態的時間序列圖,圖2為云南地區1961—2011年降水場的EOF空間分布圖。全場均為正值,高值區在昆明、曲靖和紅河附近,大部分值在0.12以上,低值區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麗江和迪慶附近以及東北部的昭通地區,大部分值在0.04以下。與圖1對應看,云南地區降水明顯偏少的年份有20個年份,其中1975年,1989年,1992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1年這7個年份降水偏少最為突出。其中雨季降水偏少最為嚴重的地區是昆明到曲靖紅河交界地區,而云南北部迪慶,昭通等地雨季降水偏少則不是太明顯。

圖1 EOF分解第1主成分時間系數

圖2 EOF分解第1主成分空間系數分布圖
3.2 云南歷年雨季降水與南亞高壓的對應情況
圖3為云南地區122個站點近33 a 5—9月平均降水距平數據,以此表示云南地區基本的降水情況。圖4為40~100°E,15~50°N范圍的高度場區域平均的年際變化,以此為指數來表示南亞高壓強度的變化。對比此二圖分析可見,近33 a中雨季降水明顯低于歷史平均水平的年份有:1982年、1989年、1992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其中除了2010 年外其他年份均對應出現南亞高壓強度偏弱。由此得出,南亞高壓的強度和云南地區降水之間存在相關關系。

圖3 云南地區1979—2011年5—9月平均降水距平

圖4 1979—2011年南亞高壓區域位勢場平均變化
為了更進一步分析南亞高壓強度和云南降水之間的關系,我們選取1979—2011年,40~100°E,15~50°N范圍100 hPa的位勢高度場區域平均的5—9月平均數據,與云南122個站點1979—2011年的5—9月降水資料進行奇異值分解(SVD)。其中,位勢高度場為左場,降水場為右場。
表2為對兩個場進行SVD分析所得到的各個模態的方差貢獻和時間系數的相關系數,其中第1模態的方差貢獻與相關系數貢獻達到了70.38%,第2模態為9.294%,第3模態為6.350%,之后各個模態所占的方差貢獻都在5%以下,前3個模態對應的時間系數的相關系數都在-0.38以上,可見兩場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由于第1模態方差貢獻率達到70%,可以認為第1模態能夠反映左、右場相互變化關系的主要信息。下面的分析只選取第1模態的數據作圖,通過第1模態來分析兩個場的基本的關系。

表2 SVD分解前5個模態的方差貢獻與相關系數


圖5 100 hPa南亞高壓位勢高度場(40~100°E,15~50°N)異性相關系數分布

圖6 云南降水場異性相關系數分布

圖7 兩個場的時間序列,線為位勢高度場,線為降水場
5.1 云南2009年降水情況
圖8為云南2009年6—9月份平均降水距平,圖中低值中心出現在紅河曲靖之間,高值中心有兩個,分別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大理麗江等地和中南部的普洱和西雙版納之間,從中可以看出2009年6—9月份云南省大部分地區降水量要少于正常年份,尤其是云南東南部地區紅河州和曲靖市部分地區更是遠遠低于歷年平均水平,只有云南西北部和中南部的小部分地區降水與往年平均持平或者稍微高出。統計2009年6—9月份122個站降水距平,有107個站也就是近90%的站點降水要低于歷年平均,其中降水距平在-100以下的站點更是達到71個,占到全部站點的一半以上,可見2009年云南地區降水嚴重偏少。

圖8 云南2009年122站6—9月平均降水距平
5.2 2009年南亞高壓異常下傳分析
圖9(a、b、c、d)分別為南亞高壓區域平均場(40~100°E,15~50°N)2006—2009年每年6—9月的位勢高度區域平均的時間距平,其中,2006—2008年3 a中南亞高壓在100 hPa層次高空出現的正異常都在1 000 gpm左右,而2009年南亞高壓100 hPa層次高空出現的正異常最大區域為2 000~2 500 gpm,可以發現2009年6—9月份南亞高壓的正異常要遠大于2006—2008年的同期正異常,而且從圖4可以看出2009年的南亞高壓在2006—2010年期間表現為階段低值,同時圖9可以看出當年6—9月份南亞高壓的正異常由高層下傳十分明顯,甚至可以下傳到對流層中低層,而該異常環流特征也必然會對云南地區降水產生影響。從中可以得出南亞高壓異常影響云南地區降水的情況有兩種:①南亞高壓強度相對偏弱,導致云南地區降水偏少;②南亞高壓6—9月正異常下傳相對往年較強,導致云南地區降水偏少。
5.3 從環流形勢看南亞高壓對云南降水的影響
2008年6—8月100 hPa位勢高度場中南亞高壓脊線位置位于35°N左右,云南地區(97~107°E,21~30°N)位于南亞高壓東南側外圍(圖略)。2008年6—8月500 hPa位勢高度場中云南地區處于高壓外圍(圖略),對流活動較旺盛,同時盛行西南氣流,水汽從孟加拉灣一帶沿西南氣流進入,水汽運輸條件良好,云南地區降水充沛。圖10和圖11分別為2009年6—8月100 hPa和500 hPa的位勢高度場,此時100 hPa圖上南亞高壓相對2008年偏南,脊線位置大約在30°N,云南地區處在了南亞高壓接近中心的位置,而500 hPa圖上也可發現云南地區受高壓控制,對流活動不強,不利于強降水過程發生發展, 同時由孟加拉灣過來的西南氣流偏南偏弱,輸送到云南地區上空的水汽不足,不利于云南地區降水。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南亞高壓位置偏南不利于云南降水,導致云南地區雨季降水嚴重減少。




圖9 (a-d)分別為2006—2009年南亞高壓位勢高度區域平均場的時間高度剖面圖

圖10 2009年6—8月100 hPa位勢高度場

圖11 2009年6—8月500 hPa位勢高度場

表3 2005—2009年6—8月份南亞高壓的脊線位置 (°N)
表3為2005—2009年6—8月份南亞高壓的脊線位置變化,可以發現2009年云南地區雨季降水偏少對應南亞高壓脊線位置偏南,可以驗證南亞高壓偏南不利于云南地區雨季降水。
①云南地區1961—2011年的51 a中雨季降水明顯偏少年份有20個年份,其中1975年,1989年,1992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1年7個年份降水偏少最為突出,這多與南亞高壓影響有關。
②南亞高壓強度偏弱,位置偏南,可導致云南地區降水偏少。南亞高壓強度偏弱時,西太平洋副高對云南影響大,從而造成云南降水偏少。
③2009年雨季云南地區降水偏少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南亞高壓異常偏南。云南地區因受高壓影響,大氣對流活動不強且水汽輸送偏弱,降水較往年嚴重偏少。
[1] 黃榮輝,周連童.我國重大氣候災害特征、形成機理和預測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02,11:1-9.
[2] 李永華,盧楚翰,徐海明,等.夏季青藏高原大氣熱源與西南地區東部旱澇的關系[J].大氣科學,2011, 35(3): 422-434.
[3] 宋潔,楊輝,李崇銀.冬季云南嚴重干旱原因的進一步分析[J].大氣科學, 2011,35(6):1009-1019.
[4] 黃慧君,李慶紅,高月忠,等.云南省2009/2010年秋冬季罕見干旱診斷分析[J].熱帶地理,2011,31(1):28-33.
[5] 張玲,智協飛.南亞高壓和西太副高位置與中國盛夏降水異常[J].氣象科學, 2010,30(4): 438-444.
[6] 張瓊,錢永甫,張學洪.南亞高壓的年際和年代際變化[J].大氣科學,2000,24(1):67-78.
[7] 陳永仁,李躍清.100 hPa極渦、南亞高壓的變化及大氣環流分布特征[J].熱帶氣象學報,2008,24(5):519-526.
[8] 楊素雨,張秀年,牛法寶,等. 2009年秋季云南降水極端偏少的顯著異常氣候特征分析[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3 ( 3): 317-324.
[9] 張萬誠,鄭建萌,任菊章.云南極端氣候干旱的特征分析[J],災害學,2013,28(1):59-64.
2014-09-28
戴衛幫(1982—),男,助工,主要從事航空氣象服務工作。
1003-6598(2015)04-0027-05
P426.6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