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旺
(西安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對于水驅油藏來說,在低(無水)含水采油期結束以后,其含水率將逐步上升,這是影響油田穩產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對低滲透油藏尤其明顯。低滲透油藏單井產液量普遍較低,低(無水)含水期和中含水期是這類油藏的主要開發期,盡可能地延長低(無水)含水期和中含水期是開發好這類油藏的關鍵,主要開發期內含水上升率的高低對開發效果和經濟效益起決定作用。
對于水驅油藏來說,在低(無水)含水采油期結束以后,其含水率將逐步上升,這是影響油田穩產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對低滲透油藏尤其明顯。低滲透油藏單井產液量普遍較低,低(無水)含水期和中含水期是這類油藏的主要開發期,盡可能地延長低(無水)含水期和中含水期是開發好這類油藏的關鍵,主要開發期內含水上升率的高低對開發效果和經濟效益起決定作用。實驗可以看出:
1.1.1 低累計采油階段,H10井區初期含水均高于稍后階段,原因在于壓裂作業后壓裂液反排能力受限,使得初期含水表現偏高;
1.1.2 油井進入正常開發后,H10井區主力小層4+5121綜合含水維持在25%以下,說明在低含水階段,H10區的含水上升速率不高。
由于H10區多數井都處于投產初期,開發時間比較短,將含水率按照20%、30%、50%的標準,進行統計各井區含水率狀況,其中H10井區含水率變化統計可以看出,含水率大于50%的井從初期的4口增加到近期的9口,所占比例從3.0%增加到6.8%,而含水率小于20%的井從初期的110口增加到近期的122口,比例從初期的82.7%上升為91.7%。可見,近期有9口井可能發生水竄,而由于生產井均采用壓裂投產,壓裂液的返排速度對于初期含水率影響較大。

表1 H10井區含水上升井動態變化

表2 H10井區含水上升影響因素評價
統計H10井區含水率大于40%的井共計11口,其中近期日產油量大于1t/d的井共有2口;小于1t/d的井共計9口,其中3口井射孔砂厚小于7m,具體見表1所示。
對H10井區含水率大于40%的井進行目前開發參數統計及含水上升控制因素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厚度越大,注入水突破時所對應的米累計采油量越小,說明厚度越大表現的非均質性越強,注入水在孔隙中的體積波及系數越小,可見,對于高含水井的控水對策主要方向為封堵出水通道,提高波及系數。
4.1 由于開發時間較短,油井周圍飽和度基本上沒發生變化,只有水井周圍由于注水使得含油飽和度有所降低,從注水前緣來看,多數井尚未到達生產井井底;縱向上各小層內上下飽和度差別較小,基本保持一致;
4.2 H10 井區重點調整方向為低產能改造和水井調剖,井區地下注采比控制在1.0~1.2左右為最佳,目前建議使用1.5注采比恢復壓力水平到80%以上;
[1]張金慶,孫福街,安桂榮. 水驅油田含水上升規律和遞減規律研究μ[J].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11,06:82-85+116.
[2]鄒存友,于立君. 中國水驅砂巖油田含水與采出程度的量化關系[J]. 石油學報,2012,02:288-292.
[3]李浩. 使用含水影響增量判斷油田含水上升的新方法[J]. 石油地質與工程,2012,04:96-97+1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