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坤,許書剛,李冬青(陽谷縣水務局,山東 陽谷 252300)
陽谷縣現代水網建設規劃探析
周曉坤,許書剛,李冬青
(陽谷縣水務局,山東 陽谷 252300)
【摘要】根據陽谷縣地理地貌、水文氣象特征,按照現代水網建設規劃要求,在現有水利工程架構的基礎上,以水資源保障、防洪減災、水系生態、運行管理4大體系建設為規劃內容,構建集供水、防洪、生態3大功能于一體的現代水網,發揮水利工程的綜合效益,為陽谷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陽谷縣;現代水網;工程規劃
陽谷縣地處山東省西部,總面積1065km2。境域內以橫亙于南部的黃河滯洪區北金堤為界,分屬于金堤河水系和徒駭河水系。黃河、金堤河、徒駭河流經縣境南部和北部,金線河、趙王河、羊角河、小運河縱貫全境。二級支渠21條,田間溝渠若干,溝渠密度0.17km/km2。已建節制閘108座,攔水閘18座,機井7870眼,集中供水水源地1處,集中供水工程68處。全縣初步形成集防洪、排澇、供水、灌溉為一體的水網基礎架構。
1.1防洪排澇工程治理標準低
陽谷縣主要防洪河道多為古河道,20世紀60年代海河流域大水后,先后進行多次治理,但均未達到“61雨型”防洪,“64雨型”排澇的設計標準。特別是經過近二三十年的人為淤積,河底普遍淤高1.5~3m,防洪排澇功能降低30%~50%。田間溝渠治理標準多不足5年一遇,沿渠配套建筑物老化失修,河道堤防被嚴重破壞缺失,加之主要排水河道的高水位頂托,田間排澇能力降低,一旦發生大的洪澇災害,將對全縣構成嚴重威脅。
1.2渠系缺少樞紐建筑物與連通工程
現有渠系普遍缺少必要的樞紐建筑物與連通工程,工程單元相對獨立,渠系未成網絡,水資源調配,防洪調度,水系生態保護“三網”未融合,水資源利用不合理。
1.3水環境日益惡化,水生態退化未根本遏制
受引水條件和傳統灌溉方式影響,全縣普遍存在地上、地下水資源利用嚴重失調問題。地上水資源豐富區,引渠大水漫灌,地上水資源浪費嚴重,地下水超補;地上水匱乏區,多采用機井提水灌溉,地下水超采。造成全縣既有地下水埋深小于2m的漬澇區87.56km2,另有地下水埋深大于6m的漏斗區47.14km2。加上近年來工業、生活用水對水體造成的污染,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
1.4工程運行管理水平薄弱
重建設輕管理,體制不健全,機制不完善,工程損壞嚴重;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未全面落實;水利投融資能力不強,整合力度不夠;科學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尚未建立,水價在促進節約用水和產業結構調整中的調節作用不強;科學管理手段落后,與現代化水利發展要求尚有較大差距。
2.1水資源保障體系規劃
1)水資源調蓄工程。建設規劃內容包括3方面。一是維修、擴建趙王河、小運河、金線河、羊角河4條主干河流上的18座節制閘,總設計攔蓄量635萬m3;二是新建金堤河蓄水工程,按5年一遇標準設計,蓄水量2700萬m3。三是新建陳集水庫,陳集水庫是南水北調東線一期陽谷縣續建配套工程,主要調蓄南水北調分配的長江水量,年充庫水量2278萬m3。實施以上工程,為實現當地水、黃河水、長江水3水源共用奠定基礎。
2)河渠庫連通與樞紐配套工程。新建、擴建原金堤河灌區的張秋、八里廟、趙升白、明堤4座放水閘,將金堤河與小運河、趙王河、金線河連通。利用陶城鋪灌區的張秋、周莊、駱駝巷、愈樓4處水利樞紐工程,將引黃干渠與小運河、趙王河、金線河連通。新建陳集水庫樞紐工程,將陳集水庫與引金干渠、引黃干渠連通,形成全縣水網主結點,為實現水源互濟提供條件。
3)田間節水改造工程。以灌區續建配套和高效節水項目為依托。實現輸水渠道襯砌化,大田作物灌溉管道輸水自流化,經濟作物灌溉微灌化,以提高全縣農業灌溉水利用率。
4)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遵循“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發展戰略,打造城鄉統籌,規模供水新格局。以優質水源為中心進行全面布局,加快建設陳集水庫與張秋地下水源地雙水源管網連通工程,形成城鄉一體的供水網絡,實現城鄉供水同源、同質。
2.2防洪減災體系規劃
1)中、小型河流治理工程。以水系流域為單元,以調蓄工程為節點,以河道疏浚、堤防加固、建筑物配套為內容,以“61雨型”防洪“64雨型”排澇為標準。按照“上蓄、中疏、下排”的治理原則,對境內的小運河、金線河等15條中小河流進行全面治理。
2)金堤河除險加固工程。根據水利部水規字[1980]101號文件精神,按照防洪排澇,治理鹽堿,兼顧灌溉的方針,重點安排北金堤劉垓至張莊閘段臨水坡襯砌護砌;改建、擴建金斗營、蓮花池等8處抽排站。
3)田間排澇工程。一是滿足自排的區域,以田間溝渠治理為主,規劃治理二級溝渠21條,二級以下溝渠650條,排澇標準5年一遇。所有田間溝渠按水系流域相互連通,共同組成區域排澇體系。二是不滿足自排條件的區域,主要集中在金堤河灘區,規劃新建提排站18座,采用抽排方式,滿足低洼區的排澇要求。
4)城區防洪排澇工程。一是對城區內的斜店溝、南環溝、三八渠等5條排水溝渠進行清淤、拓寬,新增涵閘6座,新建抽排站1座。二是改造城區排水管網,使污水管網與雨水管網獨成體系。三是加強雨水收集利用,提高雨水利用率。四是建立洪水信息收集處理系統和防汛指揮系統,提升城市防洪現代化水平。
2.3水系生態體系規劃
以水資源高效配置,水生態修復與水生態環境建設為核心,通過實施“一網、二庫、三渠、四河、五連通”工程,使全縣形成較完備的水系生態體系。以控源為主,增強河網水體流動性,改善河道水環境,維持水系原生態,以水為依托,打造古運河水利風景區與蚩尤文化、水滸水化旅游帶。
2.4管理體系規劃
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管理體系。以基層水利工程管理機構建設為重點,加強鄉鎮水利站建設和村級水管員的普及,依法行使各級管理職能。通過政府融資平臺,形成多元化投資機制,完善水價形成體制,促進節約用水和產業結構調整。
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以水資源合理開發、優化配置、有效保護和節約為重點,以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水資源費征收、入河排污口管理、水利工程規劃審批為手段,以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為基本保障,嚴格執行用水總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地下水位動態預警制度,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統,以水環境保護、水資源開發利用和防洪減災為重點,通過遙測、網絡傳輸、自動模擬處理等高新技術運用,全面提高陽谷水利的科學管理和決策水平。
陽谷縣現代水網建設規劃,以實現水利發展現代化為根本,突出民生水利,生態水利的理念,提出了構建“四大”體系目標。建設規劃實施后,將在水資源保障能力、防洪減災能力、水系生態質量、農田水利建設水平、水利管理信息化水平等5個方面實現質的突破,為陽谷縣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
(責任編輯張玉燕)
【中圖分類號】TV21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4-0016-02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簡介:周曉坤(1988—),男,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