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長征(聊城運河管理處,山東 聊城 252000)
鄉村水利節水探討
武長征
(聊城運河管理處,山東 聊城 252000)
【摘要】分析了當前鄉村水利節水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通過市場化改革、技術改革以及采取合理的灌溉技術和灌溉方式減少用水損失,盡可能的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等亟待解決的節水管理措施及辦法。
【關鍵詞】節水灌溉;技術改革;灌溉方式;市場前景
1.1水利基礎設施不健全
目前,鄉村節水基本還是靠原有的水利基礎設施,較少使用高效節能的新技術設備。干渠節水防滲措施一般是襯砌或混凝土板襯砌,田間地頭一般是“小白龍”等。基本上沒有大面積推廣的噴灌和滴灌等基礎設施。
1.2節水積極性不高
由于技術和設備達不到,在現實農業生產中節水帶來的效益不明顯,致使農戶參與節水的積極性不高,缺乏節水潛意識。
1.3對節水灌溉投入不足
當前,很多地方對節水資金投入不足,究其原因就是“水患”意識不強,對全球淡水資源日益緊張、我國耕地面積緊縮、人口日益增加、糧食需求量激增的形勢沒有足夠認識。這不僅體現在政府層面,更體現在糧食生產者身上。
1.4節水新技術推廣緩慢
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節水新技術在農村推廣應用仍舊較慢。盡管政府部門在某些區域進行了一些節水示范試點建設,但并沒有在大范圍內進行大面積推廣應用。
2.1完善鄉鎮一級水利站的職權范圍
當前要適應大農業發展的需要,一戶幾畝地的現狀很難推廣水利節水工程設施。就當前來看,鄉村水利節水設施需要單一主體所有權者進行統一經營管理。目前鄉鎮一級水利站的職權僅限于一般水利工程設施的所有權、使用權,對于進入田間地頭的水資源浪費現象缺少相應的管理權限??傊?,鄉鎮水利站在水利節水方面缺少整體調控職能,如果不建立或者推出一種新的節水制度,鄉村水利節水只能限于空談。
2.2村級管理節水需要制度約束
針對我國農村發展的不均衡性,在設計制定農田水利節水制度時應立足于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針對不同村不同的用水情況,制定切實有效的村級節水管理制度,必要時行政主體可以以強制力保證相關制度的落實。
2.3按畝配水制度需要在微觀上強化
很早就提出的按畝配水制度在村級用水管理中執行不夠,其主要原因是村級用水節水設施嚴重落后,無法進行基本的測水量水,更談不上配水。為了打破這一窘境,可以在村級節水設施比較先進的地方先行先試,進而逐步推廣。
鄉村節水設施產權要明晰,通過拍賣、租賃、承包等進行市場化改革,也可以通過農戶的自主聯合來解決。通過由“公有”到“自有”的轉變,調動農戶進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同時可以為財政減少一定負擔。
鄉村水利節水效益分享劃分要明確。鄉村水利管理應由鄉鎮水利站為主體,在管理上既要責任化又要市場化,市場化主要是節水效益的問題,把最大節水效益讓利于節水管理者,也就是市場化運作之后的使用者,從而激發他們節水的自主意識,在客觀上達到節水增產的效果。
除了廣泛推廣傳統的如低壓管道技術、噴灌與滴灌技術、膜灌、控制灌溉、坐水種等節水新技術外,目前建議推廣如下幾項節水新技術:
1)科學灌溉。用科技手段對農作物的需水要求、土壤墑情、輸配水系統的水情進行監測和分析,從而科學有效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合理調度用水,以達到既節水又增產的目的。同時還要加強節水管理,逐步改變目前農業用水水價過低、不利于節水的狀況,逐漸執行按成本收費,超計劃用水加價的政策。
2)改變灌區種植結構。根據不同植物需要水量的不同調整灌區植物種植比例,使灌區的綜合灌溉總量發生變化,以求達到節水的目的。
3)充分利用雨洪資源。每年的大量降水通常集中在汛期,對這部分降水徑流進行有效攔截蓄水管理,將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4)污水的循環利用。部分村鎮廠礦排出的污水,經無毒化處理后可以直接用于農田的灌溉,另外農村一部分養殖池塘需排掉的老化水也可直接用于農作物的澆灌,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減少浪費現象。
5.1拓寬投融資渠道
加大投資力度,努力建立“政府投資、政策籌資、社會集資、企業融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一是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投入。二是呼吁各級地方財政加大投入。三是積極整合發改委、財政、水利、國土農業等部門有關農田水利建設方面的專用資金,還可以拓展社會、企業和群眾的資金投入。只要是有利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發展,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有利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節水農業的形成,就應該為其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制定有效的政策保護。
5.2改革管理體制
為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應對灌溉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行改革。一是明確灌區節水工程產權與管理職責。劃分主體工程與田間工程,確定不同的責任主體。主體工程產權應由鄉鎮一級水利站所有,田間工程產權應由農民用水戶或合作組織所有。二是明確灌溉區管理定位,理順完善灌溉區管理體制。建立完善主體工程與田間工程分開管理的有機協調管理體制,促進灌區良性發展。三是增強用水戶或用水合作組織對節水工程管理的積極性。
5.3增加管理措施
制定節約用水和高效用水的地方法規,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優化配置和有效供給。開展宣傳教育,增強民眾水患意識。實行計劃用水,限額供水。積極推行“供水到戶”灌溉管理模式,完善節水灌溉制度。充分發揮農民用水組織節約用水,合理用水的主體功能作用。
鄉村水利節水是一項系統工程,關系到社會各行各業、各部門和每一個用水戶,只有不斷轉變思想觀念,綜合采取多種措施,加強技術支撐和制度建設,形成一套有效的運行機制,使節水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為,才能實現建立節水型社會目標。節水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工程,必須把提高用水效率、減少用水量作為節水的目標,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節水工程是全社會參與的共建工程,加強宣傳教育,樹立節水意識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良好基礎。節水工程也是全方位的長遠工程,需要各部門協同努力,深化體制改革,建立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同樣,節水工程也是一項創新工程,需要進行管理、技術、體制和機制創新,需要培養節水管理和技術人才,推進水利節水現代化。只有努力推進鄉村水利節水,引導農戶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提高農業水利現代化水平和土地產出率,才能真正走出一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趙其芬)
【中圖分類號】S2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4-0048-02
收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簡介:武長征(1964—),男,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