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榮第(寧陽縣河道管理局,山東 寧陽 271400)
寧陽縣大汶河生態濕地建設探索
曹榮第
(寧陽縣河道管理局,山東 寧陽 271400)
【摘要】寧陽縣河道管理局在河道治理中,大力建設河道生態濕地,探索出了建設“安全、生態、景觀”汶河的新路子。通過攔蓄工程的建設形成濕地,通過建設堤岸生態防護工程保護濕地,通過科學規劃實現濕地的景觀效益,通過合理運作挖掘濕地的經濟效益,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鍵詞】寧陽縣;大汶河;生態濕地
大汶河是寧陽縣農業、工業及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同時也是全縣生態環境的重要保障,由于多年來的砂資源開采,導致河床下降,河道涵養水源能力降低,加速了區域地下水的流失,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致使河流濕地系統功能破壞,大汶河自凈能力受到嚴重影響。面對河道治理的新形勢、新要求,寧陽縣河道局打破傳統河道治理觀念,探索出了建設“安全、生態、景觀”汶河的新路子,其中河道生態濕地建設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大汶河屬于季節性河流,水源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據統計,大汶河80%的年徑流量都集中在汛期 (6~9月),其余8個月的徑流量僅占20%;年際變化更為明顯,如大汶河戴村壩站最大年徑流量64.88億m3(1964年),最小年徑流量2.97億m3(1989年)。因此,大汶河河道內在非汛期及枯水年經常處于半斷流狀態,河床大半干枯,河道濕地消退,雜草叢生,生活及工業污水淤積,河道生態環境惡劣。
大汶河砂資源豐富,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建筑市場對砂石料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大汶河砂資源開采量不斷加大,導致河床下降,河道涵養水源的能力降低,加速了區域水資源的流失,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致使河道濕地系統的功能破壞。
寧陽河道局以打造“安全、生態、景觀”汶河為目標,采取多項工程措施,積極創建河道生態濕地,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大汶河的生態、景觀效益。
2.1積極推進河道攔蓄工程建設
建設河道生態濕地首先要留住水資源,特別對于大汶河這種季節性河流,實現這一目的的有效措施就是實施河道攔蓄工程建設。
2.1.1汶河干流濕地攔蓄工程
目前大汶河寧陽段攔蓄工程有堽城壩、磚舍壩、汶口1號壩及剛剛建成的汶口2號壩,其中磚舍壩于1967建成,由于多年洪水沖刷及基礎沉陷,已完全失去攔水作用,汶口1號壩及堽城壩由于壩上淤積嚴重,原設計蓄洪能力大大減小。因此寧陽大汶河65km河段有效攔蓄工程不足。
為了建設河道生態濕地同時配合泰安市大汶河梯級攔水總體規劃,寧陽河道局規劃建設大汶河老閘灣攔蓄工程、桑安口攔蓄工程、高橋攔蓄工程等多座干流濕地攔蓄工程項目。目前堽城西濕地攔蓄工程正在建設中,新建堽城西攔蓄工程位于大汶河主河道,堽城壩洄水區上游,壩址在寧陽縣大汶河堽城西河段。工程竣工后,攔蓄水面長約3km,主河道寬為478m,河道比降約為1/2000,形成水面面積約為120hm2,蓄水量約為120萬m3。桑安口攔蓄工程已進入可研審批階段,工程選址于寧陽縣鶴山鄉中皋河段,上游距堽城攔蓄壩6.6km,下游距琵琶山攔蓄壩5.3km,工程建成后洄水長度可達6.6km,形成約500hm2的大水面,可攔蓄水量約2000萬m3。
以上兩處攔蓄工程建成后,大汶河河道內將形成天然的河道生態濕地系統,區域內地表及地下水位得到提高,動植物多樣性得到完善,河流自凈能力得到加強,區域小氣候環境得到改善,河道景觀效益將會顯現,河道生態濕地效益顯著。
2.1.2支流入河口濕地攔蓄工程
大汶河及其南支柴汶河寧陽段共有較大支流七條,分別為海子河、曹河、苗河、王家河、石崮河、北鄙河、故城河,支流入河口是建設生態濕地的天然場所,但同樣由于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的局限性,支流入河口濕地效應非常有限。為了最大限度發揮大汶河支流入河口濕地效應,2011年借著全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的契機,建設完成了汶河支流石崮河入河口重力攔河壩,攔蓄形成了較大水面,形成了入河口小型濕地三角洲,區域濕地生態效應明顯。
海子河穿過我縣泰山之陽科技產業城,為了改善產業城的區域環境,更好的進行招商引資,現已規劃建設海子河生態濕地凈化工程。
2.2努力實現堤岸防護工程生態化
多年來,在河道防洪治理工程、堤防歲修工程中,大部分都采用漿砌石、混凝土、水泥砂漿板等工程形式,雖然在減緩岸坡沖刷、維持堤防穩定、應急度汛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卻忽略了河道工程的生態效應,特別是對河道生態濕地效應起到嚴重的抑制作用,阻斷了河道濕地效應向堤岸的正常延續,造成水體與陸地環境惡化,降低了河道濕地的自凈能力。
寧陽河道局近年來的工程建設中,轉變治理觀念,采用了草皮護坡、生態植草磚護坡、干根網護坡等多種生態護坡形式;2013年春實施的竹柳生態護堤林項目中,共栽植竹柳45000余棵;同時進行的堤肩綠化項目共栽植各種樹木5000余棵,使汶河南岸堤防變成了綠色生態長廊。堤岸防洪工程治理觀念由傳統治理到生態治理的轉變使大汶河的生態濕地效應得到了完善和延續,同時為下一步的景觀效益開發打下了生態景觀基礎。
河道濕地除了顯著的生態效益以外,也會產生巨大的景觀效益和經濟效益。
3.1科學規劃發揮河道濕地景觀效益
在河道治理新理念的指導下,在河道濕地效應顯著的后石梁河段,利用挑流壩工程建設了親水平臺,對堤防培厚加固部分進行不同效果的綠化,建成了后石梁公園,同樣在堽城西河段將7號、8號挑流壩建設成景觀鄰水廣場。
今后的工程建設中,在保證工程的防洪效益的同時,通過科學的規劃串聯各個濕地景點,最終在汶河南岸形成一條連續的濕地景觀帶,發揮河道濕地的景觀效應。
3.2合理運作發揮河道濕地經濟效益
河道生態濕地蘊藏著大量的經濟資源,寧陽河道局通過合理運作經營,使河道濕地產生源源不斷的經濟效益。一是整合河道內的漁業資源,通過規范養殖區域、養殖方式、養殖時間,在確保不影響河道行洪及破壞河道濕地環境的前提下,不斷增加漁業養殖效益。二是推廣生態藕池項目,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增加的濕地的景觀效益。三是鼓勵經濟林的種植,通過與沿汶村莊簽訂灘地承包協議,引導村民種植竹柳、速生楊等效益顯著的經濟林木,產生效益后根據協議管理單位與村民合理分成,使管理單位和沿汶村莊達到經濟上的雙贏。
寧陽縣河道生態濕地建設是在河道治理新形勢下探索出的新路子,彰顯人們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把受人類干擾和破壞的河道,修復成為水體與土體、水體與生物相互涵養,適合生物生長的近自然狀況的生態河道,在改善河道生態環境的同時,挖掘河道濕地的防洪、景觀、經濟等綜合效益。
(責任編輯張玉燕)
【中圖分類號】X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4-0060-02
收稿日期:2015-01-17
作者簡介:曹榮第(1987—),男,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