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渝南 劉 杰*
(三峽大學土木與建筑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以就業為導向的風景園林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探討★
楊渝南 劉 杰*
(三峽大學土木與建筑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以全日制風景園林專業碩士為例,從就業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全日制專業碩士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以就業為導向對高校的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模式的革新進行了探討,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
全日制專業碩士,風景園林,培養模式,就業
2005年,《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過,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就此產生,這是與風景園林及其相關行業任職資格相聯系的一種專業性學位,主要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2009年起,教育部開始擴大招收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的范圍,應屆本科畢業生開始成為碩士專業學位的主要招收對象,碩士研究生教育逐步實現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戰略性轉變。全日制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這一新的類型就這樣產生了。然而,伴隨著碩士研究生的擴招,原本處于人才高端的研究生擁有的“稀缺性”優勢正日益減弱,碩士生就業率連續下降,2009年碩士生就業率首次出現低于本科生的情況。而且,目前全日制專業碩士在市場上的就業競爭力不如傳統的學術型碩士,面臨著更加巨大的就業壓力[1]。
2.1 入學門檻較低,給人“山寨”之感
全日制風景園林專業碩士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劣勢,一方面是因為普通民眾對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生這一新事物還不太了解,媒體的宣傳也較少,加之對于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根深蒂固”的認識,使得公眾普遍認為學術型學位要比全日制專業學位的含金量高。另一方面,從教育主管部門對于專業學位碩士的招生政策來看,報考學術型學位的考生可以調劑到全日制專業學位,但是反之則不行。于是,一些院校由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報考人數不足,就將部分報考學術型碩士的考生調劑到專業學位上來,以補充招生缺口[2]。這種調劑政策自然會讓公眾覺得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比學術型碩士低一個檔次。
2.2 定位模糊,缺乏優勢
目前,我國的碩士研究生按照培養方式和發展方向的不同可分為全日制學術型碩士、全日制專業碩士、非全日制專業碩士三種類型。其中,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發展最早,體制最完善,社會認可度高。
非全日制專業碩士發展稍晚。1984年“工程類型碩士”(現為“工程碩士”)開始試點[3],發展到現在已有39種專業學位。風景園林專業碩士最開始都是以在職的方式進行攻讀,要求招生對象為在職人員,獲得學士學位三年及以上,采取“進校不離崗”的方式,由學校和考生所在單位聯合培養。從招生條件來看,這類專業學位對學生的實際工作經驗有要求,因此,非全日制專業碩士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豐富的工作經驗本身也成為他們最大的特色和優勢。
全日制專業碩士出現最晚,它雖然使研究生的培養結構更加完善,但是就目前來看其定位還顯得比較模糊。他們雖然被定位為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但是從未出過校門的他們,與早期非學歷教育的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相比仍然缺乏實際工作經驗;與學術型研究生相比似乎又欠缺深厚的理論知識,特色不夠鮮明,優勢不足。這種自身定位的模糊使得全日制專業碩士在求職過程中缺乏對就業市場的認知和判斷,影響了就業的成功率。
2.3 理論知識不扎實,職業特色不突出
眾所周知,專業學位的特點是注重應用和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甚至教師都片面的理解專業學位的實踐性特征,在學術性要求方面都存在著一種“共謀性”的消極認識,這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對于具有探索性質的學術性問題涉及較少,而學生對于學術性的研習也缺乏必要的熱情和動力[4]。這種片面的認識嚴重地損害了專業學位的學術性水平,這使得很多專業碩士理論知識不扎實,發展后勁不足。
另一方面,我國的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建設還比較滯后,這使得專業碩士的優勢無從體現。以風景園林碩士為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在2005年下達的《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中就明確指出:“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是與風景園林事業任職資格緊密相關、與國家‘注冊風景園林師’職業資格相互銜接的學位制度”“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以‘注冊風景園林師’為職業背景”。然而,直到今天,“注冊風景園林師”的職業資格認證仍然沒有建立起來。這使得專業碩士本該有的職業性特征無法體現,嚴重削弱了其就業競爭力。
2.4 培養模式與學術型碩士區別不大
從高校層面來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制約就業質量。我國的學術型學位教育時間很長,其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根深蒂固,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專業學位教育,使其有學術化傾向。
主要表現在全日制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的培養過程方面:課程設置及課程內容與學術型趨同,缺乏有針對性的教材;缺乏獨立的、有特色的專業學位教育基地,實習基地大多數都是與學術型碩士共享;培養方案中的實踐環節沒有完全落到實處;在畢業論文的選題和創作方面對于實用性和應用性的要求也未能充分體現[5]。這使得專業碩士與學術型碩士在就業市場的區分度不大,其“專業”優勢很難凸顯。
3.1 改變專碩輕理論的誤區,強化基礎理論知識體系
專業學位具備職業性特征,但是它與職業教育卻完全不同,職業要求的只是從事某一行業的操作能力,但專業還包括了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創新能力。實際上,專業教育必須建立在寬廣而扎實的文化科學基礎之上,必須完成傳授系統的理論基礎和專門知識的任務,同時還包括了專業化的思維訓練、實踐能力培養和專業倫理道德的養成等。因此,專業學位在堅持其實踐性前提的同時,不能放棄研究生教育所秉承的基本學術品格[4]。否則,專業學位教育就會淪為普通職業教育,難以提升其職業品質和社會地位。
3.2 增加專業實踐,提高職業能力
當前的專業學位培養對其實踐性的特征重視不夠,落實不到位,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變:
1)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與實踐結合。
在課程設置方面,首先要加大實踐性教學的比重,通過增加實踐性課程的數量和學時的設置兩方面來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這是數量方面的變革。
在形式方面,針對風景園林專業的特點,應該加強案例式教學的內容,教師應建立起相關的經典案例數據庫,將傳統的以理論為核心,通過案例來說明的教學模式改為以案例為核心,圍繞案例講解相關理論的新模式。同時,高校應加大對教學改革的支持力度,鼓勵教師在案例式教學方面做更多的探索。除了案例式教學外,參與實際的工程項目也是必須的。在這方面,主要有兩種方式:a.在學校內部進一步完善教師工作室制度,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在工作室中參與實際項目;b.因地制宜,與相關的設計或管理單位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多處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基地,為學生的實踐教學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
2)實行訂單教育,培養定向人才。
訂單式人才培養是指校企共同研究用人規劃和培養計劃,通過簽訂協議書的形式予以落實,實現人才培養的模式[6]。這種模式針對企業的需求進行個性化培養,特別適合那些對人才有特殊要求的用人單位。用人單位要與高校密切協作,從培養方案的制定開始就參與其中,在整個培養的過程中都提供合作與資助,包括相關經費的支出,教學實踐環節的產出等方面。這種培養模式使得人才的培養與就業相互促進,最終達到高校與企業的雙贏效果。
3.3 與職業資格制度有效銜接
建立專業學位與職業任職資格之間的有效銜接是完善專業學位教育,解決其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銜接機制的確立涉及到政府相關部門、高校及行業部門之間多方面的統籌協調。在政府層面,應盡快完善“注冊風景園林師”的職業任職資格制度,規范專業領域的準入標準;在高校層面,應加強課程設置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之間的協調,例如對于修完職業資格證書要求的考試課程且成績合格者,可以給予一定程度的“免試”政策。銜接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必將有效地解決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碩士的招生和就業問題。
3.4 注重培養創新思維,強化新技術與新方法的應用
高校在全日制風景園林專業碩士的培養過程中,應以自主創新,培養和造就創新型人才為重點,特別強調對新技術、新方法的學習和應用,大力推進“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設立“研究生教育創新基金”,通過政策和資金的支持,鼓勵專業學位研究生將新技術和新方法應用于實踐,提升其創新能力,最終達到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的目的。
3.5 根據就業反饋及時調整培養模式
高校的培養模式不應固化,而應該更加靈活,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整。高校要對畢業后的全日制風景園林專業碩士的就業情況及用人單位的反饋進行跟蹤調查,把握就業的發展趨勢,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并根據調查結果主動調整培養模式,優化教學內容,以滿足市場的需要。通過教學質量的提高,高校應有意識地進行全日制專業學位的品牌建設,消除公眾的誤解和質疑,真正實現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模式與培養目標達成一致。
全日制風景園林專業碩士畢竟是一個在我國剛剛出現的新事物,它的發展還面臨許多問題。這首先需要高校和相關部門真正重視這些問題,把全日制專業碩士教育的發展提到與學術型碩士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來。同時,加強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碩士培養模式的研究,使專業碩士的培養與市場需求保持緊密聯系,不斷提高其就業質量,進入良性循環。
[1] 陳 卉.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就業壓力研究——基于南京五所高校問卷調查[J].中國青年研究,2013(4):101-104.
[2] 陳 沛,王處輝.全日制專業碩士報考吸引力偏低的原因探析[J].教育科學,2012(6):54-59.
[3] 鄒碧金,陳子辰.我國專業學位的產生與發展——兼論專業學位的基本屬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5):49-52.
[4] 牛國衛,張 紅.專業學位的特性與專業學位研究生質量的提升[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8):81-85.
[5] 趙 純,文秀娟.云南省研究生專業學位教育10年回顧與展望[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0):81-85.
[6] 王衛棟,張 麗,遲瑞娟.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培養與就業服務體系的探索和構建[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11):104-105.
An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full-time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uided by employment★
Yang Yunan Liu Jie*
(CollegeofCivilEngineering&Architecture,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Yichang443002,China)
With full-time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education are analyzed. Meanwhile, guided by employment, the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of full-time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discussed, and th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raining mode, employment
2015-01-23★:2014年三峽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重點項目“以就業為導向的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414)
楊渝南(1979- ),女,碩士,講師
劉 杰(1979- ),男,博士,碩士生導師,副教授
1009-6825(2015)10-0231-02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