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振 華
(晉中市公園管理處,山西 晉中 030600)
晉中市榆次區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管理
劉 振 華
(晉中市公園管理處,山西 晉中 030600)
通過對晉中市榆次區現有古樹名木現狀的分析,探討了古樹名木衰敗的原因,并從保護生態環境、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加強肥水管理、防治病蟲害和自然災害以及樹木的更新復壯等方面提出了針對性的保護和管理措施,使人與古樹名木和諧共存。
古樹名木,保護,土壤,病蟲害,自然生態
古樹名木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與文化的象征,是綠色的文化,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給我們的瑰寶。它記載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發展歷史,具有生態、人文、地理、歷史、科研、旅游等諸多方面的價值。本文著重從晉中市榆次區古樹名木的現狀以及如何保護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
根據《全國古樹名木普查建檔技術規定》和《城市綠化條例》第25條規定:古樹是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指在歷史上或社會上有重大影響的中外歷代名人、領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
榆次古樹名木種類數量繁多,多存在寺廟和民間鄉鎮。本人在實地調查過程中,發現邊遠鄉鎮的古樹名木由于管理不善或無人管理而遭到破壞和死亡。
據統計,榆次共生長著古樹名木416株,古樹群121個,其中樹齡在500年以上一級古樹126株,二級古樹151株,三級古樹139株,隸屬12科12屬14種。尤其需要提到的是,有兩顆古柏樹樹齡已經超過1000年,雖然樹體受到病蟲害的傷害以及自然災害的傷害較嚴重但依然頑強的生活著。
1)樹木本身的自然老化是樹木衰老的主要原因。不同種類的樹木有著不同的生命周期,隨著樹齡增長,樹勢便開始減弱。有將近80%的樹木的木質部有一定程度的腐爛。而一半的樹木出現了樹洞而且枯梢也較嚴重。所以必須對古樹進行一定的科學的管護才能延長其生命周期。
2)土壤密實度過高。古樹名木因游人多,土壤被嚴重踐踏,土壤板結甚至成“三合土”一樣,透氣性極差,嚴重地妨礙樹根的吸收作用,進而使根系的呼吸及萌發能力受到嚴重影響,導致樹木根系因缺氧而早衰或死亡。
3)病蟲害對古樹的衰老起著加速作用。隨著樹木年齡的增長,逐漸老化,使得抗性降低,病蟲害開始越來越嚴重了,從而加速了古樹名木的衰老、死亡。
4)樹池留置過小,鋪裝面積過大。現代的城市建設往往把樹池留的太小,這樣不利于對樹木進行澆水和施肥等一系列的養護工作。而樹木基部的硬化處理,使得樹木根系的透氣性很差,對樹木的生長不利。
5)管理不當。不當的管理如向樹池傾倒生活污水,使得土壤被污染。而人為的傷害也給樹木生長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6)天氣的自然影響。古樹因為生長年代久遠,一般都較高大,如遇到不良天氣如雷擊,大風等時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出現燒傷,斷枝等現象,嚴重的影響了樹木的美觀,對樹木的生長也不利。
4.1 保護措施
1)對古樹名木進行調查,落實責任。對現有古樹名木廣泛開展普查建檔工作,建立電子數據庫,并明確保護責任單位及責任人員。對已確認的古樹名木,豎立石碑,確定身份,對瀕危古樹和人員流動量多的區域如旅游景區、森林公園內的古樹名木設置圍欄,書寫保護標語。
2)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保護意識,依法保護古樹名木。根據《晉中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的規定實行原生地保護,依法對破壞古樹名木的行為進行處罰,使得保護工作走上法制的正軌。進行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教育,讓人們了解古樹名木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同時還應加大對古樹名木保護的資金投入,設立古樹名木保護專項基金,鼓勵全民參與保護。如進行古樹名木的認領等活動。
在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時,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量力而行的基礎上做到內外兼顧。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中國應進行有自己特點的維和行動,在履行聯合國賦予的國際義務和常任理事國的責任方面,體現出愿擔當、敢擔當和能擔當的大國形象;同時,參與維和行動應當保持有理有節,堅定我們自己對于維和事業的客觀態度和正確立場,在符合國家外交政策和國家利益的原則下,為維護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做出負責任大國應有的貢獻。
4.2 加強古樹名木的科學養護管理
1)保持古樹周圍的自然生態。古樹周圍的環境不可隨意改變,以免影響樹木生長,也不可在古樹旁堆放東西,不可挖坑取土,也不要傾倒有害樹木的污水污物。古樹周圍進行建設時,應采取避讓保護措施。
2)肥水管理。根據樹木的需要,必要時進行施肥。但量要把握好,最好用緩效性的有機肥。施肥方法也要注意,應該在樹冠外圍施肥,先挖溝再施肥,然后填土覆蓋,澆好水且肥料不可外露。
古樹名木一般在春夏季需灌水防旱,秋冬則需灌水防凍。澆水時要注意,不干不澆,一旦澆水就要澆透,澆水最忌澆不透,也就是表土濕而底土干燥,這樣對樹木生長極為不利。
3)清除競爭植物群落,培植共生植物群體。要注意清理古樹周圍的植被,樹冠范圍內沒有其他植物,這樣可以保證古樹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不被其他植物占用。也可以在古樹旁栽植一定數量的固氮植物,以改良土質,與古樹達成共生關系。這樣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
4)病蟲害的防治。病蟲害的防治要以預防為主,采用綜合防治法,定期檢查,及早發現病蟲害,確需使用農藥時應首選低害無毒農藥,并盡量保護害蟲的天敵免遭毒害。
6)堵洞修補。古樹因為年代久遠自身衰老,以及病蟲害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出現了大小不等的樹洞,對生長和景觀都有影響。除去極少數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樹洞外,其他都要進行填補。
填充法:對于大部分木質部較好的局部空洞用此法。先將空洞里的雜物清除,后涂一層防水,再進行消毒,然后用磚石等填滿樹洞,并將洞口封好,封口表面進行美化處理。曾經有一株古槐的樹洞就是這樣做的,效果很好。
開放法:如樹洞太大時,給人以奇特之感,留作觀賞時可用此法。將洞內腐爛木質部清除,刮去洞口邊緣的死組織,直至露出新的組織為止,用藥消毒并涂防護劑,同時改變洞形,以利排水,也可在樹洞最底下放入排水管。
封閉法:樹洞經處理后,在洞口釘上板條,涂以油灰和麻灰,再涂白乳膠,加色粉,以增美觀。還可在上面壓樹皮狀紋或釘上一層真樹皮。
7)更新復壯。對生長衰弱、瀕臨死亡的樹木應加強恢復長勢和復壯的工作。對于萌芽能力強和成枝力強的樹種,可以進行重剪以刺激樹木,促使樹木發出新的枝條,以完成更新復壯。而對于萌蘗能力強的樹種,當根頸處出現萌蘗枝時,可對死亡樹干鋸除以更新。此外,對樹勢衰弱的古樹,可采用嫁接法使之恢復生機。
8)預防自然災害。在較高大的古樹上,安裝避雷針,以免擊傷樹木。如遭雷擊,應立即處理傷口,涂上防護劑。而對于樹體歪斜、生長不均衡的樹木,應對樹體進行支撐保護。
9)枯樹處理。已經枯死、根深、不易倒伏的古樹樁,如松柏、銀杏等,可適當整形修飾后,以觀姿態,或在旁植藤本,使之纏繞或吸附其上,組成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樁景,以豐富景觀。
古樹名木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它不僅有美化環境的作用,還有一定的歷史意義,是有生命的“活文物”,因此保護古樹名木意義重大。我們要結合現在的社會環境,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術為古樹名木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達到人與古樹的和諧共處。
On re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ncient and renowned trees of Yuci district in Jinzhong city
Liu Zhenhua
(JinzhongParkAdministrativeDivision,Jinzhong030600,China)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status of current ancient and renowned trees of Yuci district in Jinzhong cit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e withering ancient and renowned trees, and points out according re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from the 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il’s permeability, improvement of nutrient and water management, prevention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s pests and natural disasters, and renewal of trees, so as to have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ancient and renowned trees.
famous and renowned trees, reservation, soil, plant disease and insect pest, natural ecology
2014-11-22
劉振華(1976- ),男,工程師
1009-6825(2015)04-0206-02
S759.9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