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惠 珍
(太原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談太原市城市道路無障礙設計
陳 惠 珍
(太原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闡述了無障礙設計的背景、服務對象及意義,研究了城市道路無障礙設計原則,并結合太原市城市道路中無障礙建設的實際情況,分析了城市道路無障礙設計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城市,道路,無障礙設計
1974年聯合國組織提出了“無障礙設計”的新概念。無障礙設計強調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一切有關人類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間環境以及各類建筑設施、設備的規劃設計,都必須充分考慮具有不同程度生理傷殘缺陷者和正常活動能力衰退者(如殘疾人、老年人)群眾的使用需求,配備能夠應答、滿足這些需求的服務功能與裝置,營造一個充滿愛與關懷、切實保障人類安全、方便、舒適的現代生活環境。無障礙設計關注、重視殘疾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力求實現“無障礙”的理想目標。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城市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市政工程等的建設中都加強了對無障礙設計的考慮,設計單位和管理部門都越來越重視無障礙設計。但是離真正“無障礙”的理想目標,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全社會都應關注障礙群體,努力創造一個和諧、安全、平等的社會環境。
無障礙設計的服務對象包括兩類人群:一部分為狹隘意義上的殘疾人,另一部分為除此之外的障礙人群,包括老年人、孕婦、傷病患者以及攜帶重物者等。后者范疇比較大,而且會是一個變化的群體,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很有可能會在某一地點某一時刻成為障礙人群,當我們拎著沉重的大皮箱需要通過天橋但卻找不到坡道或者電梯,當我們某一天生病了甚至老了,需要別人攙扶了……另外現在社會逐漸開始走向老齡化,那么這個障礙人群就會擴大,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就顯得更加必要。
無障礙設計是為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等行動不方便者平等充分地參與社會生活,方便走出家門、通行安全便利的重要措施。無障礙理念的推廣和落實需要全民參與,政府、社會、民眾需齊心協力,為障礙人群創建良好、以人為本的社會環境。現代社會的發展要“以人為本,人人平等”,要關注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要讓弱勢群體平等自由的參與社會生活。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不僅體現了社會的人文關懷,還體現了一個國家、城市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
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建立殘疾人無障礙物質環境導則及事例》的基本指導原則分為:1)可接近性;2)可到達性;3)可用性;4)安全性;5)無障礙。障礙人群是一個復雜龐大的人群,因每一個個體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要求,而且整個群體所活動的時間、范圍特別大,活動也特別頻繁,他們的需求呈現多樣性,需求量非常巨大。城市道路設計要滿足不同障礙人群的需求,城市道路無障礙設計原則概括如下:
1)可達性,城市道路設計應方便所有人盡可能到達目的地;
2)安全性,城市道路設計應能使所有人安全的使用和享受;
3)人性化,城市道路設計應充分考慮不同障礙人群的使用,并盡可能使所有人群都使用方便。
近幾年太原市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無障礙設施建設也隨之發展完善,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越來越重視無障礙設計。比如原先濱河東路快速路上的人行天橋均未考慮無障礙坡道,但新建的北中環人行天橋在天橋的一側設置無障礙坡道,且設置了雙層欄桿,極大的方便了城市居民包括殘障人士的出行,非常人性化。但是經過現場調查研究以及市民反映,在城市道路無障礙設計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這些問題歸納之后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
1)人行天橋缺乏無障礙設計。
太原市有幾十座人行天橋,但除了最近新建的北中環人行天橋等外都未設置無障礙坡道或無障礙升降臺,比如汾河公園一側橫跨濱河東路的數座人行天橋均無任何無障礙設施,不僅沒有坡道甚至沒有自行車推行坡道,梯道兩側也沒有雙層扶手,攜帶重物者通過天橋很費勁,殘疾人、老年人等根本無法通過天橋,必須繞道很遠才能到達汾河公園。
2)人行道盲道無障礙設計不完善。
當盲道遇到居住小區入口、商場入口或者道路交叉口時常常被打斷,致使盲道未能連續,不成系統;已有盲道上常常被樹木或者電線桿等占道,或者一些小商小販經常把攤位擺到盲道上,還有人把機動車停到盲道上,這些都嚴重的影響了盲人的出行;部分人行道未設置緣石坡道,緣石道設計位置形式不合理。
3)公交站臺缺乏盲文站牌,缺乏盲道等無障礙設施,殘疾人、老年人無法乘坐公共交通汽車,不能夠滿足殘疾人、老年人的出行需求。
4)地面停車場,地下汽車庫未考慮殘疾人停車位,停車位一側通道不合規范要求。
5)交通信號很少考慮無障礙設計,公共設施本身的設計缺乏盲文標牌,不滿足無障礙要求等等。
1)人行天橋、人行地道無障礙設計。
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可以使人車分流,對緩解交通壓力,保證交通安全,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在商業繁華人口稠密的地段,使用率較高,為了方便殘疾人和老年人的通行,無障礙設計顯得非常必要。
a.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宜設置輪椅坡道,坡道凈寬不應小于2.0 m,方便乘輪椅者通過。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2(有弧線的以內緣坡度為準);坡道的坡面既要平整又要防滑;坡道高度每升高1.5 m時,應設深度不小于2.0 m的中間平臺;坡道兩側要設置雙層高低扶手。如果受地形限制,確無空間設置坡道時,應根據實際需要設無障礙電梯或無障礙升降臺。
b.臺階踏步高度需滿足100 mm c.為了方便視力殘疾者通行,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應設置盲道,距離坡道梯道0.25 m~0.50 m處設置提示盲道,與梯道盲道等寬,且應與人行道中的行進盲道相連接。扶手起點水平段應設置盲文銘牌。 d.人行天橋橋下的三角區凈空高度小于2.0 m時,應安裝防護設施,并應在防護設施外設置提示盲道。 2)人行道無障礙設計。 a.盲道的設計:盲道分為行進盲道和提示盲道。行進盲道為條狀形,指引盲人向正前方行走,提示盲道為圓點形狀,在盲道終點處、拐彎處以及無障礙設施前設置起提醒作用。行進盲道宜在距圍墻、行道樹、綠籬、建筑物等250 mm~500 mm處設置,寬度為250 mm~500 mm,顏色一般為中黃色。行進盲道應與人行道的走向一致。盲道應全線設計,連續成系統。 b.緣石坡道設計:人行道一般高出車行道地面150 mm~200 mm,為方便乘輪椅者等行動不方便者通行,應設置緣石坡道。可設計成單面坡形、扇面形、三面坡形等。對道路交叉口應進行重點設計,同時要考慮與人行橫道和安全島的鏈接。 3)公交站臺無障礙設計。 a.公交站臺有效通行寬度不應小于1.5 m; b.在公交車站范圍設置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便于視力殘疾者找到車站的準確位置。盲文站牌的設置要方便視力殘疾者使用,要保證安全,防止倒塌,防止被人為破壞; c.在車道之間的分隔帶設公交站時應方便乘輪椅者使用。 4)其他。 a.在城市人流量大的路口應設置盲人過街音響信號裝置,方便視力障礙者通行;帶按鈕的人行過街音響信號燈的按鈕高度不高于1.4 m;殘疾人步行通過街道所需的綠燈時間按步行速度0.5 m/s計算。 b.公共停車場應設無障礙車位,距離停車場出入口要距離短,應方便殘疾人使用;地面坡度小于1/50,且應平整防滑;停車位一側設通道,寬度大于1.2 m;停車位的地面應涂有停車線、輪椅通道線和無障礙標志,在停車位的盡端宜設置無障礙標志牌。 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道路無障礙設計的服務對象——障礙人群,然后結合城市建設提出了城市道路無障礙設計的意義,并對城市道路無障礙設計原則進行了研究,接著對太原市城市道路中的無障礙設計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最后就具體問題詳細地提出了改進措施。 關愛殘疾人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不僅設計人員、管理人員應重視無障礙設計,全社會都應積極參與無障礙設施的建設與保護。只有這樣,我們所建立的城市才能真正成為無障礙城市,老年人、殘疾人等行動不方便者才能安全平等自由的融入社會生活。 [1] 周文麟.城市無障礙環境設計[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4. [2] GB 50763—2012,無障礙設計規范[S]. [3] 祝長康.無障礙市政設施的設計[J].中國市政工程,2004(1):8-9. Discussion on Taiyuan city road barrier free design Chen Huizhen (TaiyuanMunicipalEngineering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Taiyuan030002,China)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background, service object and meaning of barrier free design, researched the barrier free design principles of city road,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barrier free design in Taiyuan city road,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ity road barrier free design,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city, road, barrier free design 2015-02-10 陳惠珍(1987- ),女,助理工程師 1009-6825(2015)12-0170-02 U412 A6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