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伶 張 濤 廖 娟 張 楠 戟文占 王 珂
(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北京 101300)
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節材分析與建議
吳文伶 張 濤 廖 娟 張 楠 戟文占 王 珂
(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北京 101300)
對比分析了新版和2006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篩選了兩者的異同點,并針對沿用條款和新增條款的適用性和實現難易程度進行了詳細解析,最后給出了住宅建筑設計階段評價的條款選擇建議,為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實施后,綠色建筑的設計和申報提供參考。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對比分析,難易程度,條款選擇建議
編號為GB/T 50378—2014的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1],自2015年1月1日起實施,2006版的GB/T 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同時廢止[2]。對新舊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對比分析,有助于更好的掌握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為綠色建筑的設計、申報和評級提供參考。而“節材和材料資源利用”是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七大指標之一,關乎到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是綠色建筑的重要內容,因此本文就節材和材料資源利用部分進行細致探討[3]。
在2014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部分中,條文7.1.3,7.2.3,7.2.4,7.2.7,7.2.8,7.2.10,7.2.11,7.2.12,7.2.13來自2006版標準,條文7.1.1,7.1.2,7.2.1,7.2.2,7.2.5,7.2.6,7.2.9,7.2.14為新增條文。在評分項的14條條文中,包括6條新增條文,8條沿用條文。新增條文主要集中在節材設計部分,節材設計部分共6條,40分,新增4條,占25分,而材料選用中部分大多沿用2006版標準,只有7.2.9,7.2.14為新增條文,占10分。
1)條文7.1.3建筑造型要素應簡約,且無大量裝飾性構件。本條沿用2006版標準的控制項4.4.2條。此條為控制項,要想評綠色建筑標識,必須滿足。
2)條文7.2.3土建與裝修一體化設計。本條沿用2006版標準的4.4.8條,并做了細化。土建和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可以事先預留孔洞和預埋裝修面層固定件,避免在裝修施工階段對已有建筑構件打鑿、穿孔,既保證了建筑的安全,又減少了噪聲和建筑垃圾的污染。在以往的綠色建筑申報中,達標率第三,排在4.4.4采用預拌混凝土,及4.4.7使用循環材料之后[4]。分析認為,本條不難得分,一星酌情考慮選用,二星三星推薦選用。
3)條文7.2.4可重復使用的隔斷的采用。本條沿用了2006版標準的5.4.9條,適用于公共建筑的設計和運行評價。按照可重復使用隔斷(墻)比例(實際采用的可重復使用隔斷圍合的建筑面積與可變換功能室內空間面積的比值)進行評分,最高5分。本條較易得分,但只有公共建筑參評,住宅建筑不參評。
4)條文7.2.7選用本地生產的建筑材料。建材本地化是降低運輸過程資源和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手段。本條在設計階段不參評。在運行階段評價時,查閱工程決算材料清單及距離施工現場500 km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比例計算書。
5)條文7.2.8現澆混凝土采用預拌混凝土。相比于現場攪拌混凝土生產方式,預拌混凝土的穩定性比現場攪拌要好,而且采用預拌混凝土還能夠減少施工現場粉塵和噪聲污染,節約資源、能源。大中城市已基本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
此條容易實現,在以往的綠色建筑評價中,此條達標率最高[4]。在北京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此條則為控制項。此條易于得分,推薦選用。
6)條文7.2.10合理采用高強度建筑結構材料。使用高強混凝土、高強度鋼可以增加建筑使用面積。相比于HRB335鋼筋,高強鋼筋具有韌性好、強度高、焊接性能優良等特點,應用于建筑結構中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
本條在往年的綠色建筑評價中達標率不是很高[4],但新標準控制項7.1.2規定混凝土結構中梁柱縱向受力普通鋼筋采用不低于400 MPa級的熱軋帶肋鋼筋,在綠色建筑申報中7.1.2控制項必須首先滿足,并且在新建建筑中高強鋼應用的越來越多,因此應用高強鋼筋難度不是特別高,不難得分,推薦選用,而高強混凝土應用難度比較大,不推薦選用。
7)條文7.2.11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結構材料。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延長混凝土建筑物使用壽命,是建筑節材的重要技術途徑。隨著混凝土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各種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都可以實現較高的耐久性,但現階段應用高耐久性混凝土技術不是很成熟,不易實現。在2006版標準4.4.5中,高耐久性混凝土與7.2.10中高強混凝土合并稱為高性能混凝土,而2006版的4.4.5在之前的綠色建筑評價中達標率不高[4],因此不推薦選用本條。
8)條文7.2.12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此條是由2006版標準的4.4.7和4.4.11整合得到。充分使用可再循環材料可以減少新材料生產加工帶來的資源、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對于建筑的可持續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條較易實現,而在新版標準中7.2.5提倡使用工業化預制構件,這將進一步提高了可循環利用材料比例,推薦采用本條。
9)條文7.2.13使用以廢棄物為原料生產的建筑材料。本條沿用了2006版標準的4.4.9條,有修改。廢棄物主要包括工業廢棄物、建筑廢棄物和生活廢棄物,可作為原材料用于綠色建材產品的生產。本條適用于運行階段評價,設計階段不參評。
1)條文7.1.1不得采用國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本條為控制項,評價方法為:設計階段應對照國家和當地有關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布文件,避免使用限制、禁止的建材和制品。
2)條文7.1.2混凝土結構中梁、柱縱向受力普通鋼筋應采用不低于400 MPa級的熱軋帶肋鋼筋。此條為控制項,評價方法為:設計階段查閱設計文件,對設計選用的梁、柱縱向受力普通鋼筋強度等級進行考查。
3)條文7.2.1擇優選用建筑形體。本條為新增條文,按照國家標準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進行劃分,對于特別不規則、嚴重不規則的建筑,本條不得分;對于不規則建筑,得3分;對于建筑形體規則的,得9分。本條的評價方法為:查閱建筑圖和結構施工圖。
本條易于得分,尤其是在建筑規劃設計初始階段重視本條款,設計形體規則的建筑,基本不會增加設計建設成本。
4)條文7.2.2對地基基礎、結構體系、結構構件進行優化設計,達到節材效果。本條為新增條文。評審時需提供建筑圖、結構施工圖、地基基礎方案比選論證報告、結構體系節材優化設計書、結構構件節材優化設計書。本條較難得分,不推薦選用。
5)條文7.2.5采用工業化生產的預制構件。本條為新增條文。本條所指的預制構件,包括各種結構構件和非結構構件,如預制陽臺板、雨棚、欄桿預制梁、預制樓梯、預制柱、預制墻板等。預制構件用量比例取各類預制構件重量與建筑地上部分重量的比值。評價時查閱施工圖、工程材料用量概算清單。隨著建筑工業化的推進,在未來工業化生產的建筑預制構件的應用會越來越多,但目前工業化預制構件還遠不能滿足所有地區建筑的需求,所以現階段暫不推薦選用。
6)條文7.2.6采用整體化定型設計的廚房、衛浴間。本條為新增條文,鼓勵采用系列化多檔次的整體化定型設計的廚房、衛浴間。參評時需提供建筑設計或裝修設計圖和設計說明。行業標準JG/T 184—2011住宅整體廚房和JG/T 183—2011住宅整體衛浴間已于2012年1月1日頒布實施。隨著建筑工業化的進展,整體廚房和衛浴間設計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是就目前來說推行力度有限,部品標準化與通用化還缺乏一定的條件,由于國內建筑主體結構沒有標準化,所以難以形成標準化的整體廚房和衛浴間,另外廚房和衛浴間家具設備的模數化并沒有廣泛形成,匹配度差,通用性差。因此,分析認為本條的采用有一定難度,較難得分,不推薦采用。
7)條文7.2.9建筑砂漿采用預拌砂漿。相比于現場攪拌砂漿,采用商品砂漿可明顯降低砂漿用量,而且商品砂漿的性能也比現場攪拌砂漿更穩定,質量更好,更有利于保證建筑工程質量?,F已有多地禁止在施工現場使用水泥攪拌砂漿。此條雖為新增條文,但在北京市等地方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已有列出。由于多地禁止采用現場攪拌砂漿,鼓勵使用商品砂漿,而且商品砂漿技術已較為成熟,采用商品砂漿并不難實現,此條容易得分,推薦選用。
8)條文7.2.14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維護的裝飾裝修建筑材料。本條為新增條文,合理使用清水混凝土,外立面采用耐久性材料參評時需提供建筑竣工圖紙、材料決算清單、材料檢測報告。本條適用于運行階段評價,設計階段不參評。
對于住宅建筑設計階段的評價,按照2006版標準,共有4.4.4(采用預拌混凝土)、4.4.5(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4.4.7(使用可循環材料)、4.4.8(土建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四項參評。要想評為一星級綠色建筑,只需有一項一般項達標即可,如只需要采用預拌混凝土,滿足4.4.4即可。想評為二星級或三星級綠色建筑,需要有兩項一般項達標,如滿足4.4.4和4.4.7,或者4.4.4和4.4.8,或者4.4.4和4.4.5。
按照新版綠色建筑標準,對于住宅建筑設計階段的評價,共有7.2.1(優選建筑形體)、7.2.2(結構體系優化設計)、7.2.3(土建裝修一體化設計)、7.2.5(采用預制構件)、7.2.6(整體化定型設計廚房衛浴間)、7.2.8(采用預拌混凝土)、7.2.9(采用預拌砂漿)、7.2.10(采用高強建材)、7.2.11(采用高耐久性建材)、7.2.12(采用可循環再利用材料)十項評分項參評,共計75分。非常容易得分的評分項包括7.2.1,7.2.8,7.2.9,共計24分,按住宅建筑設計階段參評的75分進行換算后得分為24×100/75=32分。此外,相對容易得分的評分項還包括7.2.3,7.2.10,7.2.12,加上這三項,則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部分易得分共為72分。
[1] GB/T 50378—2014,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
[2] GB/T 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
[3] 劉永鋒.基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建筑材料優化選擇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位論文,2005.
[4] 程志軍,葉 凌,王清勤.《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評價技術條文應用情況分析[A].第八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論文集[C].2005:132-133.
The analysis and suggestion on new editionGreenBuildingEvaluationStandardsaving material
Wu Wenling Zhang Tao Liao Juan Zhang Nan Ji Wenzhan Wang Ke
(TheTechnicalCenter,ChineseConstructionLimitedCompanybyShare,Beijing101300,China)
This paper mad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new edition and 2006 editionGreenBuildingEvaluationStandard, screene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nd carried detailed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bility and difficulty degree of new terms and used terms, finally gave the terms selection suggestion in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stage evaluation,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green building after new editionGreenBuildingEvaluationStandardimplementation.
GreenBuildingEvaluationStandard, comparative analysis, difficulty degree, terms selection suggestion
2015-02-09
吳文伶(1983- ),女,博士,工程師
1009-6825(2015)12-0238-02
TU20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