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偉平

人們在購買疾病保險時,特別是重大疾病保險時,千萬別讓各類奇葩險種迷惑了雙眼,而應量身定購適合自己的重疾險。
如今在 “互聯網+”大環境下,隨著互聯網保險監管的落地,越來越多與 “衣食住行玩”有關的保險產品應運而生。于是繼高溫險、失眠險、手機盜搶險等奇葩險種后,近來互聯網上又推出了一款被定位為 “吃貨的福音”的 “拉肚子險”,該款保險全稱為 “急性腸胃炎健康保險”,每份保費為9.9元,保障期限30天,年齡在5至65周歲的消費者均可通過微信平臺購買。該保險微信平臺顯示 “我們保障因確診患急性腸胃炎疾病住院導致的住院醫療費用支出,以及因患急性腸胃炎疾病導致的意外身故。住院醫療最多可獲賠2000元,意外身故最多可獲賠50000元。”然而,有關保險專家認為,這些紛紛登臺亮相的奇葩險多為噱頭,意在博取人們眼球追求廣告效應。專家指出保障才是保險的核心,如果過分重視營銷而忽略產品和服務,未免本末倒置。因此,人們在購買疾病保險時,特別是重大疾病保險時,千萬別讓各類奇葩險種迷惑了雙眼,而應量身定購適合自己的重疾險。
首先,如果因為年齡或健康狀況不能被保險公司受理健康類保險,至少也要把意外險做足了。
其次,如果覺得過了45歲返還型健康險費用太高,也可以選擇一些能保證續保的消費型健康險,費用相對低一些,但這些險種一般是短期險,到了一定年齡后就無法再續保,所以也就無法長期解決保障問題。
第三,對于一些企業高管或私營企業主,還可以用團體保險來解決個人的保險問題,目前很多公司的團體保險比較靈活,人數起點低 (有的公司5人就可受理)。用團險解決的好處是價格相對便宜、增加員工福利、吸引優秀人才、保費在上年度工資總額5%以內的免征所得稅為企業合理避稅。此外,部分人因為身體原因購買個人保險會加費或拒保,而團險因人數多保費總額高得以分擔風險,最終能得到保險的呵護。同時,在經費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團險還可以調整不同人員的保額或選擇給核心員工投保來降低費用,比較靈活。
第四,需要特別提示的是,中年女性可以選擇一些突出女性關懷保障的產品。目前,乳腺癌、宮頸癌、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其中乳腺癌已成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尤其是45至55歲的女性為乳腺癌高發人群。而這些保險產品在設計上更加傾向于女性疾病的保障,建議多加留意。
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高壓力與亞健康似乎成為多數上班族的生存狀態。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規律的生活作息,皆使重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輕化趨勢。據衛生部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高血壓患者1.8億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2.5億人,高血脂癥患者人數為9000萬人,煙民3.5億人,肥胖癥患者超過7000萬人,且各類重大疾病發病率還在不斷上升。統計數據顯示,人一生中患重疾的概率高達70%以上,其中30至50歲是重大疾病的高發期。
“財富管理不僅僅是金錢上的積累,對健康的管理同樣不可忽視,而重大疾病保險則是讓家庭財務規劃更為穩健的基石。”有關專家指出,中年人在購買重大疾病保險時不要盲目,應仔細分析保險事項,選擇合適的重疾險。在投保重大疾病保險時應注意六個要點:
第一,在購買保險前要弄清合同中規定的重大疾病定義。在做購買決定前,一定要認真研讀條款,有疑問應及時咨詢保險公司、代理人或相關專業人士。只有在對合同認同的前提下,才能簽字,以有效減少事后糾紛的發生。
第二,重大疾病保險與其他醫療險類似,都有一個等待期。一般這個等待期為90天、180天,還有的是360天,而不同產品,不同保險公司的規定會略有差異。
第三,投保人在購買前應詳細比較不同保險公司條款。
第四,對于一些平日里所患的疾病應如實告知保險公司,否則在理賠時有可能產生麻煩。主動向保險公司告知既往病史,能夠有效避免日后理賠糾紛的產生。
第五,投保前有必要參考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家族病史。選擇到對你最關心的幾種疾病都能特別保障的公司投保。
第六,投保病種并非愈多愈好。因為重疾險的保險費是保險精算師按照該險所含各種疾病的發病比率等各種指標綜合得出的,保障的病種越多,保費自然就越高。
人們在實際投保過程中,普遍存在著不小的誤區。一類人認為,只有在不穩定企業供職的人和自由職業者,才需要購入商業保險。商業險是社保的補充,它解決的是患病之后醫保不能解決的自費項目和重疾之后的護理和營養費用。購買商業保險可以讓自己有備無患。也有一類人認為,目前位居中層,收入不錯,單位又給辦理了醫保,所以只給孩子買商業險就行了。
對此,有關專家認為,這群人的誤區在于,一旦作為家庭 “頂梁柱”的中年人發生意外,誰來給孩子續保呢?相反,如果家長有充足的保險,萬一遇到不測,保費得益者便是孩子 (可指定孩子為受益人)。還有一部分人認為,自己的體檢報告表明自己很健康,買保險可以暫緩。但實際上,保險并非人人都能買,身體健康的人才能買,等到健康堪憂急需保險時,基本都不能買了。因此,無論是健康險、重疾險還是壽險,都是越早購買越合算,因為保險公司在做預案時,年齡是一個重要的杠桿。
那么,選擇保額多大的保險,才能提供足夠的保障呢?業界普遍認為,由于重疾險的種類很多,有消費型、保費返還型、保額遞增返還型、多重保障返還型等,故每種類型的價格肯定存有區別。所以,每個投保人應根據自身工作性質、風險高低、收入水平等方面綜合考慮。但最重要的一個觀念,是可以分階段進行購買。保險保障不是一朝買了就一勞永逸,而是要伴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風險變化進行調整。譬如,對于每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的單身人士而言,想擁有一份高額的重疾保障,其實就可以選擇分階段購買,即在35歲以前,以消費型重疾為主,每年保費不足2000元即可擁有30萬元的重疾保障;從36歲開始,收入增加,事業穩步提升,建議可選擇返還保費的重疾產品,每年繳費約8000元,保障到85歲,如果保障期內沒有發生理賠,則會返還所有保費還有一定分紅,可以用于養老,兩全其美。
此外,對于多數投保人而言,相比一次性繳清,購買同樣的重疾保額,繳費年限越長,如10年、20年、30年等,每年的保費會低很多,繳費壓力小。更重要的是,在漫長的繳費期內,考慮到通貨膨脹和收入實力增長等因素,期繳形式更經濟。同時,重疾保障的等待期一般為投保后的90天或180天,等待期后保障就開始生效,如果在繳費期間內不幸罹患重疾,則繳費可以停止,同樣可以獲得保險賠償。這時,相應付出的總保費也會比一次繳清要少。所以長期繳費對購買者來說是有利的,非特殊原因不建議投保人選擇躉交。因為重疾險的本質就是罹患重疾時 “四兩撥千斤”,轉移重大的經濟風險,而如果不發生重疾則可看成是本金零存整取的積累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