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德萍
霧霾已經成為讓人無法獨善其身的公害,加大治理力度,從中央到地方都空前重視,形成社會共識,開始探尋用全新的思維來科學治理霧霾。

“同呼吸、共奮斗”中國正在行動正在推動形成全社會、齊心協力防治大氣污染的治理新格局。
“霧霾,你在我面前,我卻看不到你,這就是距離?!庇值届F霾高發季節,霧霾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因為,霧霾已經成為讓人無法獨善其身的社會公害。加大治理力度,加快治理步伐,加強治理工作,從中央到地方都空前重視,形成社會共識,開始探尋用全新的思維來科學治理霧霾。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治霾工作。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市工作后指出,北京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舉措。同月1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實施跨區送電項目,促進車用成品油質量升級,推行供熱計量改革,加快淘汰老舊低效鍋爐等措施。

環保產業是典型的政策驅動型行業,治理霧霾也是如此。未來在政府承諾和新環保法的指導下,將會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制定相關支持政策和排放標準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圖/東方IC
2013年9月,國務院出臺大氣污染防治 “國十條”,提出35項具體措施,被業界稱為最嚴厲的治理政策。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級及以上城市建城區基本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的燃煤鍋爐。提升燃煤品質,提高汽柴油國標技術標準,到2017年,全國基本淘汰黃標車,還將 “建立渤海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聯防聯控機制”作為單獨一條措施列出,進一步明確了區域聯防聯控在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地位。作為 “國十條”的配套措施,各地都出臺了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同霧霾,共命運”已成共識。2013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當年要淘汰鋼鐵2700萬噸、水泥4200萬噸、平反玻璃3500萬標箱等落后產能。2015年提出4項主要污染物減排年度目標分別是,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要減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別減少3%左右和5%左右。為確保減排指標順利實現,各地和中央企業今年減排計劃紛紛出臺。上半年,三大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實現了大幅下降,其中,京津冀同比下降22%,長三角下降16.2%,珠三角下降20.5%,74個重點城市平均下降17.1%, “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和減排任務提前完成。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在21.1%~98.9%,同比提高6.9個百分點。建筑渣土和防塵工作堅持守土有責。通過封閉運輸、植被封包、噴水降塵以及新工藝的運用,防塵效果十分明顯。全國各地空氣良好率均比3年前明顯增加,好空氣、深呼吸,人們切實感受到了治污治霾的成效。
環保部還會同有關部門細化分解梳理了近期需要完成的22項政策措施,編制了《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從“九五”就開始了水污染防治工作,邊治理邊污染的勢頭得到遏制。正在制訂的 “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更高的減排目標,制訂更嚴的減排措施,做好長期與霧霾作戰的準備,要有打持久戰的決心,也要有打好 “陣地戰”的責任意識。
近年來,由于空氣質量惡化,霧霾現象出現增多且危害加重。每年從11月份開始,我國就進入一個漫長的霧霾高發頻發季節?!鞍咨フQ”、 “灰色圣誕”、 “土黃色圣誕”…… “你那是什么顏色的圣誕節”?網友調侃平安夜霧霾讓圣誕老人迷路了,即是辛辣的諷刺。望著頭頂的藍天,很多人都會長舒了一口氣。諸多網友以文字、照片等形式傳遞污染信息,在 “云開霾散”之后,曬藍天也成了一種時髦。
研究認為,只有約10%的霧霾是自然排放,其他近90%來自人為的經濟社會活動。產生霧霾的原因和化學成分極其復雜。中科院一課題組曾對外公布說,對北京地區PM2.5化學組成及源解析季節變化研究發現,PM2.5有6個重要來源,分別是土壤塵、燃煤、生物質燃燒、汽車尾氣與垃圾焚燒、工業污染、餐飲氣溶膠,這些源的平均貢獻分別為12%、23%、9%、25%、21%和10%。
其實,霧霾并不是去年和今年才有,過去每年都會在不同季節、不同地區,發生不同程度的霧霾天氣,京津冀地區和大中城市在冬季相對要嚴重些,那么,公眾為什么現在會感到霧霾越來越嚴重?因為,過去一直不那么重視,環保部門和疾防部門也沒有發布數據,就像PM2.5一樣,直到美國駐華大使館公布北京PM2.5數據后,才引起公眾廣泛關注。霧霾也不是中國有,其他國家也有,只不過我們公眾無法親身去感受到罷了。但是,客觀地說,我國近十幾年來空氣污染程度和霧霾天氣濃度,都比建國初期到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已經發生了很大區別,據說空氣中的重金屬污染指數以及細小顆??偭康瘸蓴当对黾?,范圍從過去的工業發達的城市向郊區和農村擴展。近年來,污染面源也從江河湖港延伸到汪洋大海,從城市蔓延到鄉村,從土壤滲透到溝河,從陸地擴散到空中,然后形成污染酸雨再灑向大地,形成了惡性污染循環,環境污染已經到了公眾無法容忍的程度,也說明公民的環保意識在覺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污染也非一日之功。今年6月,環境保護部發布了2014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處罰情況。因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存在突出問題,對秦皇島等4市及中國化工集團等兩家企業集團進行環評限批,對25家企業給予掛牌督辦、追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污費、扣減環保電價款等相應處罰。許多專家表示,藍天少了不能指望風。排放等人為因素是可以控制的,而改善氣象、地形等客觀條件的范圍和程度是有限的,所以想解決霧霾問題,根本出路仍在管住人、減少排放。今后評價地區發展,不再以GDP增速排名次,而看財政收入、群眾收入、環境指數,中央已經給出了明確答案。
治理始于制度,霧霾止于行動。全國政協人資環委副主任、中國氣象局原局長秦大河說,三十年太久,三五年不現實。要全國一盤棋,從全局謀劃,從產業入手,從行業推進,形成綜合治理效應。
我國早在1987年就頒布 《大氣污染防治法》,后來經過三次修訂。 《環境保護法》1989年開始實施,2012年開始了修改進程,2014年進行第四次審議通過,今年元月1日實施,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是我國治理霧霾的 “根本大法”。4月份,環保部制定并會同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 《石油煉制工業污染排放標準》等6項國家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至些, “大氣十條”要求的25項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已全部完成。
政策為治霾指明調整導向。國家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上己有十分明確的政策,產業明錄、企業目錄做了重大調整,鼓勵什么,限制什么,扶持什么一清二楚,并且在價格、稅收、補貼等方面也有激勵和導向政策,國家還出臺了鼓勵金融和社會參與治霾的政策措施,以優先待遇鼓勵銀行和民間資本進入環保產業。國家發改委發布的 《關于組織申報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201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備選項目的通知》顯示,中央安排80億元用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十三五”期間國家支持的13個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8類重點工程投資達到5000億元以上,全國用于環境保護超過5萬億元,僅大氣污染治理的投資超過一萬億元。投資水污染防治,即PPP模式,所需資金4萬—5萬億元,80%靠地方政府自籌解決。土壤污染治理約需36萬億元,堅持 “誰污染誰收益誰治理”,不但費用大,而且時間長。國家財政每年將拿出4000多億用于環境保護,這么大市場金融機構不能缺席,還應有更大作為。
環保產業是典型的政策驅動型行業,治理霧霾也是如此。未來在政府承諾和新環保法的指導下,將會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制定相關支持政策和排放標準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大氣污染治理市場和設備改進相關的投資空間也隨之擴大,從而帶動整個環保行業的發展,每一類都涉及到上下游許多行業、若干企業,每一項都離不開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要靠不斷創新、不斷改造、不斷提升、不斷升級,做到 “使用一代、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為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帶來新的更多的投資機會。四川把環保產業作為新興產業發展,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500億元,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內蒙古把霧霾治理列入 “十三”重點發展產業,投資規模超過一萬億,湖南、安徽、重慶、湖北等沿江中西部省市從產業政策等出臺配套措施,加快環保全面升級,帶動2000多億相關產業規模,上海、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等把高新技術和智能化結合起來,走新型環保產業之路,拓展更為廣闊的環保產業市場。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經行不通了,環保和治霾的轉型都為企業帶來創業機會。只有讓減排有利可圖,治霾才有成效。當然,也要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
老百姓抱怨霧霾可以理解,但也應該積極參與,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減少排放,比如空氣不好時自覺不開車等等。對于霧霾,大家要有耐心和信心,既要重視也不要害怕,要用正確的態度去從容面對,用我們每個人的實際行動,為努力消除 “心肺之患”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堅決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實保障 ‘舌尖上的安全’” “我們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改革的決心之大,震撼人心,總理鏗鏘語言,擲地有聲,鼓舞民心。 “同呼吸、共奮斗”中國正在行動正在推動形成全社會、齊心協力防治大氣污染的治理新格局,以實實在在的成效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造福全體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