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正
(安徽財經大學東校區,安徽 蚌埠 233030)
我國的經濟要想有更高的增長,必須要完善社會主義體制,將共同富裕作為奮斗的目標,政府要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健全經濟制度,制定出適合發展的戰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建設自由經濟貿易區。所以,我國在上海市進行自由貿易區試點,為上海市創造了更加寬廣的發展空間,搭建與其他地區和國家合作的平臺。然而,上海市自貿區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對上海市的經濟造成了影響。因此,需要對上海自貿區的經濟制度及發展前景的進行探究,從而提出有利于上海市自貿區發展的策略。
上海市自貿區,全稱上海市自由貿易試驗區,于2013年9月29日設立,該自貿區的總面積為23.78平方千米,是上海市的自由金融區[1]。國家對上海市自貿區的經濟貿易予以照顧,進口的商品沒有關稅,而且對海關的監管力度也有所放寬,上海市的經濟類型也發生了轉變,從而利于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貿易往來,根據新建立的艙單預申報管理制度,商品可以先進入本區,然后再進行申報,通過相關政策的調整,推動上海市自貿區經濟的增長。
國家相關政策的調整,為上海市自貿區的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然而,縱觀上海自貿區的經濟現狀,發現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由于上海自貿區成立的時間較短,產業結構還不是十分健全,經濟內容有待完善,而且只是一少部分企業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扶持,使得經濟未能得到全面提升。
自貿區要想更好地發展下去,必須要具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力,然而,上海自貿區的優勢不足,在經濟貿易過程中,創業板的核心地帶則是深圳,上海市未能成為金融中心,大量的經濟業務需要在深圳市完成,然后,再將物資向其他地區運輸。此外,香港則是物資運輸的中轉站,從而導致大陸核心競爭力下降,而且金融監管機構的所在地在北京,未能體現上海的優勢。
上海自貿區由于在經營內容和商業范圍上有一定局限性,所以,與其他國家的自貿區相比,還是有差距的,自貿區的創新力不足,使得上海市本土化的經濟能力不足,本土化的巨頭企業數量少。因此,在與外資企業合作過程中,主導地位不強,上海市的民營企業所創造的經濟利潤較低,在全國平均經濟水平之下。
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完善,上海市自貿區自成立以來,對上海經濟具有一定影響,那么,在經濟的作用下,房價的波動最為明顯。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上海市的房價每平方米平均上漲3 000元,所以,上海市貿區的形成使得房價有所提升,房價的成本增加[2]。上海自貿區將產業集中在一起,在港口逐漸形成更多的物流區,上海市的貨物轉運更加便利,經濟貿易運行效率提升,為了創建優質的自貿區,上海市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從而確保上海市自貿區服務質量有所提升。
成立上海市自貿區,是為了提高上海市的經濟水平,通過與國內和國外地區的合作,擴大貿易往來范圍。上海市自貿區加強與周邊城市和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業務合作,例如美國、歐盟等都是自貿區的合作對象,當然,與其他國家合作的市場是一片空白。為了擺脫貿易市場的單一性,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并打造多元化的貿易市場,上海自貿區就必須拓寬業務渠道,與更多的國家保持經濟貿易聯系。因而,上海市自貿區對上海的貿易市場有一定影響。
上海市設立自貿區,對金融結構有直接的影響,隨著自貿區政策的放寬,自貿區的經濟業務不斷增加,與周邊城市和國外有更多的業務往來,自貿區的經濟市場越來越大,逐漸與國家市場建立聯系,并為市場提供良好的服務。然而,當上海自貿區進入國際市場后,同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越來越大[3]。上海市為了提高自貿區的核心競爭力,拓寬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保稅區也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優惠的貿易內容不僅包含商品,而且涉及到保稅區內的業務,從而使得金融機構有更好的發展。
為了促進上海市自貿區經濟的發展,必須將調整產業結構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將利于上海市發展的企業轉移到這里,適合在周邊城市發展的企業,要將其轉移到適合的地區,這樣,可以將資源進行合理分配,調整產業結構。在調整產業的過程中,國家一定要加大對自貿區的資金扶持力度,將資金用于科技的創新、人才的培養,使得產業結構更加健全,周邊城市和其他國家更愿意與上海市自貿區合作。上海自貿區要加強高新技術領域的開發,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將高新技術引入到自貿區可以優化產業結構,讓新技術帶動其他產業,實現共同發展。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而且不同城市間的發展層次也不盡相同。所以,為了發展上海市自貿區的經濟,進而促進上海市的整體發展,必須要與周邊城市建立貿易關系,完善多領域經濟結構。由于上海市屬于沿海城市,江蘇、浙江等周邊城市的經濟領域也比較廣,包含旅游、農業、金融等行業。因此,上海自貿區為了實現自由化貿易,必須與周邊城市建立金融合作往來關系,兩個地區共同參與到經濟活動中,抵抗金融風險[4]。
上海自貿區要想有更好的發展,促進上海市經濟增長,必須要不斷吸引外商來投資,將上海市的企業打造成產業鏈,并在產業鏈的帶動下,提高經濟增長速率。上海自貿區吸引外商前來投資,必須制定相關的制度,政府也要出臺對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這樣不僅可以大力吸引外商,而且對雙邊合作起到重要作用[5]。首先,稅收政策的改革是一項基本內容,政府要調整進口稅率,打破我國與國外經濟封鎖的局面;其次,上海市自貿區還要大力開發現代化的農業產業,將城市工業與農村經濟有機聯系在一起,確保上海市自貿區的城鎮化進程加快,要想更加有效地吸引外商來投資,自貿區必須要有良好的產業結構,例如有機蔬菜和農產品加工等,都是好的項目,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自貿區要加大與外商的談判力度,從而讓外商對這些項目感興趣,從而保證有更多的外商企業和個人與自貿區建立合作關系。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家必須要加大對自貿區的建立和扶持力度,所以,應不斷對國家的經濟制度進行調整,確保上海自貿區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首先,自貿區的銀行存款利率可以不按照央行標準來執行,而是結合市場環境下的經濟條件,將存款利率提升,這樣,自貿區的經濟有所提高。此外,自貿區內還可以建立國際化的金融機構,在這里,商家可以進行交易。另外,建立娛樂和醫療機構,為人們提供優良的休閑和醫療服務[6]。上海自貿區不僅加強企業間的合作,而且還注重個人和企業的貿易往來,在上海市內,人民幣、外匯等都可以流通,其他貨幣可以兌換成人民幣,極大地方便了上海市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
其次,上海市自貿區還要加強與外商建立密切的聯系,吸引外商前來投資。國家出臺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要求自貿區與外商的合作應該嚴格按照該規范來執行,外商投資與對外投資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操作,政府也應該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讓自貿區進行自我管理,政府不干涉其經濟市場的發展。但是,在“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作用下,政府要對市場經濟予以監督與管理,同時,政府加大惠民政策的實施,促進上海市良好的發展[7]。在國家大力扶持下,自貿區的經濟制度更加規范化,而且與周邊城市和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更加頻繁,貿易市場呈現多元化,上海市的經濟有明顯的提升,上海市自貿區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上海市自貿區自成立以來,上海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當然,自貿區的經濟制度也存在一些問題,使得產業結構優化力度效果不足,所以,一定要對上海自貿區的經濟制度及發展前景進行研究,提出促進自貿區經濟增長的策略,調整自貿區的產業機構,改善上海經濟,使得上海市自貿區的發展前景更加美好。
[1]蘇宏峰.自貿區制度創新中的法治要求[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3,(5):27-30.
[2]劉素娟,錢文俊.從“理想藍圖”邁向“制度設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規劃編制工作思考[J].上海城市規劃,2014,(4):17-22.
[3]劉越.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研究[D].上海:上海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4]丁俊發.上海自貿區給物流業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流通經濟,2014,(11):4-7.
[5]王孝松,張國旺,周愛農,等.上海自貿區的運行基礎、比較分析與發展前景[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7):52-64.
[6]陳歡,王曼怡.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與中國—東盟自貿區協同發展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4,(3):94-99.
[7]陳昊,王軍.上海自貿區發展進程中的金融改革與銀行業發展策略研究[J].南方金融,2014,(6):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