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報道·
新生兒Dandy-Walker綜合征2例*
**貴陽醫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 E-mail:2224208143@qq.com
網絡出版時間:2015-04-20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2.5012.R.20150420.1849.013.html
楊春霞**, 陳曉霞***, 陳茂瓊
(貴陽醫學院 兒科教研室, 貴州 貴陽550004)
[關鍵詞]Dandy-walker綜合征; 腦積水; 重度窒息
Dandy-Walker 綜合征(Dandy-Walker syndrome,DWS ),又稱Dandy-Walker囊腫或先天性第四腦室中、側孔閉鎖, 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非特異性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異常, DWS發病率低, 約為1/30 000,死亡率約為20%,存活者中40%~70%患者出現智力和神經系統功能發育障礙。Dandy-Walker 綜合征臨床很少見,現報道2例。
1病例資料
病例1,男,入院年齡30 min,因“胎齡31+3周,窒息復蘇后呻吟30 min”入院,母親曾因“弓形蟲感染”稽留流產1次,未定期產檢,孕期B超未提示異常;孕29+2周因“前置胎盤”予口服地屈孕酮、硫酸鎂抑制宮縮、地塞米松促進胎肺成熟等治療,孕31+3周因“中央型前置胎盤”剖宮產娩出,BW 1 600 g,Apgar評分2-6-7/1-5-10 min,入院診斷:(1)新生兒重度窒息;(2)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入院后予呼吸機輔助通氣、抗感染、營養心肌、靜脈營養、強心等治療,病程中心臟可聞及4/6級收縮期粗糙性雜音,可捫及震顫,入院后第18~23天頭圍呈進行性增大,囟門增寬,張力增高,骨縫分離增寬,落日眼,無尖叫、抽搐及瞳孔改變等,生后第23天行頭顱CT明確為“Dandy-Walker綜合征”,生后 第24 天自請出院。現患兒11月,智力運動發育落后,不能獨坐、站立等。
病例2,男,入院年齡45 min,因“胎齡34+1周,窒息復蘇后45 min”入院,母孕期未定期產檢,孕期B超未見異常,孕晚期發現嚴重貧血及血小板減低,產前有鎮靜類藥物使用史,因“產程啟動”經陰道娩出,BW1 700 g,Apgar評分1-1-5-8/1-5-10-15 min。入院診斷:(1)新生兒重度窒息;(2)早產兒(34+1)周。入院后予暖箱保暖、營養心肌、抗感染、靜脈營養等治療,病程中無頭圍增大、囟門增寬、抽搐及瞳孔改變等,生后 第21天因重度窒息行頭顱CT及頭顱MRI均提示Dandy-Walker綜合征,查染色體檢查未見異常。生后第28天自請出院,失訪。

A B注:A為雙側小腦半球體積縮小,第四腦室擴大并與后顱窩蝙蝠翼狀腦脊液密度影相連續;B為側腦室下角擴大圖1 病例1頭顱CT影像Fig.1 Brain CT images of case 1

A B注:A為T1第四腦室擴大并與后顱窩蝙蝠翼狀腦脊液信號影相交通,雙側小腦體積縮小;B為T2第三腦室及雙側側腦室擴大圖2 病例2 T2WI和T1WI影像Fig.2 T2WI and T1WI images of case 2
2討論
典型Dandy-Walker綜合征主要包括3種畸形,即小腦蚓部部分或全部發育不良、第四腦室背側與后顱凹囊腔相通、后顱凹擴張伴有小腦幕和竇匯抬高。DWS常合并有其它畸形(如胼胝體發育不良、多小腦回、灰質異位及先天性心臟病等),有文獻報道9例DWS中6例合并其他畸形胎兒,均引產后經尸檢證實,3例未合并其他畸形的胎兒,產后在兒童保健門診進行發育跟蹤,均表現不同程度精神運動發育遲緩。本文中病例1有合并先天性心臟病可能,病例2未發現明顯合并畸形。DWS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 國內外研究顯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基因病變,小腦基因的兩個臨近鋅指結構ZIC1和ZIC4異常;(2)染色體異常,18-三體綜合征、13-三體綜合征或第13號染色體長臂的部分缺失、9號和3號染色體異常等;(3)特殊病原體感染,如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或弓形蟲感染;(4)母孕期疾病及使用藥物情況,如妊娠期患糖尿病,孕期使用華法林等;(5)母孕期不良生活習慣,如酗酒等。多種因素在胚胎發育第5~12周時引起第四腦室孔閉鎖、小腦蚓部融合不良、神經管閉合不全等改變,從而阻斷腦脊液由第四腦室向蛛網膜下腔的循環通路,致使第四腦室及顱后窩囊狀擴大 。本文中病例1患兒母親有明確弓形蟲感染史,病例2母親孕晚期有嚴重貧血及血小板減低,均有異常產科病史,且兩例孕婦均未定期產檢,未能及時發現并給與干預,故應重視產前檢查,早期發現并干預。
Dandy-Walker 綜合征典型臨床表現為:(1)共濟失調,走路、站立不穩,眼球水平震顫等小腦癥狀;(2)頭痛、嘔吐等高顱壓表現;(3)頭圍增大、落日眼征、前囟張力高及骨縫分離等腦積水;(4)智力障礙、精神運動發育遲滯和癲癇發作等大腦皮質受損表現,甚者壓迫腦干呼吸中樞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在大多數文獻報道中,出現以上典型臨床表現多在兒童期,極少有新生兒Dandy-Walker綜合征報道。本文中病例1有腦積水表現,但無小腦癥狀及大腦皮質受損表現,病例2無明顯神經系統陽性癥狀體征,提示新生兒期該病臨床表現不典型,但2例患兒均有重度窒息及早產病史,故高危兒在新生兒期均應重視對患兒頭圍監測、注重患兒神經系統體征,必要時行頭顱CT或MRI檢查協助診斷。
DWS的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不同時期需采用不同影像學檢查手段。胎兒期Dandy- Walker 綜合征主要依靠超聲檢查,超聲檢查顯示小腦蚓部完全缺失,枕池增寬>10 mm、且與第四腦室之間有小管狀連通。如超聲檢查懷疑胎兒Dandy-Walker 綜合征,即應進行產前診斷,包括進一步完善分子學診斷、染色體檢查及超聲會診是否存在復合畸形等。DWS該病預后不良,故孕早期確診該病,應及時終止妊娠;晚期妊娠才明確診斷者,若合并嚴重染色體異常的胎兒,仍建議終止妊娠。在本組病例中,2例孕母孕期雖然未定期產檢,但均行過超聲檢查,且均未提示異常妊娠。18周后胎兒期B超對發現Dandy-Walker綜合征有重要意義,故提高B超醫師對Dandy-Walker綜合征胎兒B超影像特征的識別能力較為重要。新生兒期及兒童時期主要依靠頭顱CT或頭顱MRI檢查,本文中病例1的頭顱CT示,小腦吲部細小并下部缺如,后顱窩呈一囊性灶并與四腦室后部相連,第三腦室及側腦室均明顯擴張、變形,呈囊狀,腦實質明顯受壓并密度不均勻減低;病例2的頭顱MRI示,小腦體積縮小,兩側腦室、第三腦室、第四腦室及枕大池對稱性擴大,均符合Dandy-Walker 綜合征的CT及MRI影像學特征表現。該病應與以下疾病鑒別:(1)后顱窩蛛網膜囊腫,該病CT表現為腦脊液密度的囊腫,但不與第四腦室相通,且第四腦室及小腦蚓部正常;(2)巨大枕大池,該病第四腦室和蛛網膜下腔之間自由交通, 但第四腦室位置及形態正常。
Dandy-Walker綜合征無有效內科治療手段,主要為外科手術治療,手術目的主要是減輕腦室積水、降低顱內壓、促進腦組織發育及改善神經系統功能等。本組2例患兒診斷為Dandy-Walker綜合征后1例未予特殊處理,1例予脫水降顱壓治療后自請出院,未進一步治療。1例失訪,1例隨訪發現智力運動發育落后。
3參考文獻
[1] 賴若沙,謝鼎華.Dandy.Walker綜合征致病基因的研究進展.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 2010(1):65-70.
[2] 馬玉煥,陳倩,時春艷,等.胎兒Dandy-Walker綜合征6例分析及文獻復習[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 2012(1):72-74.
[3] StoodleyP,Braxton EE Jr,Nistico L,et al.DirectDemonstration of Staphylococcus biofilm in an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in a patient with a history of recurrent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failure[J].Pediate Neurosurg, 2010(2):127-132.
[4] 覃艷玲.Dandy-Walker綜合征的產前超聲診斷[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10(1):58-59.
[5] Barkovich AJ.Developmental disorders of the midbrain and hindbrain[J].Front Neuroanat, 2012(6):1-10.
[6] 張春麗,呂紅巖,武書麗, 等. 新生兒Dandy-Walker 綜合征一例[J].內蒙古醫學雜志, 2010(5): 638.
[7] 謝國強,陳曉雷.Dandy-Walker 綜合征(4例報告).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12(9):540-543.
(2015-01-26收稿,2015-03-16修回)
中文編輯: 劉平; 英文編輯: 周凌
[中圖分類號]R44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0-2707(2015)04-0430-03
*[基金項目]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黔科合J(2010)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