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恩澤
(中國石化 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北京 100083)
創新驅動發展途徑之探討
閔恩澤
(中國石化 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北京 100083)
自主創新分為:技術革新、原始創新和創造發明。
技術革新是立足于原有科技知識基礎上進行的技術改進。我們在工廠中發動群眾技術革新就是走的這一條路。大家動手,廣泛開展,就能積少成多,也會給整個技術帶來重大進步。
原始創新必須改變技術的科學知識基礎,這是走的另一種類型的道路。我國正貫徹執行科教興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因此如何去實行自主創新,即成為重要的問題。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電視機由陰極射線管發展為液晶電視,照相機由膠卷照相發展為數碼照相機等等即為原始創新;在石油化工領域,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劑由無定型硅鋁發展為結晶硅鋁的分子篩,大幅度提高了轉化率,增產汽油;加氫催化劑雷尼鎳中的晶態鎳發展為非晶態鎳,也大幅度提高了加氫活性。上述這些也是創新。
創造發明是要推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技術,這是最高層次的自主創新,如盡人皆知的愛迪生發明電燈;近年開發的替代能源,如風力發電、光伏電池太陽能發電、微藻生物柴油均屬創造發明,也在形成新興產業,強國富民,跨越式發展,最為重要。
原始創新和發明構思的形成渠道是多種多樣、十分廣闊的,探討如何去實現創新驅動發展,路怎樣走,就具有重要意義。
回顧石油煉制和石油化工技術創新和發明案例,新構思形成的途徑有:受文獻啟發和交流討論,如分子篩裂化催化劑的發明;移植其他學科的知識,如鉑重整工藝的發明;實驗中的意外發現,如異丁烷/丁烯烷基化;已有科學知識的新應用,如噴氣燃料緩和臨氫脫硫醇新工藝;其他行業會議的收獲,如累托石層柱分子篩;此外,還有國外專利的啟發、學術交流討論的啟發等等,真是“條條道路通羅馬”,條條道路通創新、發明。所以創新發明新構思形成的道路十分廣闊;它的形成還要靠多學習、多實踐,日積月累,同時也要靠多交流、多討論,依靠集體智慧。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講過:“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于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所以勤奮堅持,才能創新。
北京理工大學周立偉院士提出了創造四階段的論述,對于科研的開展,很有啟發和教益,他引用近代學者王國維“學問三境界”來說明創新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介紹于下: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科研的準備階段:迎著困難,勇于攀登,高瞻遠矚,苦苦思索。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科研的探索階段:追求真理,百折不撓,無論多大挫折,終不后退,冥思苦想,孜孜以求。
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科研豁朗階段:幾經艱苦奮斗,突然受到啟發,恍然大悟,茅塞頓開,靈感突現。
第四境界: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科研的驗證階段:實踐檢驗、理論升華,創造性思維豁然貫通,僅是端倪初露,尚要驗證、發展和加工揚棄。
在2005年“非晶態合金催化劑和磁穩定床反應工藝的創新與集成”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一等獎后,我也回味了二十年來的酸甜苦辣,我的感受是:
市場需求、好奇驅動、苦苦思索、趣味無窮;
靈感突現、豁然開朗、發現創新、十分快樂;
高興之余、煩惱又起、或為人員、或為條件;
還有試驗挫折,好似吃“麻辣燙”,又辣又愛,堅持下去,終獲成果。
我喜歡《西游記》的主題歌,因為里面有兩種精神,一是“你挑著擔,我牽著馬”的各盡所能的團隊精神;另一是“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翻山涉水兩肩霜花,風云雷電任叱咤”和“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甜酸苦辣”的堅持到底的精神。這就是我們走自主創新之路,攀登科技高峰不可缺少的。
展望未來,我們要鼓勵原始創新,更要鼓勵發明。要敢于想前人所未想,善于做前人所未做。要營造寬松的創新環境,不以成敗論英雄,鼓勵發奮堅持。最后,還是要以企業為創新基地,將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取得社會經濟效益,以富強國家,惠及人民。
1001-8719(2015)02-0203-02
閔恩澤:男,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高級顧問。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獲得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