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巍
(呂梁市公安消防支隊,山西呂梁 033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城中村逐步擴大,村民自建房、群租房及三合一等場所大量增加,火災易發多發,加之城中村道路擁堵,發生火災后撲救難度大,給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帶來了一定困難,影響了城中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為切實加強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夯實城中村火災防控基礎建設,因地制宜強化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硬件和軟件,顯得更為重要而迫切[1]。
城中村具有城市和農村雙重特征,是城市化進程中的歷史產物。從廣義上講,城中村是指已經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建設范圍,農業用地很少或已經沒有,居民職業結構與生存方式已經向城市轉型,但仍稱為“村”的居民聚集地。從狹義上說,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農民轉為城市居民后仍在原農村居住的區域[2]。
根據城中村廣義和狹義概念界定,結合當前城中村發展實際情況,基本分為三類:1)已納入城市建設范圍的城中村。這類城中村被當地政府征用土地或開發時間較早,基本與當地城市發展同步;2)目前正在建設的城中村。這類城中村開發及建設時間于改革發展中后期,地理位置大多數位于大中城市與農村的結合區域,城中村的很多項目正在建設,還未形成規模;3)還未開發的城中村。這類城中村基于處于農村,是城鎮化建設將要推廣使用的農村區域,目前還未開發建設。
1)整體規劃缺失。很多城中村位于城市建成區的核心位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影響很大。這些城中村或者主管的鄉鎮街辦以經濟建設為主,忽視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沒有將消防工作納入鄉鎮街辦整體工作統籌考慮,更沒有將消防工作融入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特別是,個別城中村追求自身利益,無視城市整體發展和規劃管理,致使整體規劃布局缺失或不合理,更別談開展消防工作。2)行政審批滯后。城中村大多數建筑屬于村民自籌自建,這些建筑普遍存在未經建設、規劃、國土、消防等部門審核,修建時無圖紙施工,還有些村民隨意修建加層,導致這些建筑在建設之初就形成大量火災隱患,直接威脅農村群眾的消防安全。土地、規劃是現行行政審批的前置條件,而國土、規劃部門的缺位,導致大量場所無法辦理相關手續,從而導致先天性火災隱患問題突出。
1)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作用不明顯。近年來,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穩步推進,在落實農村消防組織、消防制度完善、防火巡查開展等方面發揮明顯作用。但是,個別鄉鎮或街道辦由于人手有限,無暇顧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監管職責難以落實。個別城中村認為促進經濟建設、提高農民收入即可,認為消防安全可有可無,時間一長,消防網格化責任便缺失,很容易成為城市消防安全工作的盲區。2)消防安全監管力度不嚴格。城中村擴建后,很多村民私自加層修建出租,并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城中村房屋的出租,會導致多于城中村戶籍居民數倍的人口入住,人員流動性大,小場所較多。消防部門、派出所在監管時由于場所較多、流動性較大,往往存在消防安全監管難度大,監管存在盲區。此外,由于經營者多為農民工、下崗工人等一些弱勢群體,開展消防監督檢查時主要以警告、勸阻為主,很少采取強制措施,致使城中村隱患存在隱患整治—反彈—再整治—再反彈現象。3)城中村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由于城中村發展導致的貧富分化現象嚴重,因征地拆遷、土地糾紛等因素引發的群眾性事件也表現出來,導致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特別是,城中村經營的各類企業工廠,舍不得投入消防業務經費,消防安全管理責任缺失,導致火災危險性高。
1)部分城中村消防水源不充足。部分城中村市政消火栓嚴重不足,普遍存在缺少維護保養、圈占挪用等問題,導致不能正常使用。此外,由于城市用水量的原因,導致部分城中村市政消火栓的用水量、水壓和管道管徑均未達到規范要求。2)部分城中村消防通道不暢通。由于城中村修建樓房時各自為政,出現大批“貼面樓”“握手樓”“一線天”情況,消防車輛通道較為狹窄,嚴重影響了消防車輛實地作業。此外,個別小商販存在占道經營行為,影響了消防車道正常使用。
1)三合一及九小場所居多。由于城中村大多處于城市建成區中心地帶,樓中樓、房中房、住宿經營等典型的多合一、三合一場所普遍存在。城中村的小作坊、小加工企業、小歌廳、小商店等場所大量增多,且多數是生產、居住、經營、辦公等功能相互混雜,消防安全隱患較多。2)亂拉亂接線路嚴重。由于城中村電線鋪設缺少統一規劃管理,電線、廣播線路、通訊線路在城中村縱橫交錯,嚴重影響了滅火救援工作開展。同時,多數電線缺少管道保護和老化陳舊,違章亂接電線現象較多,一旦處于過負荷狀態,極易引發火災。
1)宣傳效果不明顯。個別城中村不重視消防宣傳工作,僅停留于發放資料、張貼宣傳畫,沒有深入城中村轄區的群眾家中、出租房、營業場所實地宣傳指導,消防宣傳效果體現不明顯。2)群眾消防意識薄弱。個別城中村的農民群眾消防安全意識不高,既不懂得消防安全工作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的重要性,也不懂得基本的滅火技能和逃生自救技能。
1)加強城中村消防規劃工作。要將城中村消防工作作為各級政府消防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內容,要將城中村消防工作納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特別是城中村消防安全工作發展所涉及的消防整體規劃、消防水源、市政道路等內容要納入當地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城中村發展專項規劃。2)加強城中村審批工作。合理界定公安消防、國土、安監、住建、規劃、工商、質監、電力等部門對城中村消防安全工作的職責權限,準確定位消防服務職能[3]。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對城中村土地使用的監管管理;規劃部門要加強對建筑物或臨時性建筑物辦理證件的審批;工商部門要加強對無證無照生產、加工、經營場所的監管;消防部門要加強對經營場所消防手續辦理情況的監管;電力部門要加強對各類電線的清理,及時整理規范。
1)強化網格化管理職能。依托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平臺,強化落實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職責,明確城中村村委、派出所警務室、居民小區、社會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建立落實防火巡查檢查、消防設施維護管理、初起火災撲救、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等制度,充分發揮各級網格長職責作用,織密和做實基層消防管理網格,把責任落實到法人、到業主,把基礎建設、隱患查改、宣傳教育等措施落到城中村每一處[4]。2)強化消防監管責任。進一步健全常態化消防安全檢查治理機制,組織公安、住建、工商、電力、消防等部門集中力量開展聯合執法,重點圍繞群租房、城鄉結合部、“三合一”場所、九小場所等,找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嚴格查處消防安全違法行為和突出火患,形成自上而下的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模式。3)強化城中村主體責任。城中村“兩委”應當落實主體責任,將城中村劃分多個區域,明確每個區域的責任人,層層簽訂責任書,切實做到“安全自查、隱患自除、責任自負”。要結合城中村消防安全現狀,組織開展防火巡查檢查、重點單位監管、重點部位專人看護等,及時消除火災隱患。同時,要落實城中村消防工作專項經費的預算和拔付,落實整改責任,確保消防安全。
1)強化消防水源建設。當地政府要組織住建、自來水、消防等部門,強化城中村轄區的市政消火栓建設,重點設置在城中村主干道和大型公共場所。市政水源不能覆蓋或水壓不夠的建筑物,應該設置高位水池或水箱,滿足火災突發情況用水需求。2)配置消防器材。按照“六有”建設標準(有防火安全公約、有宣傳標識牌、有志愿消防隊伍、有消防水源、有簡易消防器材、有消防管理人員),確保農村基礎設施配備到位。城中村的公共建筑、“三合一”建筑,應設置消防報警電話、消防器材箱,配備必要的滅火器、消防水帶、水槍、消防斧、救生繩、應急燈等消防器材[5]。3)規范消防車通道。城中村的主干道必須符合并保障消防車通行,消防車通道寬度和凈空高度不小于4 m,并設置標識線和標高牌,確保消防車道通暢。此外,要規范營業攤位擺放,嚴禁占用消防車通道。
1)成立宣傳小分隊。抽調鄉鎮街道辦工作人員、農村社區工作人員、警務室民警成立城中村消防知識宣傳小分隊,分包進駐村民樓院在醒目位置逐一張貼消防安全提示,入戶講授火災危害性,面對面開展消防知識宣傳。同時,選取城中村典型火災案例,制作火災教育警示片,分批組織群眾觀看學習。2)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利用新農村建設已經建成的群眾活動室、宣傳欄、文化櫥窗等農村基礎設施,張貼消防安全公告、居民防火公約、專項治理通告、消防安全知識技能等內容,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對消防安全知識的關注度。3)開展消防知識培訓。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村民通過參觀消防隊站、聽取消防安全知識講座、現場學習消防技能等方式,從根本上提高人民群眾的逃生自救能力。
1)組建應急隊伍。城中村應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組建應急救援小分隊,明確滅火救援職責和小組成員任務分工,配備必備的滅火器材及個人防護裝備,定期開展防火巡查,強化滅火救援實地演練,加強初起火災第一出去,實行巡防合一的消防備勤。2)設置消防執勤點。結合城中村實際,大力推行小型、微型消防站建設或者設立消防執勤點,第一時間處置火情。加強技戰術研究,改進滅火救援戰斗編成,切實提高快速響應和初戰控火能力。3)強化城中村備戰演練。制定符合實際的滅火救援預案,定期組織官兵對城中村區域實際情況開展“六熟悉”工作,確?;痣U發生后得到有效控制。應組織鄉鎮政府、醫院、交警、消防等部門開展實地實戰演習,切實增強處理城中村火災的應急救援能力。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1]46號,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S].
[2]張瑋珂.城中村的消防現狀及火災隱患的整改對策[J].居業,2013(5):473-474.
[3]謝 媛.城中村消防安全隱患及技術改造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4(1):202-203.
[4]劉功念.對武漢市“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的幾點思考[J].學術論壇,2014(2):195.
[5]GA 703—2007,住宿與生產儲存經營合用場所消防安全技術要求[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