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召維,于泉貴,孔 旭(.威海市水資源管理辦公室,山東 威海 6400;.威海市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工程建設管理局,山東 威海 6400)
威海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及節水措施研究
方召維1,于泉貴2,孔旭1
(1.威海市水資源管理辦公室,山東 威海 264200;2.威海市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工程建設管理局,山東 威海 264200)
【摘要】分析了威海市水資源現狀,闡述了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3家節水企業的典型案例,總結了威海市節水型社會建設成果,并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威海市;節水型社會;節水措施;研究
威海市位于山東半島東部,為丘陵地形,多年平均降水量770.6 mm,多年平均年徑流深為256mm,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14.84億m3,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5.14億m3。按2010年人口和耕地面積計算,人均占有水資源量573m3,約占全國平均水平的1/4,畝均占有水資源量571m3,約占全國平均水平的2/5,且年際變幅大,豐枯懸殊,地區間分配不均,調配困難。
1.1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威海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市長為組長的節水型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節水型城市建設的組織、協調工作,層層落實責任,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1.2出臺規范性文件,全面推進節水工作
威海市先后頒布實施了《關于加強水資源集中管理的意見》《威海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威海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落實了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 “三條紅線”控制目標,為節水型社會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規保障。
1.3加強宣傳教育,提升節水意識
充分利用“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重要宣傳日,通過電視臺、電臺、報紙、網站、微博、微信等媒體開展大規模節水宣傳,全面提升了全民的節水意識。
1.4運用行政手段,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綜合運用各種手段,科學管理,把節約用水工作貫穿于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全過程,嚴格落實節水“三同時”制度,將節水設施建設納入建設項目行政審批程序,確保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有效保護了城市水資源。
1.5強化科技手段,加強非常規水源利用
充分利用近海優勢,合理使用海水資源,強化節水設施建設,不斷加大城市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力度,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建設項目,還配套建設中水和雨水等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管道系統,在非傳統水資源供水范圍內且水質滿足使用要求的建設項目,優先利用了非傳統水資源,實現污水資源化,不斷拓展了用水空間。
經過努力,2014年威海市萬元GDP用水量達到12.3m3,萬元工業增加值比2010年降低10%,各項水資源利用指標均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2.1一水多用,節約利用水資源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創建于1985年,占地106.67 hm2,現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近1萬人,成人及在冊學生1萬余人。節水工作是學校長期以來的一項基礎工作,通過加強節水管理,實行計劃用水,杜絕浪費現象。學校先后投資30萬元,對學校浴池、衛生間進行改造,全部采用感應式節水噴頭和感應式水咀,年可節約用水4萬m3。投資48萬元建設蒸汽管道冷凝箱6個,回收冷凝水供浴池使用,僅此一項,年節約資金28萬元。在冬季采暖期,利用冷凝水替代自來水循環,年可節水1萬多立方米。
2.2推廣使用節水新技術,提升水資源利用率
威海威高天安生態植物(體育)園區,占地約128 hm2,年均接待客流量1.5萬人次。園區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將節水工作貫穿于項目規劃、建設、使用的全過程。體育場建造時聘請國內知名設計公司,根據地勢、自然環境,科學設計噴灌設施及管線,達到節水目的。噴灌系統實行全數字定時定量低空均勻噴灑灌溉,與普通的噴灌相比節水30%~40%。園區根據地勢不同,在地勢較低處建設人工湖10處,在地勢較高處建設噴灌湖1處,湖與湖之間通過管道聯通,汛期通過人工湖收集自然降水,經過管道輸送至噴灌湖,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同時在干旱季節使用草坪補水劑、保濕劑、誘導劑,使用后長時間內無需灌溉,延長噴灌間隔時間。通過這一系列措施,園區年可節水10萬m3。
2.3利用非常規水源,提高水資源重復利用率
華能威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始建于1991年,規劃裝機容量2 050 MW,多年來,公司大力倡導循環經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司通過對冷卻泵的技術改造,將淡水冷卻循環系統改為海水冷卻系統,每天可節約淡水1 600m3,將原有開式冷卻水系統改造成閉式循環水系統,實現了冷卻水循環使用,改造完成后,每天節約淡水2 000 m3。同時建設了當時國內最大的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日產水能力2 500m3。工程建成后,使淡水供給第一次擺脫了全部依賴市政管網的限制,實現了向大海要水喝。
3.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節水意識
1)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節水宣傳的大好時機,集中開展水資源節約保護大型宣傳活動,通過設置宣傳看板、發放宣傳資料、在各類媒體開辟宣傳專欄等措施,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水、節約水、保護水的良好氛圍。
2)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碼頭、車站、機場、賓館酒店等人員密集場所安裝節水標識牌,提醒廣大人民群眾從生活的點滴做起,時刻注意節約用水,保護有限水資源。
3)在城市主要交通要道設置大型節水宣傳廣告牌,在企業、學校等臨街區域懸掛各類宣傳條幅,內容涉及水法律法規、節約用水、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等方面。
4)組織干部職工到各大中專院校、中小學開展節水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學生從小養成愛惜水、保護水、節約水的良好習慣。
3.2積極推廣節水新器具,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1)在日常工作中,積極推廣應用符合國家標準的衛生潔具,淘汰大水量用水器具,督促房地產開發及樓堂館所等建設單位(個人)對新建及改擴建工程一律安裝符合國家標準的節水新器具,不斷提高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推廣應用的力度和廣度。
2)大力開展污水處理綜合利用和推廣中水利用工程的工作,積極引導用水企業(單位)采取廢水利用、一水多用、海水代用等措施,進一步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
3)進一步加強計劃用水管理和超計劃加價水費的收取力度,加大對企業等用水單位用水設備、器具的完好情況以及用水計劃和節水指標落實情況的考核力度,不斷提升城市節水工作的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水平。
4)盡快出臺再生水運行優惠政策,進行專業化運營,加大城市公共中水回用于工業企業的比例。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保障,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成為威海市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和緊迫任務。威海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將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思路為統領,進一步完善節水工作措施,健全節水型社會建設體系,充分調動和發揮全社會節約用水的積極性,不斷轉變節水方式和消費方式,鞏固擴大節水型社會建設成果,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 崔春梅)
【中圖分類號】TV21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8-0035-02
收稿日期:2015-05-22
作者簡介:方召維(1965—),男,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