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慧, 王 江, 辛 靜
(1.通遼市水土保持局, 內蒙古 通遼 028000; 2.鄂爾多斯市林業國際合作援助項目辦公室, 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
夏玉慧1, 王 江1, 辛 靜2
(1.通遼市水土保持局, 內蒙古 通遼 028000; 2.鄂爾多斯市林業國際合作援助項目辦公室, 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摘要:[目的] 研究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工作當前面臨的問題,為行政驗收提供技術支撐。[方法] 在長期的技術評估工作實踐基礎上,提出技術評估工作規范化、高效化和準確化為今后的發展方向。對水行政主管部門、技術評估單位和申請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驗收的業主進行調查取證分析。[結果] 現階段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工作存在建設單位申請驗收積極性不高,評估單位定位不準,技術評估單位資質管理不嚴,部門之間溝通不夠等問題。[結論] 建議強化前期工作,擺好位置,提高業務水平和加強部門間溝通,使評估工作為水土保持設施行政驗收真正起到技術把關的作用。
關鍵詞:開發建設項目; 水土保持設施; 技術評估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是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行政驗收前進行的技術預驗收。它是受建設單位的委托,代表水行政主管部門,對項目建設中水土保持設施的數量、質量、進度及水土保持效果等進行全面評估,直接為行政驗收提供技術支撐,具有一定的行政延伸職能[1]。近年來隨著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推進,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的數量逐年上升,這就對技術評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從目前技術評估工作來看,由于評估單位地位特殊,加之評估工作起步較晚,還處于摸索發展階段,致使評估工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不足。
本文在多年技術評估工作實踐基礎上,結合相關法律和規范性文件要求,從存在問題出發,認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技術評估工作今后的發展方向和工作建議,以便進一步規范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工作,提高技術評估工作質量,使之真正起到為水土保持設施行政驗收技術把關的作用。
1技術評估工作存在的問題
新的水土保持法實施兩年來,國家加大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的實施力度,大型的火電、風電、水電、交通、礦山項目嚴格按照自治區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了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2]。小型開發建設項目如黏土礦、規模較小的煤礦、鐵路、公路及輸變電項目還存在“重審批,輕驗收”的不良現象。一旦方案獲批,建設單位就認為整個水土保持工作已經完成,在生產建設中更不會進行監理和監測工作,技術評估和驗收工作做起來就更難了。還有大部分建設項目都是在主體工程完工后,才委托監理、監測和評估單位開展工作的,沒有從根本上重視水土保持工作,對評估單位提出的建議和意見不重視,不愿意把資金用在水土保持上。極個別建設單位更是認為與評估單位簽訂合同后,就包“通過”,給技術評估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
水土保持設施技術評估工作一方面是行政驗收的技術支持與確認,直接服務于行政驗收,肩負著行政職責外延的責任[3];另一方面受建設單位委托完成對批復的水土保持方案及其設計文件確定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臨時措施的數量、質量、進度及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等方面進行確認和評定,承擔咨詢評價服務的角色。這就要求在技術評估工作中,技術評估單位要擺正自身位置,在工作中體現依法、求真、科學的作風,從而為技術評估工作奠定全面、穩固的技術和行政基礎。但是,個別技術評估單位沒有準確的角色定位,在開展工作時容易步入兩個誤區:一是認為自己是代表政府去監督執法的,開展工作時態度強硬,讓建設單位產生抵觸情緒,給評估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二是認為自己拿了建設單位的錢,就不顧原則,降低措施標準和實施力度,甚至還有單位弄虛造假,報告上數據與實際不符,給水土保持工作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根據水利部辦公廳(辦水保[2008]34號)文件,共有16家單位成為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單位。現在從事水土保持技術評估工作的單位遠遠超出批準的這16家,因為水土保持技術評估工作還處于摸索階段,還不是很成熟,出現這種技術評估單位與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一套人馬”的狀態,使技術評估單位不能很好地明確自己的位置,對評估工作的開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對評估單位的資質管理沒有明確要求,沒有明確什么規模和范圍的項目要什么等級的單位來評估,這給建設單位在選擇評估單位時帶來了困擾。
1.4技術評估工作的技術水平和與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溝通有待提高
水土保持技術評估工作相比水保監測、監理和方案編制工作開展時間較晚,有些單位才剛剛開展該項工作。工作人員對工作流程和方法的認識還不到位,從而不能深層次地進行評估,致使評估工作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發現并解決問題。從目前的一些驗收實例來看,一些技術評估單位收集的資料、信息主要來源于建設單位,忽視了基層水土保持管理機構監督執法的成果,收集到的信息可能失真,影響技術評估工作的順利開展。
2對 策
根據2013年11月8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工作座談會精神及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措施提出了一些相應對策。
針對出現的“重審批,輕驗收”的情況,建議水行政主管部門通過前期控制和中間控制來督促建設單位開展技術評估和驗收工作。具體做法為:首先,在編報水土保持方案階段,建設單位應附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的承諾書,以此督促建設單位做好水土保持驗收和技術評估工作;其次,進一步加強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監督執法,在執法過程中,除要求建設單位積極履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外,還要其積極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技術服務單位,落實好技術評估工作,對工程建設造成水土流失項目的防治工作給予及時、準確的技術支持,為水土保持驗收工作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
水土保持設施技術評估是水利部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進行的技術預驗收,是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行政管理職能的延伸。各技術評估單位和人員要從國家宏觀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局出發,進一步認識做好評估工作的重要性,充分發揮技術支撐和質量把關作用,做好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工作的“宣傳員、技術員、裁判員、監督員、聯絡員、服務員”[4]。為預防走入兩個誤區,技術評估工作人員要理清思路,樹立正確心態,既要做好政府的“第三只眼”,又要為建設單位服務。一方面,要敢于說真話,揭露真相,為水行政主管部門掌握第一手真實資料和信息;另一方面,在開展現場評估過程中,應將工程存在的水土流失問題及時反饋給建設單位,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案,同時協助建設單位做好行政驗收所需材料及相關準備工作,充分體現它的服務性。評估單位只有定好位,才能將評估工作做得更好。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還處于探索階段,資質管理還不是很完善。針對目前評估工作遇到實際問題提出下列對策。(1) 技術評估單位資質等級應按項目的規模等分甲、乙、丙3等,評估單位只能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承攬業務,評估單位不得轉讓評估業務。(2) 評估單位在從業過程中對違規行為的處罰應有明文規定,更能約束評估單位,能夠科學公正從業。(3) 評估單位資質審查應加強,防止出現“一套人馬”兩個單位的現象。評估單位應是脫離水行政主管部門而單獨存在的“第三人”,避免評估工作流于形式。 評估單位要嚴格遵循評估工作程序,加強管理,重點抓好幾項制度的落實:① 報告制度; ② 現場檢查制度; ③ 督察意見落實制度; ④ 反饋整改制度; ⑤ 監理監測評估制度; ⑥ 會前匯報制度。以上6項制度的落實可以更好地規范技術評估工作,使技術評估工作“有血有肉”,而不是流于形式。水土保持司將根據日常抽查和現場驗收會議情況,強化對技術評估單位的考核。對質量較差、管理混亂的評估單位,實施暫停或退出評估工作機制。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單位要嚴格控制質量全面提高技術評估工作水平。(1) 要合理控制評估周期,提高評估效率[5]; (2) 要合理配置評估人員,確保每個評估項目均有水土保持、植物、資源環境、土木工程和概預算等專業的技術人員共同參與; (3) 要嚴格遵守驗收規程的規定; (4) 要建立內部質量控制體系; (5) 要強化會議質量控制。另外,還要加強與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溝通,地方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直接參與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做好交流和溝通工作,以便使雙方都會產生效益的共贏局面。一方面給水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為進一步做好監督執法工作提供技術參考;另一方面,評估單位可以從各級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收集相關監督執法資料,全面了解項目建設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動態,以便更加客觀、科學地對水土保持工作進行評價,使評價工作更容易落實。
3結 論
我國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工作起步較晚,面臨諸多困難在所難免。有關部門應積極查找問題,及時調整,使技術評估工作處于螺旋上升的良性狀態。當前國家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正確處理好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實現資源開發與生態恢復并舉,做到“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是十分必要的。我們會正確面對技術評估工作的困難,順應當今時代要求,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把這項工作穩妥地堅持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劉漢娟.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淺析[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1(2):37-39.
[2]李莉,楊二,陳麗,等.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問題探討[J].中國水土保持,2010(7):22-28.
[3]周俊,王文龍,金平偉,等.關于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工作的思考[J].中國水土保持,2010(7):29-30.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水土保持司.水保監便字[2013]第163號《水利部 水土保持司關于印發2013年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工作座談會會議紀要的通知》[B].2013-11-27.
[5]高榮,李健,錢愛國,等.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水土保持,2013(11):28-30.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acilities Technical Evalu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XIA Yuhui1, WANG Jiang1, XIN Jing2
(1.SoilandWaterConservationBureauofTongliaoCity,Tongliao,InnerMongolia028000,China;
2.OrdosForestryInternationalCooperationAssistanceProjectOffice,Ordos,InnerMongolia017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issue which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acilities technical evalu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are faced 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administrative acceptance. [Methods] Based on long-term technology assessment practice, the technology assessment work standardization,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were put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Water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echnology assessment departments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owners applying for accepta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forensic analysis. [Results]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acilities technical evaluation works. For example, construction departments applying for acceptance were not enthusiastic; evaluation departments were not accuracy. In addition, the technology assessment departments lacked of strict management on qualification, and there lacked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departments, and so on. [Conclusion] It is recommended to strengthen the preparatory work, gracefully position, improve service levels and strengthening inter-departmental communication. These will make the assessmen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acilities really play the role of gatekeeper for administrative inspe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acilities: technical evaluation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0-288X(2015)03-0149-03
中圖分類號:S157.1
收稿日期:2014-01-22修回日期:2014-02-20
第一作者:夏玉慧(1981—),女(漢族),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及技術評估工作。 E-mail:7299565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