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絮 盧麗國
(沈陽市新民路橋建設有限公司)
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是指在施工過程中運用一定的技術和管理手段對生產經營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組織、實施、控制、跟蹤、分析和考核,及時糾正將要發生和已經發生的偏差,把各項施工費用控制在目標成本范圍內,以保證成本目標實現的一個系統過程。歸根結底就是工料機合理利用、充分發揮,以最小投入實現最大利益的過程。成本管理工作對于提高項目經濟效益和項目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施工單位往往對招投標特別重視,一旦項目到手就認為萬事大吉。有些單位在工程預算時項目有利潤就認為肯定能掙錢,而忽視了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還有的單位不重視安全管理,缺乏完善的施工安全制度,出現安全事故后導致該掙錢的項目卻賠了。在人員管理上制度也不完善,如沒有明確的獎懲機制和按勞分配制度,干多干少收入相同,干好干壞沒有體現,無法形成良性競爭機制,這就造成了員工對于成本控制的積極性降低,工程的經濟效益大打折扣,甚至會造成資源浪費。
在成本控制過程中缺乏對新方法、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運用,因循守舊,憑傳統經驗作業,思維懶惰,不能夠精益求精。依靠經驗施工無可厚非,但每個新知識的誕生都是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融入后人的開拓創新思維而產生的,這些知識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動力。不求思變的落后思想會影響整個行業的前進和發展,不但損害了企業的利益,而且嚴重浪費了社會資源。
幾乎所有的企業管理者都能意識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企業內部推行相關措施的過程中,這樣的思想卻并沒有引起廣大基層技術人員的足夠重視。這其中,有宣傳不到位的問題,有企業制度不合理員工消極對待的問題,也有個別員工素質差的問題。在應對施工作業時的細節問題時,很多基層員工缺乏應有的判斷力和積極的心態,這些都成為制約企業施工成本管理的瓶頸。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施工過程中,沒有一套完整的成本控制體系,沒有詳細準確的數據做支持,何談成本控制目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導致成本控制的失敗。用科學的方式將這些可能影響施工成本的信息統計分析,再次指導施工全過程,并充分發揮人的決定性作用,我認為這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企業應完善按勞分配制度,建立健全責、權、利相結合的成本管理體制和獎罰分明的激勵機制,適時考核,獎罰分明,嚴格執行,不打折扣。一些施工企業因為各部門、各崗位的責、權、利不夠明確,考核機制過于單一,至于由誰做,何時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沒有可以量化的標準,只存在于理論層面,缺乏可操作性,對實際的成本管理與控制起不到多大作用,到最后承擔責任的還是那些莫須有的所謂“相關部門”和“有關人員”。將安全管理作為成本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一票否決”。
成本管理也要與時俱進。我們必須開拓思維,打破常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原來不盡合理、效率低下的工藝、材料不斷更新,鼓勵員工不斷創新,敢想敢干,膽大心細。自上而下的將管理結構重新捋順,部門結構精簡分工,明確責任,嚴格落實成本管理責任制。
員工是利潤和產值的直接創造者。調動全員積極性,將員工的切身利益和企業命運緊緊連在一起,使員工從內心深處為公司著想,并且發自肺腑的想要提高能力,為公司利益出力獻策。企業還要加強員工的專業技能培訓,培養屬于自己的各方面后備人才,延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形成自身特有的企業文化,在精神上使員工有滿足感,與企業步調一致。總而言之,成本控制不僅僅是項目經理的事情,應該是企業全員參與的過程。
用精細化的制度管理、用科學的方法動態控制。為了搞好項目成本控制,保證項目成本控制有章可循,有程可依,企業應建立一系列關于材料、機械、人員、現場施工、財務、辦公等管理和考核辦法;印發機械、材料、人工、辦公用品、采購、合同等管理程序,要求各部門及個人必須按程序辦事,用制度來管理,把無形變有形,把不確定變確定,從而實現成本目標的細化和可控。
企業要認清自己的優勢所在,為自己準確定位。有些項目確實利潤很高,但并不適合我們,要有的放矢。成本控制和安全、質量、進度控制是有機的統一整體,企業可以通過對安全、質量和進度的有效控制來間接獲得更多的利潤。企業可以通過分包合同來降低自己弱勢環節風險,加快施工進度,降低施工成本,嚴格按分包合同控制各分包方的工作,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此外,掌握工程變更的技巧,哪些該變,哪些不該變,為業主著想,得到業主的充分信任,要從企業和業主的共同利益出發,減小由于變更對工程造成不必要的風險增加和利益受損。
施工成本控制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復雜過程,需要我們用科學的方法和嚴謹的制度去強化管理,尤其是發揮人在成本控制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無論在何種管理目標和體系下,人的作用都是無可替代的。國家進一步放開市場的決心能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通過自由開放的市場競爭降低施工成本,實現資源更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