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天一 王建衡
(遼寧誠信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沈陽 110015)
混凝土是一種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質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變形、約束等一系列問題,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著眾多的微孔隙、氣穴和微裂縫,正是由于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現出一些非均質的特性。常見的裂縫有:
干縮裂縫多出現在混凝土養護結束后的一段時間或是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漿中水分的蒸發會產生干縮,且這種收縮是不可逆的。干縮裂縫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內外水分蒸發程度不同而導致變形不同的結果:混凝土受外部條件的影響,表面水分損失過快,變形較大,內部濕度變化較小變形較小,較大的表面干縮變形受到混凝土內部約束,產生較大拉應力而產生裂縫。混凝土干縮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質和用量、外加劑的用量等有關。
塑性收縮是指混凝土在凝結之前,表面因失水較快而產生的收縮。塑性收縮裂縫一般在干熱或大風天氣出現,裂縫多呈中間寬、兩端細且長短不一,互不連貫狀態。影響混凝土塑性收縮開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結時間、環境溫度、風速、相對濕度等等。
溫度裂縫多發生在大體積混凝土表面或溫差變化較大地區的混凝土結構中。混凝土澆筑后,在硬化過程中,水泥水化產生大量的水化熱,(當水泥用量在 350~550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將釋放出17500~27500KJ的熱量,從而使混凝土內部溫度升達70℃左右甚至更高)。當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極限時,混凝土表面就會產生裂縫,這種裂縫多發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
建筑工程添加混凝土是為了提高建筑物的韌性與穩定性。但是,在澆筑大體積混凝土或者是在澆筑完畢之后,混凝土都會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進而導致建筑工程內部結構溫度上升。由于建筑工程結構內部溫度與外部溫度存在較大的溫差,使得大體積混凝土產生了力的作用,混凝土的內部無法形成統一的整體。另外,由于在建筑工程當中混凝土鋼筋重量的嚴重短缺,實際所使用的鋼筋少于鋼筋設計標準,在混凝土內部產生的拉應力主要是由混凝土的結構所承擔,因此,對建筑工程的砼質量也會產生影響。
在澆筑混凝土時,都是使用已經拌合好的混凝土,其中含有較多的水分。在風與光照的作用之下,混凝土中的水分就會逐漸減少,隨著體積的收縮,就會出現形變。另外,水泥砂漿本身也會出現一定的收縮。但是因為混凝土本身結構當中還存在鋼筋,因此,在鋼筋的作用之下,部分混凝土不會發生形狀變化。這樣會進一步變大混凝土拉應力,如果超出了最大承載力,就會產生收縮裂縫。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完畢之后,由于光照影響,使得建筑工程側面接受到的光照面積會多于其余部分。大面積、高強度的光照就會使得建筑工程內部混凝土溫度急劇上升。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表面溫度上升,但是大體積混凝土內部的變化卻非常細微,這樣就會出現溫度差,從而出現拉應力。當然,如果大體積混凝土遇到外界氣溫急劇下降,導致大體積混凝土表面溫度下降,但是內部的溫度卻沒有明顯的變化,也會產生內應力,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溫度裂縫。
進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需要以系統的觀點,統觀全局,能夠對各個環節的質量問題加以統籌,做到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科學選擇;在規劃、設計階段,需要由專業的工程師對工程加以鑒定,制定出合理的方案,把握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設計理念與基本結構;注重統籌兼顧、謹小慎微的原則,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防治混凝土出現裂縫,這只有把握這一原則,才能夠在設計與建造時獲取經驗,不會再混凝土裂縫問題上留下任何的可能性。
想要從源頭控制混凝土裂縫,就需要站在原材料的角度上來看,混凝土所使用的材料要保持各種作用產生的拉應力應該比混凝土實際的抗拉強度小。基于此,就需要選擇干縮值小、低熱的水泥,避免因為收縮與干縮加劇,從而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在選擇原材料性能上,應該注意粗細材料含泥量以及結構密集程度的嚴格控制,盡可能選擇干縮值小、吸水率小、結構縝密的骨料,適當添加減水劑,減少單位的用水量,做好骨料的分配改善,利用低流態混凝土;另外,還需要考慮到混凝土的熱膨脹系數、導電性能、比熱容、干縮率等各個方面的問題。
現場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就需要做好以下幾點:降低骨料、拌合水的溫度,將混凝土建筑施工選擇在早晚或者是低溫季節,避免高溫環境,控制好澆筑時間,遏制收縮率與干縮率過大的情況出現;為了避免混凝土本身溫度過高而引起裂縫產生,在高溫作業的時候,必須將混凝土運輸時間縮短,加大人工對混凝土的覆蓋,做好遮陽隔風處理,最大程度地降低混凝土的溫度;強化支撐與模板剛度,模板需要用水均勻濕透,必要時,模板可以采取干燥吸水;等澆筑完畢之后,應該及時灑水覆蓋,必要時,在初凝之前還需要進行第二次抹壓,在施工期間需要注意施工縫隙處理以及在振動之后的模板移位與振動情況。
在監控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除開對水泥水化熱進行測定之外,在澆筑混凝土期間,還需要對表面以及表面之下50~100mm深處的溫度,在每一天8小時工作班時,需要進行不少于 2次的溫度監控。在養護過程中,需要監控內外溫度、塊體升降溫、環境溫度以及降溫速度等。檢測的頻率與規模的選擇需要考慮到施工工程的重要性以及施工經驗,在溫度測量時可以選擇先進的儀器測溫方法,比如:有經驗也可以選擇簡易測溫法。
在進行大體積混凝土保養中,首先要考慮到水泥的實際特性,水泥作為水硬性的材料,具備干縮性,在初期硬化時,如果水分不足,就可能產生混凝土裂縫,為了避免裂縫的產生,就需要強化養護,定時做好澆水處理,做好覆蓋;對于因為溫差所引起的裂縫,就需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溫差變化較大,會加劇收縮與干縮,這一類問題的解決措施是在恰當的部位進行伸縮縫的預留;如果裂縫的產生是因為應力過于集中,一般都是出現在支座或者是板的陰陽轉角處,就可以在板面增設鋼筋網或者是將鋼筋的間距縮小,來解決這一問題;如果是因為負載過早,從而引起了混凝土裂縫,在混凝土還未達到設計標準,就提前加荷,就會導致構件過載,使得板底出現裂縫,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就需要對拆模時間嚴格控制,不允許提前加載,就算是未拆模,也不允許在板面上堆載過多。
在混凝土結構中出現裂縫的現象,不僅會降低建筑物的抗滲能力,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會引起鋼筋的銹蝕,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響建筑物的承載能力,因此對于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裂縫而言,只有從設計方案出發、合理選擇混凝土原材料、做好溫度的監控、及時養護,才能夠有效避免裂縫的出現,才能夠確保工程質量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
[1]方漢風.淺析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縫成因及防治措施[J]. 建筑建材裝飾 2014年11期
[2]于國臣.建筑施工中裂縫的控制措施與管理淺析[J].改革與開放,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