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龍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過去幾年里,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這與房地產行業尤其是建筑業的突飛猛進是分不開的,而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進步則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的日益加快,建筑業也面臨著改革大潮,建筑工程施工技術作為建筑業的核心,也需更新換代,以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主要包括基礎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混凝土施工技術以及鋼筋和鋼結構施工技術三大部分。此外,還包括建筑防水技術、建筑裝飾技術等。
基礎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是建筑工程的先決要素,其主要包括樁基技術和深坑支護技術。
(1)樁基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目前的樁基技術已形成多樁型模式,在成樁技術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步,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混凝土預制樁技術已被廣泛并良好地使用,但該技術存在明顯缺點,比如造成土地擾動、產生噪音等。與之相較,混凝土灌注樁技術以其可在任何土地及巖層采用、能滿足不同承載力要求、可隨意調整及控制樁徑及樁長等明顯優勢,快速發展起來,且其適用范圍日益寬泛。但是,在混凝土灌注樁施工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樁頭頸縮、虛土等現象,影響工程質量。
在混凝土灌注樁技術方面,國內建筑業已研究應用了后壓漿技術以及沉管擴底柱等技術和樁型,有效解決了起吊不當、擠土、打樁應力過高等問題。
(2)深基坑支護技術。深基坑支護技術是建筑工程施工技術中非常關鍵的重要環節,但我國對這一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晚,其施工過程中的設計計算、檢測等環節還在發展階段。總體而言,我國目前的深基坑支護正呈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地下連續墻、鋼排樁等國外支護形式已被普遍采用。同時,我國自主研發的土釘墻、逆作拱墻等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近幾年發展較快。就現狀而言,不同的建筑工程對坑深和環境保護有著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最合適的技術方法。
(3)挖孔樁技術。得益于技術的進步和成熟,我國目前挖孔樁的開挖直徑可達4米、擴大頭直徑可達6米,在某些地質條件復雜的區域,也可以開挖深度達60米的人工挖孔樁。
在整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占據較大比例,它是保證建筑工程質量的重要屏障,因此,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目前的混凝土施工技術不再以強度為目標,而是以耐久性為目的。比如在混凝如外加劑方面,已實現緩凝、微膨脹、早強、抗滲等,有效提升了混凝土的綜合性能。尤其是預拌混凝土的研究應用,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各方面的性能。
同時,在混凝土模板方面,我國已開發出水平及豎向模板、全鋼模板等一些較先進的支模技術,這些技術各自有其明顯優勢,為保證工程質量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
我國建筑鋼筋應用技術也在快速提高,低松弛、高強度的鋼絞線越來越普遍地被運用于建筑工程。在鋼筋連接技術方面,電渣壓力焊已被廣泛應用,尤其是機械連接技術操作便捷,質量穩定可靠,不受氣候、可焊性、鋼筋化學成分等因素影響,比如直螺紋連接技術,通用于II、III級鋼筋,有效提升了建筑質量。
我國鋼結構施工技術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也有明顯進步,尤其是高層建筑鋼結構施工技術正不斷進步革新。具體來說,目前的多層變截面網殼及網架、球節點平板網架等施工技術方面均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尤其是鋼結構應力技術的應用,大大推進了我國大跨度建筑的發展。
此外,我國的建筑防水技術和建筑裝飾技術也取得了顯著進步,一些新材料、新工藝被逐漸推廣應用,有效保障了建筑的安全、節能、綠色。
隨著信息技術、施工技術等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國建筑業的發展動力與日俱增。同時,我國已開展建筑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也對新型城鎮化和綠色建筑的發展提出了要求,再加上產業結構調整的日益深入,我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發展方向已經逐漸明晰。
由于技術落后造成的產能過剩、工程質量等問題,倒逼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走創新型道路,向高新技術方向發展。具體而言,就是通過技術革新,改善建筑工程材料的綜合性能,提升施工技術的精密化、多元化、集約化、智能化,從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質量,延長其使用壽命。
目前,我國已提出了發展綠色建筑的具體目標,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應以“綠色”為發展宗旨,以節能、環保為發展目標,實現生態化發展。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必須考慮到施工技術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要盡量選擇環保的建筑材料和技術設備,逐漸向“低消耗、低污染”轉型。
同時,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應用要研發節約型、創新型的建筑材料,合理利用資源、節約能源,大力研發應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施工技術。比如在建筑外墻體保溫技術,能有效發揮節能作用,還能自然界溫度、濕度以及光線等對建筑物的影響,提升建筑物壽命。
工業化是現代建筑業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旨在把流水線和互動性引入到建筑工程施工過程,并以標準化的流程和要求,提升施工效率和經濟效益。工業化的主要內容就是通過工廠化的系統技術改變傳統的建筑施工模式,從而使建筑工程達到先進的工業化水準。當然,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工業化,必須以先進的科技為引領,采用先進的技術、工藝和設備,提升施工技術的水平,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科學管理,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
當今時代已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無可比擬,建筑施工技術信息化管理已成為建筑工程發展的必然趨勢。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不僅可以解決工程招標、預算等問題,還可以提升施工技術管理水平,通過遠程監控、方案優化等措施,做好施工技術管控和提升,打造安全可靠的現代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直接關系到建筑工程質量,影響建筑工程的使用壽命,因此,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是必須堅持的“硬道理”。而隨著經濟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及新型城鎮化、綠色建筑的快速發展,我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必須升級革新,向節能環保、高新技術、工業化、信息化方向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構建進程。
[1]謝冬偉.節能要求對建筑施工技術改良的探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4(35).
[2]潘偉軍.建筑施工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2(12).
[3]徐利良,陳偉,周定洋.建筑施工技術控制的問題探討[J].科技資訊, 2010(16).
[4]徐峰.對當前我國工業建筑施工技術發展趨勢的探討[J].科學之友,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