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恒 高 陽
(1.大連先鋒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2.大連先鋒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隨著人們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廣泛接受和深入理解,住宅外部空間環境的發展越來越注重主體與客體環境的協調與平衡,使環境質量在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兩個方面都能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建筑設計者們也有意識地將以人為本的設計宗旨運用在居住建筑的空間設計上。強調功能上的合理、便捷,視覺上的清新、愉悅以及心理上的安全、舒適。創造與地方文化相結合,促進鄰里交往,體現文化特色,適應社會習俗的住宅空間環境。以人為本,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通過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滿足節能、節水、節地等方面要求;盡最大可能的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提高生態效應,同時也提高了居住建筑的舒適性和持久性。得到公認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在滿足了當代人需要的同時,又不構成對后人需要的能力滿足危害的發展。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居住空間設計應主要從節約化、生態化、人性化的原則來把握。
節約化成了當今建筑發展的先行軍和主題元素,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節約建筑創造能源(即內涵能源),節約建筑施工能源,節約運行和維護能源,節約折除建筑的能源等。提高建筑的熱工性能,利用自然通風與天然采光,利用各種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能等),采用高效照明,減少利用機械設備改進建筑熱工性能的手段,選擇低內涵能源的建材,使用舊的建材,利用地方材料,多層次利用能源等。以上都是節約主題在實踐中的應用。下面重點闡述一下太陽能的被動式利用。
太陽能的被動式利用技術易與建筑設計相結合,技術成功,初次投資及維護費用,均較低,而效果則相當顯著。中國屬于太陽能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全國除四川、貴州一帶年太陽輻射量較低外,其余大部分地區均可考慮利用太陽能采暖、降溫。在五種被動式太陽能利用方式中,直接受益窗、集熱蓄熱墻和附加日光間三種方式技術簡單,操作方便,易與建筑形態設計相結合,投資少、見效快、應用最廣泛。 一般普通窗戶如采用選擇性鍍膜玻璃內充惰性氣體其保溫性能可相當于0.5—1.5M厚的實心磚墻,同時,室內相應設置高熱容量的蓄熱體(如混凝土地板、實心磚墻等),即可組成有效的直接受益窗系統。集熱蓄熱墻設置夏季排氣口后可以兼具采暖,降溫雙重功效,并可由普通外墻改造而成。這種利用方式有助于減少室內晝夜溫差波動,適用于臥室等使用頻率比較高的房間。附加日光間則可由南向陽臺改造墻體而成,并采取相應冬季保溫、夏季散熱措施,即可使普通南向陽臺成為有效的室內溫度調節區。室內設計應盡可能考慮自然通風、天然采光技術在室內裝修過程中,應注意保證原設計平剖面風路的暢通,并可針對原設計風格設置導風設施改善自然通風情況。在墻體、天花、家具等設計過程中應注意其色彩、材料、反射性能及方位、位置對室內采光的亮度及均勻度的影響。在設計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多種環境因素,創造出舒適、清潔、衛生的室內環境。宜采用鍍膜玻璃等節能新材料以及低功率高效能的天花、地板輻射采暖制冷系統等新技術,以減少對外界環境的危害。
住宅的生態環境包括自然生態和人工生態。自然生態是指空氣、陽光、水體、土地和原有植被等;人工生態是指人工綠化環境,人對地形、地貌的改造以及人造水體環境等。在滿足住宅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滿足住宅的生態環境是我們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的延續和深化,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是我們今后設計中考慮的一個重點,尤其是在引導方面更是至關重要的。下面我們將以點的方式來闡述一下居住建筑生態化著眼點。
收集糞便做沼氣供燃燒,將種植花草、種植蔬菜、養魚、養家畜,綜合頂層設太陽能收集器,并收集雨水、廢水,處理后再回收利用,用垃圾處理機處理垃圾以肥料等,在非城市地區和城市盡量提供大小適宜的庭院,供住戶種植各種植物,達到美化環境的目的,同時也把居室建設成為環保的生態系統。對設計者本身來說更應該注重使用適宜的設計方法和正確的設計理念引導將室內外空間自然地通過有效過渡很好的聯系起來。
生態景觀設計把室內設計與生態學相結合,在室內設計中引入自然因素,使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綜合考慮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近年來,室內設計的室外化傾向正是這種設計觀的反映。居住空間的設計應適當地引入綠化、粗加工木材、石材等自然材料,注意保持其自然的材質,肌理、色彩,創造一種質樸、清新的環境氛圍。自然因素的引入還包括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現在不少人在設計中,設置露天內庭院來聯系前后居住空間。這一手法也受到有關人士的異議,指出這種手法它不便于使用,但設計者本身卻認為比起雨天來說,庭院帶來的生活情趣是任何東西都代替不了的,進入庭院的雨能夠喚起人們內心深處對生活的原始感受和激情。居住空間的生態景觀設計縮短了現代人與自然的距離,提高了居住空間的環境品質。
居住空間設計的人性化主要從尊重人和注重文化內涵這兩個方面出發,為人類提供高質量的聲、光、熱、濕度環境和景觀環境,加強自然通風,使用熱回收通風系統,關注人類自我控制周圍環境的能力,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景觀環境。最近在不少設計中引入了入戶花園的概念,使入戶花園能夠在城市居住中得以實現也算是人性化理念的一個升華。入戶花園既實現通風采光又改善了生態環境,為單調工作環境中的職員創造了良好的室內景觀和氛圍,一舉多得。
在居住空間設計中,挖掘地方性的傳統建筑藝術形象,革新地方性和氣候特點濃厚的建筑技術,利用地方性材料表達地區色彩,吸引居民參與設計、建設,使居住空間充滿活力。倡導傳統居住文化也并非不可能把某種傳統居住形式作為特定的目標來追求。傳統室內設計風格給人以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動人的視覺感受。現代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居住空間設計對其藝術形式的繼承不是簡單的移植和粗陋的模仿,而應運用現代設計手法對其進行改造和創新。如利用簡化提煉,材質轉換,符號提取等手法賦予傳統形式以時代精神。傳統居住文化的揚棄有助于提供居住空間設計的文化內涵,抵制室內設計中豪華風以及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不良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