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寧
(大連中外建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淺析濱河景觀空間設計
劉國寧
(大連中外建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濱河景觀設計,從環境角度看,有利于美化空間,調節空氣質量,從城市角度看,有利于提高城市整體的規劃,提高城市形象,促進經濟的發展,本文從濱河景觀設計的原則方法進行分析,為濱河景觀設計提供有效的建議。
濱河景觀;空間設計;方法
濱河區是城市中一種特殊的空間形態,指與河流、湖泊、海洋毗鄰的土地或建筑。濱河空間從宏觀城市區域范圍上講,屬于一種特殊的“邊緣空間。稱其為“邊緣空間”,是由于河流從物質形態上講是一種特征明顯的自然景觀,在大的區劃范圍內來觀察,濱河空間依附于河流的延展而存在,自然成為連接水體和其他空間形態的“邊界區域”。稱其“特殊”,則是因為濱河景觀區雖然從幾米到幾十米、上百米不等,但由于它是連接人工城市環境和自然河流空間的媒介,起著隔離、保護、連接不同地域特色的重要作用,所以具有復雜而多樣的生態、景觀、功能等特征。
1.1追求與周圍環境相統一
城市形象的塑造離不開公共環境的建設,為人們創造適宜的生活空間。這里應強調的是其內容。不僅是著眼于孤立的建筑,更要追求建筑城市、園林綠化的統一,強調城市的有機組織,以及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
1.2滿足休閑娛樂觀景等需求
濱河景觀區,狹長,穿越的城市區域較廣,盡量做到容納居民,使其能夠達到解除體力,平衡心理,慰籍心靈的目的。
1.3適合地理地域特點
作為城市公共環境的一部分,城市濱河景觀還要結合地形特色去考慮。對于河道兩旁堤壩自然要格外關注,在此基礎之上依地形,順地勢而設計,可體現出濱河景觀獨有的魅力。同時設計也要考慮地、風土人情等特有的因素。
1.4體現低碳和諧的潮流
跟進科學時尚潮流,燈光的應用要盡量做到亮度適中,不留陰暗死角,這是出于社會安全方面的考慮。室外景觀設施要具備實用性、耐用性,便于清潔,盡量做到不翻修,少翻修。
1.5顯呈風格混搭的傾向
濱河區帶狀延伸形成了獨特的空間分割,同時也決定了其風格的多樣性和相對的不連續性。濱河景觀特有的狹長型空間屬性,使得我們在設計風格的把握上可以自由靈活一些。在某一段可以采用傳統風格的設計,到了另一段則變換成現代風格的設計,頗具移步換景之妙; 或者在南岸形成一種優美之格調,到了北岸又成陽剛之風度,有如法國巴黎萊茵河的南岸和北岸文化與氣質之迥異。一般現代城市的風格,具有簡潔的現代感,其包容性極大。濱河景觀設計的總體風格大多也是現代自由風格,而且混搭傾向性明顯。
2.1濱河區空間形態設計
2.1.1 對地形條件的利用
毫無疑問,無論城市本身的海拔高度與河流水位高度的相對關系如何,為了防洪防汛的需要,濱河區緊鄰河流水域的陸地必然要高于河流常水位。這樣,在臨近河流的濱河區域就自然而然的會形成內坡度不等的“凹”字形斷面,產生了必然的地形條件。這種地形的變化在橫向上可以利用河流本身的“凹”低地勢特征,通過巧妙地利用和雕琢,很容易形成內向環抱的空間環境,同時與堤壩或城市空間隔而不斷。這種“下沉”的空間,是親近自然、隔離噪音、營造舒適幽靜休閑環境的最佳選擇。另外,地形地貌條件,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城市自身的特征??梢岳眠@種自然條件的暗示作用,從空間構成的角度賦予場地新的涵義。
2.1.2 水體形態變化的控制
從平面上看,等高線之間并不是等距、平滑、保持相同的曲率和方向的。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水位橫斷面上,河流呈現的平面形態可能會產生較大的差異。因此對于非嚴格直立式駁岸的濱河區域來說,就形成了隨季節變化、水體漲落的濱河岸線變化,使水體在不同的時間里觀賞時表現出生動多變的姿態。在設計中,應擅于把握這種具有自然生命力的變化特點,使原本流動不定的河流形態,通過與濱河區其他景觀設施的結合利用和有意的引導塑造,隨時間的過往而幻化出多姿多彩的生命特征。
2.1.3 空間輪廓線的塑造
河流的阻隔作用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寬敞的空間來欣賞河流對岸的景色。正是這種距離,模糊了視線,使岸邊景色與整個城市的景色融合在一起,使岸邊的起伏變化與城市的空間輪廓相得益彰,烘托出特有的地域景觀風貌。在對濱河景觀天際線輪廓的控制上應注意控制建筑的高度以及植物的配置。對于遠處城市空間中原有的建筑應給予適當的調和,對植物景觀的遠近景色彩及高度設計應結合植物自身的特性(花、葉、干、果等特征)進行季節性搭配,使整個空間輪廓形成整體性。同時,營造出“步移景異”的輪廓變化,在不同的空間意境中都呈現出獨特的近中遠層次。
2.2濱河區與城市開放空間的結合
濱水區多呈現出沿河流、海岸走向的帶狀空間布局。一條濱水綠帶僅僅一條線不會給城市帶來全面的美化,通向濱水地帶的“通道”應是濱水景觀帶的延伸*在進行規劃設計時,應將這一地區作為整體全面考慮,通過林蔭步行道、自行車道、植被及景觀小品等將濱水區聯系起來,保持水體岸線的連續性,而且也可將郊外自然空氣和涼風引入市區,改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同時在這條景觀帶上可以結合布置線性公園綠地、林蔭大道、步道及車行道等皆,構成水濱通往城市內部的聯系通道。為了加強人的可參與性和趣味性,滿足觀、表演、休憩、商業行為的需要,通常要求設置多種功能的場地,創造多種環境氛圍的空間。這就要求在充分利用場地條件的基礎上,在適當地點進行節點的重點處理,結合人們的活動,組織安排道路、廣場、碼頭、觀景臺、綠蔭休息等場地,在重點地段設置城市地標或環境小品。將這些點線面結合,使綠帶向城市擴散、滲透,與其他城市綠地元素構成完整的景觀系統。
濱河景觀設計需要結合社會環境因素進行細致的分析,將河流與土地景觀巧妙的結合,針對景觀的空間帶來的視覺效果的差異,把河流作為一種有效資源,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化的人文景色,同時濱河景觀空間景觀內的相關設施也會給人們帶來休閑娛樂等放松的感覺,作為景觀設計者,綜合的專業知識必須要有堅實的基礎,包括建筑學、藝術設計、城市規劃、地理相關知識、生物學、生態學等,由此可見濱河城市景觀的設計是一門復雜的學科,只有設計工作者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水平,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的思想,才能保證景觀設計的發展。
[1]黃希為.城市濱河景觀生態服務設計方法探析[J].中國房地產業. 2011(02)
[2]柳建華.談城市濱河景觀特色塑造策略和方法[J].山西建筑. 2011(35)
[3]陳丹,曹暉.淺談城市濱河景觀設計方法[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 2009(01)
TU7
B
1007-6344(2015)03-0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