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喆 胡 畏
(1.撫順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2.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我國計劃經濟體制自從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實行了近三十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計劃經濟已經不再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水平的需要,逐即出現了市場經濟。市場調節取代了計劃統籌,建筑成為了商品,進入了市場流通,建筑設計的任務來源也由以往的政府指定變為操作的市場化。在這種情況下,建筑設計應具備市場的前瞻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依靠優質的設計技術和良好的服務,來適應當前的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壯大,謀求一種建筑設計生存與發展的思路和方法。
整體性設計原則是把要設計的建筑作為由各個組成部分構成的一個整體來全面研究整體的功能、構成及其發展規律,從整體與部分相互依賴、相互結合、相互制約的關系中揭示系統的特征和運動規律。綜合性設計原則是指對任一系統的研究,必須從它的要素、結構、功能、相互關系、歷史發展等方面進行綜合地考察,在綜合的過程中把分析有機地給合起來,從綜合出發,在綜合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再回到綜合。每一層次分析的結果都要反饋到上一層次的綜合去與整體進行比較,按照比較的差異從新進行分析、修改、整合,使部分與整體達到高度的統一。
聯系性設計原則要求在建筑設計中要考慮到相互聯系的諸多方面,不僅要考察研究對象這個系統本身的各個方面,還要考察系統的環境。環境是系統存在的外部條件,系統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環境中發生、維持和發展的,與環境中其他系統有著種種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這種相互作用包括:環境給系統提供的資源和壓力、系統給環境提供的功能和污染。動態原則就是要探索系統的內外聯系及系統發展變化的方向、趨勢、活動的速度和方式,還要探索系統發展的動力、應用和規律。對于建筑設計來講尤其要立足現在,兼顧未來,把握時代的發展方向。
高層系統是由低層系統組成的,低層系統對高層系統具有構成性關系,同一層次的系統之間存在相干性關系。因此,系統都是有序、分層次的,是層層相關的結構關系,而且層次越低,結合度越強;反之層次越高,結合度越弱。結合度遞減,層次結構更加穩定,由此可見,使用房間對功能區、單體對群體、基地對環境都具有構成性關系,其結合度應遞減方能促進結構和功能的穩定。如果一個功能區過于依賴于它的上層系統,一旦上層系統中某個環節遭到破壞勢必會影響到它的使用功能,甚至會癱瘓。因此,正確地確定各部分的關系,有效地進行功能分區,合理地組織各種流線和空間序列,是建筑設計中應認真對待的重要環節。
結構是要素在關系作用下的結合方式,是性能的載體,普遍地存在于事物之中。結構決定性能,性能表現可以反作用于結構。要素是結構的賴以結合者,要素運動的穩定與否、發展方向將影響結構的穩定與否和方向。關系是將要素連接起來的作用,是構成系統的紐帶,關系質和量決定結構性能的穩定性。因此,必須了解它的結構,遵循結構性設計原則。同時系統形成的過程實際上是差異整合的過程。差異的事物能夠整合在一起,它們之間必定有同一性,相互需要、相互支持、優勢互補,這是整合的前提和基礎。要通過差異的整合使建筑的各個部分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激發出正的整體效應,促進“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就必須注重最優化設計。
1. 結構設計。結構設計是民用建筑設計的主要內容。依照時間的順序,結構設計可分為三個部分:(1)結構方案部分:在這部分,要明確出建筑的結構形式。因此,我們要明確建筑的重要性、樓高、類型,以及建筑該有的抗震烈度。(2)結構計算部分:這部分我們要計算板的計算跨度,鋼筋的搭接長度等需要計算的內容。且在計算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房屋的結構、地震防火安個參數。(3)施工圖的設計部分:要明確房屋的結構和它的設計特點,以四出房屋的結構平面圖、屋頂結構設計圖。
2. 關于結構設計的方法。在結構設計中,有五個主要領域。繪制的結構計劃,大樣本的細節,樓梯和基本的建材,屋頂結構圖。結構計劃提要幾意個問題:軟件建模的結構。由于結構的軟件建模的負荷計算軟件。所以,你可以對你的設計進行測試,其確保它的安個性。在建筑抗震設計裂縫控制為VII度及以上,務必在建模時,使用相關技術軟件。屋頂結構圖應汁意不同類型的建設,使用梁板跨度大的建筑板或是跨度大的折板??茖W的圖紙和設計要求設計師必須有定的空間概念,可以使得建筑圖、設計意圖有著極高的理解性。在繪圖的時候,必須確保施工細節是準確的。并在保持建筑特色的情況下,確保結構受力合理,施工方便,為滿足建設要求中橫梁設計科學程度,設計的時候,應該合理地控制好橫梁的高度。并且保證上下樓層的橫梁位置能夠致。
文明的分室標準要求是食寢分離,起居與主臥室分離,工作與學習空間獨立文明標準是4戶房間數等于4戶人口數或減舒適標準是4戶房間數等于4戶人口數加或以上。
居住者層次不同,審美意向和價值取向不同,家庭結構不同,對住宅要求就不同;同居住者在不同時期對空間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要求與選擇,因此,在住宅設計時除了提供豐富多樣的套型平面外,同時也要求住宅的平面布局能適應這種變異性和差異性。“部分靈活”的單元大開間雖有固定的廚房、衛生間、入口和單元的形狀,但可劃分成不同的平面布局,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如個建筑而積90的單元大開間.可以劃分成三個不同的套型平面在考慮4套住宅內部的靈活與多樣性的同時,也可以考慮“套”與“套”甚至“層”與“層”之間的靈活性在套與套之間的適當部位預留足夠尺寸的培洞,必要時可打通,或在適當部位樓板可以抽掉,形成躍層式住宅,以解決住宅套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落后的現象。
廚房是家務勞動集中的地方,是否適用不僅取決于有定的使用面積,而且也取決于形狀和尺寸是否適合布置設各及操作根據洗、切、燒的操作過程,廚房的臺而呈L形及n形柜式布置較合理,同時其開間不應小于1.8m,進深取決于水池、煤氣灶、操作臺面所需的長度,并要求有足夠長的臺而能置放如電飯煲、微波爐等這此家電衛生間應隨套型而積小斷的擴人也相應增加如建筑而積超過100時,設兩個衛生間比較理想般衛生間有浴缸、座便器、洗臉盆、洗衣機四人件,如家里人多最好是將洗臉、洗衣同浴廁一者之間用隔斷分開(上半部用玻璃隔斷間接采光)盟洗室分設后,上部空間可設吊柜,也可與廚房入口結合,留出個完整的墻面作為用餐空陽。
人們在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滿足以后,心理需求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如居住房間的領域感、安個感、私密感;居住環境的藝術性、“人情味”或高情感等室外環境設計是提高居住環境質量的另個重要方面個好的外部環境,首先要有個好的總平面布局,在總圖設計時盡量避免外部空間的呆板劃,努力創造個活潑、生動有機的室外空間其次是環境設計,多考慮此人際關系、鄰里交往的需要,設置必要的公共活動場所和交往空間在綠化設計時,應根據樹的不同科目,不同形狀,不同色彩,不同的季節變化進行有效搭配,來增加綠化的層次感;用水面、綠地、鋪地來劃分地而,配置小品、雕塑,布置桌、椅,使綠地真正融入人們的生活。
建筑設計是一項復雜繁瑣的設計過程,設計會涉及到多方面的專業領域知識,需要設計者要有足夠豐富的建筑知識才能完成此項工作,建筑設計要以人為本,體現時代精神之外,重要的是提供使用者舒適滿意的居住場所,同時還要確保與生態之間的平衡關系,不斷完善設計內容,提升設計水平,促進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
[1]建筑設計方法思維探析 - 民營科技 - 2010(10)
[2]期刊論文 解析數字時代下建筑設計方法的變革 - 建材與裝飾 - 2013(8)
[3]學位論文 當代建筑設計方法研究探研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