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瑋
(贛南師范學院科技學院,江西省 贛州市)
旅游規劃是旅游景區開發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對景區的現狀、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可以有效提升景區現階段的管理,為景區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個有效參考。這就決定了旅游規劃在景區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實際研究基礎上通過收集資料、分析信息、整理信息,從而明確景區規劃的原則,對景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不斷完善景區設計原則對景區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1)保護與開發并舉。旅游資源是大自然和人類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一般都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等,但同時這些資源又都具有脆弱性,易遭到破壞,破壞后無法恢復的不可逆性。因此,在規劃設計時首先考慮的是各種資源的保護措施,保證在不影響其長存性的基礎進行合理的開發,如果發現旅游資源的開發會遭到破壞應堅決的停止開發。旅游景區最嚴重的挑戰,游人增加就會損害景觀本身,帶來很多不利影響,在旅游開發過程中要注重保護,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開發設計。
(2)景觀的特色余。旅游景區品位的高低、品牌的影響大小直接決定于旅游資源的非凡價值,而價值的高低就是景觀是否有特色,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并形成自己的個性特色,景觀的特色是旅游資源吸引力的根本所在。例如曾經席卷全國的“西游幻宮”,因其可創造性和雷同而曇花一現,而深圳的“世界公園”和“錦繡中華”,無錫的“三國城”等由其與眾不同而長久的獨領風騷。所以,景區規劃中應大力強化、提高景觀中有特色、有個性的景點,千萬不要面面俱到,沒有重點,或者所有景點都是重點,這對景區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3)注重美學。在設計中要遵循美學原則,主要體現在自然美與人工美的有機結合。和諧生美應該是景區規劃設計的核心,景區中的旅游資源各具特色、各不相同,單一的組合會使景觀景點顯得單調、無生氣,產生審美疲勞。在景觀設計中應做到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和諧統一。在自然景觀為主的景點中要做到將人工設施有機的融入到自然中,因勢、得體,體現“雖由人作,宛自天然”,如深山藏古寺如何藏而不露,和周圍環境協調。再比如,亭臺樓閣、橋梁等本來是為了實用,為游人休憩的,建筑者就應該按照和諧美的規律,精心設計、建筑、裝飾,或者撰寫楹聯詩文,從而讓它與自然景觀形成統一的整體,構成絢爛多姿、文化品位較高的突出自然美的作用,如泰山的摩崖石刻、廬山三疊泉瀑布的詩句等。
但是目前許多景區的索道沒有顧及到與自然的和諧,大煞風景。而以人工美的景觀為主的古典園林、古建筑、古跡、民俗風情等都要注意如何與自然環境的協調一致,不要產生人工美游離于自然之外的隔閡,例如我國南北園林迥然不同的特色,就直接與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有關,古典園林中的山水林草、建筑等應有機的結合起來,創造出優美的理想的深邃意境,看山似山,看水似水,奇峰怪石方顯自然之趣,“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如四川樂山大佛的修建原來是與自然很協調的一個重要景觀,但是現在在其旁修巴米揚大佛,建“東方佛都”,造成對該景區的生態和文化環境的極大的破壞,極不相稱,何談和諧美。
(4)注重生態平衡。自然生態環境是旅游資源存在的基礎,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沒有良好的自然風景和較高的旅游價值,黃山因人滿為患,土壤板結,構成對植被的極大威脅。景區應該能夠提供優美的風景、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體、和煦的陽光、湛藍的天空、幽幽的鳥鳴等,讓游客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如果大肆修公路、建設賓館等旅游設施而砍伐森林,會引起水土流失,過度克服導致野生動物的生存或者物種的減少,由于排泄廢棄物過多和不合理的處置導致水體污染、煙塵彌漫、海灘污染等,直接影響到生態平衡,從而破壞優美和諧的自然風光。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各種類型的旅游景區先后出現,景區開發經營管理需要一個科學的規劃體系作為有效支撐。文章通過對規劃設計中的相關原則進行分析,為景區規劃設計提供了一些借鑒,在指導景區經營管理,實現景區可持續發展具有推動作用。本文提出的設計原則相對來說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后續發展過程中要不斷的完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規劃設計的積極作用。
[1]李普.耒陽謝維俊紅色旅游景區規劃的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3.
[2]范震宇.哈爾濱市紅色旅游景區旅游規劃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0.
[3]竇博如.黑龍江省鄉村旅游景區規劃問題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0.
[4]黎黎.生態旅游景區規劃研究與實踐[D].天津大學,2011.
[5]羅明義.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旅游景區規劃與開發建設[J]. 學術探索,2008,0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