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杰 張瑩瑩
(1.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44 ;2.開封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但隨著建筑業的迅速發展,能源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工程施工過程,會消耗大量的資源和能源,對環境也會產生突發性甚至持續性的影響。綠色施工作為建筑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和關鍵環節,能夠有效的促進建筑業與社會、經濟及環境和諧統一的發展,是建筑業進一步發展的必然之選。
1.1 綠色施工的概念
《綠色施工導則》中綠色施工的概念:綠色施工是指工程施工過程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先進技術,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與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實現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1]。
1.2 與綠色建筑的關系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綠色建筑的概念: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2]。
將綠色施工與綠色建筑進行對比,發現兩者有一定的關聯但在某種程度上又相互獨立,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時間上,綠色建筑的時間范疇是建筑物的全壽命周期,包括建筑物的決策、設計、施工、運營等多個階段。而綠色施工的時間范疇只是工程的施工過程,是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具體貫徹實施到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因此,綠色施工是建筑全壽命周期的重要組成部分。
(2)內容上,綠色建筑主要提出的是建筑物本身需要滿足的特性要求,即安全性、舒適性及節能環保性等。而綠色施工則主要提出的是工程施工過程應達到的具體要求,即四節一環保。因此,僅通過綠色施工,不一定能夠建造出綠色建筑[3]。
1.3 與傳統施工的區別
控制要素不同是綠色施工與傳統施工最主要的區別。傳統施工僅僅是以使工程本身效益得到滿足的要素作為控制目標,包括安全、質量、工期及成本,有時為了達到控制目標,甚至不惜浪費資源和犧牲環境。與傳統施工不同,綠色施工通過有機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方式在綠色施工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和創新,將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作為另外一個重要的主控目標,在施工準備、材料采購、施工方案、施工管理等環節都進行嚴格的控制和監督,追求社會、經濟、環境的和諧發展[4]。
近年來,我國在綠色施工方面已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綠色施工推進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綠色施工在推進的過程中仍存在著較多阻礙因素和問題。2.1 政策問題
我國自開始推進綠色施工工作以來,政府部門相應的出臺了一些關于綠色施工方面的政策和標準。但這些政策和標準只是以引導為目的而不具有強制性,并不是針對綠色施工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更沒有明確的量化指標。因此,無法規范施工單位的建設活動,從而導致推進綠色施工的速度較為緩慢。
2.2 技術問題
綠色施工的有效發展與應用需要完備的綠色施工技術體系。以傳統施工技術為基礎,并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是綠色施工技術體系的主旨。雖然我國對綠色施工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步深入,但現有的研究工作內容主要側重于綠色施工的內涵、發展現狀、推廣措施、評價方法體系以及應用價值等方面,針對有關綠色施工技術方面的研究則較少。2.3 作用效果
由于在推進綠色施工的過程中仍存在著廣度和深度方面的不足,社會公眾甚至是工程建設參與方對綠色施工的認識仍然不夠充分。尤其是工程實際中,施工企業往往忽視施工階段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具體施工時更不能夠科學完全的運用規范的施工方式及管理組織方法。因此,我國綠色施工的作用效果并不明顯,影響了推進與實施的進程。
有效的發展和推進綠色施工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緊密結合我國現階段綠色施工的發展現狀及特點,分析借鑒國內外推廣實踐過程中的經驗,綜合合理的利用法律、社會、經濟及文化等多種手段,逐步深入分析并解決在其推進的過程中的出現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全面推動綠色施工的實施與應用。
3.1 增強綠色施工意識
環保意識與綠色施工意識的增強過程是相輔相成的。社會公眾只有在其具有較高的環境保護意識時,才能夠正確的認識綠色施工。因此,綠色施工的推廣及應用的成果與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有直接關聯。政府部門應通過多種方式對綠色施工進行廣泛并持續性的宣傳,才能使社會公眾認識、并逐步認可綠色施工。對于工程相關人員則應進行系統專業的培訓教育,進而使他們對綠色施工的認知及應用能力得到提高。
3.2 健全法律法規體系
完善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對綠色施工及其技術的發展有著關鍵性的作用。為了使綠色施工更加良好快速的發展,政府必須設立有關綠色施工的管理部門,并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首先,應結合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并以此為基礎,從而制定出專門適用于綠色施工的法律法規。其次,應根據綠色施工的具體要求,對現有的建筑施工技術規范和標準進行修訂完善,促進更具有針對性的綠色施工的技術規范體系的有效構建,以減少不規范行為[5]。
3.3 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綠色施工評價指標體系不僅有助于對綠色施工方案進行綜合性的評價,還能夠有效的引導、規范施工單位的建設活動,是推進綠色施工發展和應用的重要條件。因此,應根據目前綠色施工在我國的實際發展狀況及特點,基于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具體規定,進一步研究探討綠色施工的豐富內涵,綜合促進多層次的綠色施工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完善,并選擇合理的評價指標。
綠色施工在我國的發展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其推進過程存在著較多的的困難和問題。綠色施工的推進工作是一項涉及廣泛的系統工程,因此,對于綠色施工,政府、工程相關人員及社會各界都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并積極參與。只有進一步有效的增強綠色施工意識,促進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完善,將綠色施工的每一項工作細節都落到實處,才能夠全面推動綠色施工的發展。
[1]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綠色施工導則[J].施工技術,2007.36(11):1-5.
[2]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GB/T50378-2014.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
[3]申琪玉,李惠強.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5,5(21):1634-1638.
[4]杜云興,尚守平.土木建筑工程綠色施工技術[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2
[5]王寶申.綠色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建筑技術,2009,38(6):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