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勁陽 張玉華
(神華寧夏煤業集團金鳳煤礦,寧夏 銀川市 750001)
煤礦企業作為高危行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首要解決的問題是企業的安全問題,煤礦通風與安全監控在生產運行狀況,預測預報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金鳳煤礦設計能力4.00Mt/a,服務年限57.2年,采用斜井單水平上下山開拓方式, 12#、18#煤均為Ⅰ類易自燃煤層,有煤塵爆炸危險性。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并列式,通風方法為抽出式。主要通風機采用軸流式風機,主井、副井進風、風井回風。礦井安裝KJ31N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對各采掘工作面、其它作業地點的瓦斯、一氧化碳、溫度等連續變化的物理量、采煤機、皮帶、通風設施等設備運行狀態進行實施監測監控,井下分站和地面中心站實現遙傳控制功能,各類監測設備與集團公司監測監控系統實現聯網。
在實際運作中影響礦井通風和安全監控有諸多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員工安全管理培訓不足
員工安全管理意識是煤礦企業安全管理重要保障,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員工導致煤礦企業對員工的安全管理培訓重視程度不足,造成煤炭企業員工的安全管理意識嚴重缺乏,加之由于就業制度變化和工資低等因素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專業人才的流失,煤礦企業中對礦井通風和安全監控系統維護人員缺乏。這些因素導致一些礦井通風與安全監測設備一旦發生問題,不能及時進行整改甚至出現無人會修理設備故障的情況,安全監控設施得不到及時維修,很容易造成設備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一些煤炭企業對年輕安全監控人員再教育培訓工作開展不夠,導致年輕技術人員由于工作時間短和經驗不足而不能很快掌握安全監控新技術,影響對礦井通風與安全監控的管理。
(二)礦井局部通風管理不規范
結合礦井通風通道的實際情況,一些通風設備和通風系統存在一些不足而影響礦井內對空氣流量的監測和控制,對礦井通風技術設備安裝、管理以及與配套通風設備不夠協調而不能很好的發揮其應有作用,導致缺乏礦井通風設備或者礦井通風網絡設置不明確。同時煤礦對礦井內部的通風管理缺乏有效管理制度,對通風設備的維修和調試不能嚴格按照技術規范進行,對礦山生產動態信息的采集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針對當前該煤礦中礦井通風的運行狀況進行分析,在通風系統維護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對感應設備傳感器中的一些參數,設備管理人員只是將得到的數據信息作為監控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傳感器工作狀態是否正常,礦井通風監控系統中需要使用一些較為精密的軟、硬件結構,在受到礦井內部復雜環境因素影響,也會發生運行不穩定情況,就有可能產生不準確的數據信息。
(三)礦井安全監控機制不完善
礦井安全管理過程中,礦井通風與安全監控系統功能沒有充分得以實現。雖然當前所用的礦井通風與安全監控系統在功能上具有很大的優勢,不僅能夠較準確對井下作業環境參數進行監測,而且也可以通過一定數據網絡即時將監測數據傳輸到總指揮中心以便進行安全管理,但是由于礦井安全監控機制不夠完善,加之受到設備操作人員專業能力的影響,導致礦井通風與安全監控系統的功能無法正常發揮出來。另外,礦井安全監控系統的安裝過程中,由于對設備使用和維護缺乏統一指導,以及對礦井安全監控機制管理不到位,沒有充分考慮到生產廠家的技術實力,對安全監控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等問題不夠重視,導致在安全監控系統中出現一些不必要的故障未能及時處理而使監控系統不能正常使用,影響了礦井的安全生產。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結合具體的生產實際,建議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一)加強安全管理人員培訓力度
針對當前煤礦企業技術人員普遍不足的現狀,煤礦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情況,要加強對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特別是通風與安全檢測方面的技術人員,同時加強對煤礦企業現有青年技術人員的安全管理再教育,除了參加培訓班等形式外,還可以根據企業實際需要,有針對地聘請專家進行現場教學,進而更好的促進現場安全管理,另外應經常保持礦井通風和安全監控設備維護,加強對維修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維護人員的技能,加強技術人員的交流,不斷提高他們的安全管理水平。隨著煤礦安全生產要求不斷增加,礦井通風與安全監測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技術手段,改善井下作業環境,對井下作業進行實時監控,更好的發揮安全管理人員的作用。
(二)實現礦井通風與安全監控標準化
實現礦井通風與安全監控標準化,需要從員工、企業管理和資金投入三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根據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符合煤礦通風與安全監控質量標準化的管理標準,更好的進行礦井安全監控系統的管理和維護,當監控系統發生故障時需要及時維護和處理。加強對安全監控設備采購實現標準化管理,不僅要在采購時考慮產品質量,而且也要關注生產廠家售后服務。開展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加強礦井通風與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提高安全監控標準化管理水平,進而防止重特大瓦斯事故發生。為了提高煤礦生產效率,保障煤礦安全生產,需要加強礦井安全有效管理,促進煤礦安全生產工作逐步規范化和標準化,促進礦井通風與安全監測系統標準化邁向新的臺階。
(三)完善煤礦生產安全技術保障機制
合理的礦井通風安全技術保障機制是保證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工作。考慮到煤礦生產的實際情況,結合長遠發展目標,選擇科學有效的礦井通風與安全監測系統。規范煤礦生產安全技術管理,對基本操作管理和維護人員明確職責,促進相關人員及時學習和掌握煤礦通風與安全監控系統,實現煤礦安全管理的全員參與。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增強礦井通風與安全監控系統的監測功能,基于煤礦的復雜工作環境,完善煤礦生產安全技術保障機制,不斷加強煤礦生產安全技術設備升級改造,提高各類傳感器的靈敏度及抗干擾能力,滿足礦井生產工作安全管理要求。
總而言之,安全生產和煤礦生產效益息息相關。只有搞好礦井安全生產工作,才能確保煤礦企業的生產活動正常進行。礦井通風與安全監控是煤礦安全生產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對當前礦井通風與安全監控系統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系統分析,提出了加強煤礦通風安全監測管理的改進措施,加強礦井內部的通風管理,確保通風系統穩定可靠,保證煤礦安全穩定發展,促進和實現煤礦企業生產過程的安全管理。
[1]曾超昂.淺談寧夏煤礦礦井通風與安全監控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安全生產與監督,2009(06).
[2]孟振華.淺談礦井通風與安全監控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能源與節能,2014(09).
[3]周良.淺談礦井通風與安全監控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6).
[4]張權正.淺析影響礦井通風安全控制的因素和系統安全管理[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