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志芳 梁 偉 牛福寶
(1.中遠船務有限公司,身份證號:650106198304073024 ; 2 .STX(大連)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066206;3.大連船舶重工集團船務工程有限公司 116318)
我國船舶材料標準化回顧與展望
關志芳1梁 偉2牛福寶3
(1.中遠船務有限公司,身份證號:650106198304073024 ; 2 .STX(大連)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066206;3.大連船舶重工集團船務工程有限公司 116318)
我國造船工業歷史源遠流長,從新中國成立起,我國造船工業便開始有了新的轉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船舶材料也具有了一定的發展歷史。本文主要介紹我國船舶材料標準化歷史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船舶材料 標準化 歷史回顧
我國船舶制造工業已經經歷了120余年的發展歷史,1954年到1956年起,蕪湖、武昌等船廠開始引入蘇聯OCT造船材料標準,并籌建理化試驗室與焊接試驗室。1957年正式啟動標準化工作,標志我國船舶制造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一)創建
我國第一艘萬噸貨船于1960年由江南船廠建造成功;我國第一臺中性低速萬匹柴油機在1965年誕生于滬東船廠;1969年,我國第一艘萬噸巨型油輪于大連船廠建造而成。伴隨這個發展趨勢,我國針對船用材料方面的試驗研究,由船體材料拓展到造機材料。為了順應這一轉變,我國于1961年、1963年、1964年分別成立四個研究所,即:船舶材料研究所、熱加工工藝研究所、船舶標準化研究所以及造船工藝研究所。60年代初期,我國船舶材料標準化工作漸漸有了眉目,當時國內有很多船廠采用蘇聯OCT標準的同時,也采用YB冶金標準。隨著時間的推移,到60年代末,各研究所制定的船舶材料與船舶工藝標準達到了30項,如由船舶材料研究所制定的 901鋼驗收技術條件、成層性評級暫行標準等。我國各船廠采用由蘇聯、德國等國家進口的材料試驗機,有效使船廠試驗設備得到顯著改善。除此以外,我國船舶材料研究所還成功研制出了我國第一臺落錘式試驗機,規范了船舶材料的成分、組織與性能等標準的驗收與復驗,使船舶標準化、環境條件以及船舶材料的質量得到有力保障。
(二)發展
船舶材料的開發與標準化在70年代有了初步發展,主要體現在1970年于江南船廠建造的大型夏比沖擊試驗機以及船舶材料研究所安裝制成的我國第一臺1000噸臥式斷裂試驗機,分別對船舶材料進行動態撕裂試驗研究與雙重拉伸等項目實驗研究。除此之外,船舶材料研究所先后分別從9個國家進口20余臺先進儀器,促進了船舶材料研究所對非金屬材料、有色金屬材料以及防腐材料的研究。如1977年由船舶材料研究所為主的多個單位共同研制的2號環氧涮青防銹漆,鋁殼快艇與鋼殼快艇均已該漆為新一代防銹漆。同時船舶材料研究所已經擁有了一套完善的企業標準,很多船廠也爭相效仿,紛紛建立起與自身工廠相適應的工廠標準,使船舶行業制定的材料與工藝標準提高到40多項。基于這些標準,船舶材料研究所聯合船舶標準所,編制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艦船用鋼及焊接材料標準匯編”。
我國軍用標準化工作在1979年正式起步,沿海大型船廠制造出口船舶以及船舶材料研究的對外開放,都標志著我國船舶材料標準化工作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再發展
由于我國改革開發逐漸深入,船舶在現代工業中已經具有了國際商品的特征,因此在建造過程中,必須采用統一的國際標準,使船舶材料試驗研究得到進一步提升。1981年4月,由43個單位在洛陽成立了全國船舶標準化專業組,標志著船舶材料標準化工作能夠正式脫離試驗課題,進入向國際標準化的發展階段。此外,各大船廠理化試驗室為滿足出口船機的制造需求,紛紛申請到許多國內外船級社對材料性能試驗等多方面的認可,如ZC、GL、LR等。大連船廠采用國際標準的船機建造占全廠的50%,此外,還創建了外商公司,如信譽日本富士貿易公司。
1986年7 月,大連船廠派出一名技術部長,負責監督該廠35CrMo材料的拉伸試驗。全程采用JIS:Z2241金屬材料拉伸試驗法等四個最新標準。在滿足日本標準的前提下進行試驗過程。日方看了試驗過程后,連連稱贊工作正規,質量有保障。這些都意味著我國船舶材料試驗研究工作人員的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也充分顯示了我國船舶試驗研究工作的勞動成果。
由于我國于70年代前所定制的標準許多都是在50年代-60年代采用蘇聯、德國等國家的標準基礎上修改而成的,使用時間長達20多年,標齡較長,水平很低,相較于國外同類標準滯后很多。
我國造船行業在80年代得到了快速發展,有關船舶材料方面的國際標準與行業標準制定了不下百余項,我國第一個 903艦船用鋼技術條件國際軍用標準也在此時期誕生。此外,還有近乎50項標準獲得基于部級科技成果獎。造成行業對這些標準的使用,使我國船舶材料的供貨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促進檢驗技術水平科學化,并且提高了試驗數據的可靠性,進一步完善船舶材料的研制與應用研究,并使其更加系統化。例如:中華船廠建造ICJ船時,對鋼板表面質量進行試驗,確定了非常滿意的成果,同時還成功制訂了《CB=3293/t造船過程中船板表面質量評定及表面缺陷標準》,使我國定性評定船板表面質量朝定量評定的完美過渡。
我國船舶材料標準已經基本趨于完整,主要可分為艦船軋制材料技術標準、艦船用鑄鍛件技術標準、艦船用焊接材料及補焊技術標準、艦船及港工設施陰極保護方面的技術標準、專用實驗方法及檢驗方法的標準五大系列。
我國船舶材料與配套設備發展到2000年時,已經基本在國內立足,船舶建造質量也已經列入先進國際水平行列。但由于鋼材性能、鋼材及其配套材料技術標準等仍舊偏低,因此相較于世界先進水平,明顯有些落后。對此,結合我國的實際生產情況,可進一步改進現有的鋼種,積極研制關鍵材料,提高冶金技術,加大研究力度,進一步提高鋼材質量,促進艦船用鋼發展,使其具有先進性與可比性。
于此同時,還應加強船舶材料標準化國際間的交流,推介國內一些優秀材料與試驗標準,將其列為 ISO標準。在有所需要的情況下,可到標準化發展成熟的國家學習經驗與技術,系統介紹這些國家的標準,如發展了近百年的ASTM標準。
此外,還需根據國外先進技術標準提高船舶材料額試驗標準與檢驗標準;增強船廠標準化工作指導與管理等。
我國船舶材料標準化經百余年的發展,已經打好了扎實基礎。在未來展望中,船舶材料標準化工作一定會在現有的基礎上得到飛速發展。
[1]上海市造船工程學會 2010年學術交流論文/項目匯總[J]. 上海造船,2011,01∶84-92.
[2]劉登良,劉連河. 我國船舶和重防腐涂料十年回顧與展望[J]. 中國涂料,2005,06∶1-3+55.
G322
B
1007-6344(2015)03-03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