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茂偉
(山西省第二建筑設計院,山西長治 146000)
城市新區規劃與開發建設的探討
胡茂偉
(山西省第二建筑設計院,山西長治 146000)
在本文中,首先從城市空間發展趨勢方面、和主城關系方面、和周邊城鎮關系探究了對新區的規劃區域空間,然后從土地利用模式方面、新區交通網絡建設方面以及宜居的人居環境打造方面,提出了筆者的心得。希望本文在為城市新區規劃與開發建設提供參考的同時,也為今后理論探究奉獻自身微薄力量。
城市新區 規劃 開發
最近幾年,伴隨著不斷擴展的城市空間,城市新區也不斷產生。自改革開放伊始,就城市新區而言,其經歷的階段有三個,第一就是開發區,第二就是轉型城市化,第三就是多元化發展。在每個階段中都伴隨不一樣的特征。而在本文中,就基于對城市的建設和規劃,探討下其空間安排以及交通情況、土地使用等問題。
2.1 將城市空間發展趨勢確定出來
對于城市空間而言,其擴大和其沿著良性發展并不是一回事,所以,需要基于整體區域,將其合理的拓展方向確立出來,進而更好的指導新區的健康成長。在規劃的時候,需要對新區周邊的地域重視起來,對其用地功能引起關注,從而使得新區具有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另外,還要重視規劃基礎以及交通設施網絡的規劃,使得其直接銜接于周邊的區域,更好的帶動周邊區域更好發展,也實現規劃的統籌一體化。
2.2 和主城處理好關系
就城市空間而言,其擴展和發展新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也是推動新區不斷發展的源頭力量。就新區而言,其并不能獨立的存在于城市當中,因而,其和主城之間的關系會對自身的進一步發展有著很大影響。所以,在規劃新區的時候,需要將其和主城產業、空間、居住人群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讓其積極的參與到城市發展和轉型中,作為更好拓展城市發展的主動力量。
2.2 和周邊城鎮處理好關系
就新區建設來說,需要結合環保方面和基礎設施方面做好協調,從而使得新區優勢全部發揮出來,另外,就周邊地區而言,如果缺乏城市功能,也能幫助其有所發展。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將周邊城鎮伴隨的設施進行合理的利用,從而更好的帶動它們調整自身功能結構,如此,也使得自身發展的成本得以降低。
3.1 實現土地使用的集約化
在以往發展的時候,很多城市新區都采用了粗放式的發展,如此就使得開發土地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實際建設的速度,這樣,也就不可避免的破壞了城市的環境。如果這種發展模式不及時調整,自然會使得農田得不到相應的保護,生態環境伴隨一定的破壞,進而也不會保障好城市最終的可持續進步。因而,為了使得土地的承載力得以保證,需要在進行土地開發的時候,做好一個統籌的計劃,基于全局角度出發,對其能夠承受的強度進行合理的規定。另外,還要對現有的土地進行盤活,結合其自身功能,逐漸實現其使用的集約化。
3.2 和用地功能有效的發揮出來
就新區而言,在對其進行土地利用規劃的時候,大都會因為功能分區理念而受到諸多影響,因而,很多就采用了模塊化功能的分離手法。在開發初期,有著明確分工的地域和較強的專業,如此就使得城市不同的地區土地有著不同的承擔功能,使得其具有較高的勻質度特征。
為了將用地功能有效的利用起來,基于整體視角,依據功能的分類做好組織工作,而就單塊的建設用地而言,需要結合多種用途進行考慮,使得不僅可以有效配置用地,還可以將它們的功能做好有機的融合,同時也伴隨著相應的變化彈性,也就是講的在對用地進行規劃的時候,有著相應的兼容性。
要想進一步拓展新區,對其公交網絡進行相應的建設十分重要,因為如此不僅可以使得流通效率得以提高,還可以通過交通的發展推進新區的進一步發展,進而實現土地開發和公交的一體化。一般而言,在新區和老區之間,應該設置專用的交通路線并且提供多條交通道路。拿某市而言,其在規劃新區的時候就關注了規劃交通,不僅設置了多條主干道,還基于全市視角,統一規劃了交通線路,如此也就使得新區伴隨了完善功能的交通系統,進而滿足了其更好的發展,也為其帶動周邊區域發展提供了條件,以較低的成本取得了較高的受益,推進了新區和城市一體化發展的進程。
就城市而言,需要為居民提供具有合理的布局和充足數量的綠地等。而具有了完善的交通網絡,就能將優質的服務提供出來。所以需要結合新區環境實際,基于自然理念,來對城市的景觀進行設計,進而將自身的地域特色發揮出來。在進行城市新區規劃的時候,應該從生態的視角出發,重視生態整合,比如空中花園的建立等等,如此就能為人們提供出來一個相對適宜的居住環境。
另外,在規劃新區的時候還需要將一定的空地留出來,從而進行建設綠地。而就老區而言,其在進行城市改造的時候要充分的結合新區,通過綠化建設來使得本來的城市形象能夠得以改造,比如說大連,其在建設市區的時候就增加了一定的綠地建設,同時杭州市等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就中國而言,其具有著較高的人口密度,雖然對人均占有綠地面積還不能明確確定出來,但是在新區用地時還是需要有著一定的綠地規劃。
需要將新區所在地中伴隨的人文因素充分挖掘出來,對其周邊地區的生活模式及風俗特色等進行研究,將其和新區之間的結構構建出來。對環保設施體系進行完善的規劃,從而能夠對城市中伴隨的各類污染諸如廢水廢氣等進行及時的處理,使得環境標準能夠達標,為人們提供一個潔凈的城市。
總而言之,就現代的城市新區而言,不論是對其的規劃還是對其的建設,對城市都有著相對較大的影響力,其可以說是代表城市對外窗口的標志力量,因而其在定位城市的功能以及對結構布局進行相應優化方面有著十分積極的推動性力量。所以,就城市而言,需要重視對自身新區的規劃以及對新區的相關建設,尤其是要將新區的功能基礎以及新區的產業布局地基做好,要重視對新區的生態規劃以及對新區的生態建設,從而更好的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使得城市能夠始終可以以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步調發展下去。
[1]邊經衛.對城市開發與控制若干問題的思考[J].城市規劃,2014,18(21):891-892.
[2]郭建.孫惠蓮.城市規劃中公眾參與的法學思考[J].城市規劃,2015,06(07):112-113.
[3]呂維娟.楊陸銘.李延新.試析城市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相互協調[J].城市規劃2013,11(15):37-38.
G322
B
1007-6344(2015)12-0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