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明
(身份證號:310102196912260816,江蘇 鎮江 212000)
對城市規劃中工程規劃的分析和研究
孫玉明
(身份證號:310102196912260816,江蘇 鎮江 212000)
城市規劃各項目標的完成程度與工程規劃是否合理密切相關。科學的工程規劃能夠使城市的功能得到更有效的發揮,使城市生產、生活以及生態環境協調一致發展,并能夠打造城市個性化的特征,本文通過探討了工程規劃的意義、原則以及具體內容,深入挖掘其在城市規劃中的重要地位。
城市規劃 工程 分析 研究
城市規劃對城市的建設和成長具有重要深遠的意義,其規劃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城市的未來管理和發展。建筑工程規劃作為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建設中占據著重要的比例,是城市發展程度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科學的工程規劃不僅有利于建筑工程自身功能的發揮,而且能夠保障城市生活的正常運轉。
1、能夠體現城市的整體特征
受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每個城市都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特點,這些特點大多能從其建筑物的分布和整體構建風格中得以體現。例如省會城市一般是該省的經濟中心,建筑物的風格多呈現現代化的特征,工程規劃以促進經濟增長和方便貿易交流為主要目的;而有些城市主要是以旅游業為主,建筑工程規劃時更多考慮自身藝術性以及創意性,以加強城市的個性化特征。
2、能夠使城市土地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建筑工程規劃主要針對城市土地用途而作出的科學計劃,建筑工程的規劃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城市功能能否有效發揮。一座城市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其中的綠地面積,公共生活基礎設施以及其他功能性區域的合理布局能夠使有限的空間發揮更高的容納能力,從而延長城市的生命力。合理的建筑工程規劃,能夠改善城市的整體面貌,形成協調的城市景觀布局,同時結合城市的總體發展戰略目標,達到城市對土地功能規劃的要求。
3、能夠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城市規劃的目標不僅包含著經濟增長,人文環境和諧,還涵括著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生態環境的保護和自然資源的合理配置為基礎。建筑工程規劃對生產活動,生活區域以及綠化地等功能性區域的合理整體布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減少生產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以及噪音對人們生活產生的負面影響,使城市中的生產,生活以及環境資源能夠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
根據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城市規劃在編制過程中對城市的功能定位、發展要求以及環境資源的保護等都有特定的標準。工程規劃是對城市總體戰略規劃的具體落實,其科學合理的實施能夠使城市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得到維護,優化城市發展質量。因此,嚴格遵守規劃的原則,能夠使工程的總體方向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
1、依照城市戰略規劃編制工程規劃
工程規劃的方向和目標應當是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引領下制定的,其工作都是為了城市的功能更好地發揮而開展的。在工程規劃的具體實施上,對城市用地的使用和布局的決定應當經過當地城市規劃主管部門的仔細審核和評估,以使總體規劃到局部實施落實一致,依照順序和步驟進行,減少不合理的建筑工程,使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為城市規劃的完成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避免將來因工程建設不合理造成的無謂損失。
2、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
城市規劃的出發點和基調應當是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的,只有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運用到實踐中,才能保持城市發展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工程規劃在編制時必須要考慮自然環境與城市生產、生活等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在自然景觀、歷史文化遺址等的保護與經濟活動建設出現矛盾時,要注意協調兩者的發展,不可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環境保護。
3、保護和構建城市個性化特征
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城市規劃大多呈現大同小異的現象,伴隨經濟的發展逐漸失去自身特色。面對我國眾多城市趨向同樣特征的現狀,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應當對工程規劃的建筑風格以及空間藝術引起重視。我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每個地區都有自身獨特的歷史內涵和韻味。城市的個性化建設是維持自身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重要動力,其與經濟的發展并不是相悖的,如果運用得當,反而能夠成為經濟發展的有力武器。
工程規劃管理的具體內容因城市實際情況不同而異,隨著城市發展速度和要求的不斷提高,建筑間距、城市地下空間開發、綠化率以及建筑密度等成為工程規劃管理的重要方向。
1、建筑間距的控制
建筑之間的距離應當嚴格地被控制,因為建筑間距和道路交通、衛生以及消防安全息息相關。建筑間距不宜過小,日常交通的正常運轉需要足夠的空間,再加上城市人口密集,在出現類似火災或疾病傳播等重大隱患時,過小的建筑間距不宜救援和疏散活動的開展,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不利于城市居民的居住安全。并且,建筑過于密集不利于房屋光線的采集,給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不便。
2、城市地下空間開發的控制
由于經濟不斷發展,城市近年來大多出現用地緊張的情況,因此,地下空間開發成為城市滿足用地需要的常用方式。對于地下空間開發的規劃應當嚴格按照城市《技術規定》的相關內容進行執行。地下建筑物的離界間距不得超越建筑紅線,必須保證建筑質量安全,防止對地下空間的開發造成的地面坍塌以及地下水資源的破壞或其他地質災害的發生。
3、綠化率的控制
綠化面積在城市工程規劃中的比例應當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此達到維護城市生態環境改善以及居民生活環境質量得到保障的目的。綠化地的建設應當落實到實處,絕不可走形式主義。城市規劃主管部門在制定具體規劃時,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不可為增加經濟用地而減少綠化地,應當根據生產和生活用地以及綠化地之間的關系合理規劃各個功能地區的分布,以達到協調的效果。
4、建筑密度的控制
土地的承受力是有限的,但由于一些無良的用地開發商過分追求經濟效益,無視土地容積量和承載力,盲目增大建筑密度,以致給居民生活和城市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因此在工程規劃中,相關部門應當嚴格控制建筑密度,根據相關規定,實行有效的監管。
城市規劃與工程規劃應當遵循嚴格一致性,工程規劃的制定始終是為了城市功能更好地發揮而服務的。在工程規劃中,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標準,根據每個城市實際發展的需要科學合理地進行布局和風格建造,從而促進城市各項功能的順利發揮。
[1]王荻. 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與城市規劃的關系研究[D].同濟大學,2007.
[2]吳選忠. 新形勢下城市規劃中電信工程規劃的變化與對策[J]. 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4,03:306-308.
[3]張富華. 關于城市市政工程規劃編制辦法的分析[J]. 門窗,2015,06:255.
TU7
B
1007-6344(2015)12-0157-01
孫玉明(310102196912260816),1969年生,男,漢族,上海人,研究方向:工程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