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會
(寧夏路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寧夏 銀川 750004)
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基層施工質量控制
張新會
(寧夏路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寧夏 銀川 750004)
根據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要求,文章從原材料控制、配合比優化、施工準備、拌和、運輸、攤鋪、碾壓、養護等方面詳細闡述,只有規范施工操作,注重細節管理,強化作業人員質量意識,才能確保工程質量。
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 基層施工 質量控制
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基層是路面結構層的主要受力承重層,作為一種較為成熟的施工工藝,已廣泛的應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結合近年來我國公路施工中遇到的質量問題及所采取的措施,現就對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基層施工工藝和質量問題談幾點認識。
1構成水泥穩定碎石的材料主要是水泥、碎石、礦粉、石屑等材料,無需其他任何特殊材料,因而料源廣泛,適用范圍廣。
2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基層施工工藝簡單,機械化作業程度高,可形成規范化流水作業,施工速度快、工期短、質量穩定。
3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基層為半剛性結構層,具有板塊效應,因而其受力性能好,可廣泛應用于中交通道路和高速公路上。
4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基層的施工質量受碎石質量的影響較大,易產生干縮和冷縮裂縫。
(一)、原材料質量控制
1為加強碎石質量控制,應在碎石料場設臨時試驗室,配備試驗檢測人員及相應檢測儀器設備,從源頭控制碎石材料質量。同時對成品碎石的加工實行質量監控,碎石加工場現場檢測合格后方可裝車運至拌和站。
2料倉內必須設置排水縱坡,四周設置排水盲溝,分隔墻端頭設置排水溝,上面用鋼篦覆蓋,通過完善的排水系統將水排出場外。
3進場碎石采用分層卸料,整體呈梯形臺階狀堆放,拌合站對碎石料倉均進行搭棚遮蓋。為避免施工灰塵掉落污染,對料倉材料堆放區進行了篷布遮蓋,同時對施工時外露的部分碎石每天進行兩次高壓水洗。
4拌和站進口處設置洗車區,對進場車輛輪胎進行清洗,避免二次污染。
(二)、配合比優化
為提高底基層、基層施工質量,必須對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進行優化,使優化后級配曲線整體呈S型。級配優化后的混合料,施工時離析少,芯樣密實,整體性好。
(三)、攤鋪
1、攤鋪前準備
施工前認真整修路槽,專門設置水車一輛、平地機一臺、壓路機一臺,并由專人負責進行路槽處理。為了避免碾壓時邊緣變形塌肩,追求邊緣線型美觀、棱角分明,采用與底基層、基層等厚的國標槽鋼作為側模,并對槽鋼采取加強支護:每米設置1根三角支撐,采用直徑22毫米的鋼釬固定,槽鋼端頭搭接處斜向使用地錨和木桿支撐,相鄰接頭各焊接一根圓鋼,對齊后使用木楔擠緊,以確保模板接縫平整、位置穩固,線形直順,并由專人負責檢查支護鋼釬的穩固。施工前進行技術交底,明確現場作業人員崗位職責和分工,定崗定責,將施工標準化落實到每一位作業工人。
2、混合料拌和
在正式拌制混合料前,先調試廠拌設備,使拌制的混合料的材料組成、含水量等都達到有關要求。每天開始攪拌之后,出料時取樣檢查是否符合配比,進行正式生產之后,每1-2小時檢查一次拌和情況,抽查其配比、含水量、水泥劑量。高溫作業時,早晚與中午的含水量有區別,按溫度變化及時調整。中午高溫時段實際拌和時的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提高0.5%-1.0%。
3、混合料運輸
混合料運輸車在拌和樓裝料時,分三層“品子形”裝料,即拌合樓每卸一斗混合料,汽車挪動一個位置,等一層放完后,再逐次進行第二、三層放料,減少粗集料在車廂集中,可以有效改善因裝車引起的離析。運輸車輛在裝料前由專人負責將車廂內清洗干凈。混合料運輸車輛采用蓬布加以覆蓋,以防雨防曬、減少水分蒸發和防止混合料受到污染。為保證在運輸過程中混合料減少水分損失,特別是料車表面的水分損失,拌合站設置噴淋裝置,料車必須用水噴淋并保證篷布潮濕后方可離開拌合站上路。運輸過程由專人指揮交通,在運輸便道道口處設立交通指示標志,車輛按照指定線路行駛。施工現場設置指定掉頭區,安放車輛掉頭指示標志。混合料運輸至現場后,在等待期間不得提前掀開篷布。
4混合料攤鋪
1)攤鋪速度一般為1.5-2m/min。 松鋪系數經過試驗確定。
2)攤鋪機的螺旋布料器應緩慢、勻速、不停地轉動,當布料器至少應有2/3埋入混和料中,再開始行走攤鋪。在攤鋪過程中盡量減少料斗收合次數。
3)調整攤鋪機螺旋高度,并在中間輸料器位置增加16厘米寬,1.6米長的擋板,有效減少了混合料攤鋪過程中的離析現象。
4)為避免豎向離析,擋板前和側面加厚膠皮,能有效防止大顆粒滾落。
5)在攤鋪過程中技術員應隨時檢查基準線的準確性,保證基準線的準確位置,防止因人為或機械碰撞,使基準線產生誤差,造成攤鋪厚度出現錯誤。
6)攤鋪后,施工人員盡量避免隨意在鋪筑面上踩踏。
7)攤鋪機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攤鋪效果,減少混合料鋪筑過程中產生離析,現場有專人負責處理表面離析現象。
5、碾壓
1)碾壓時嚴格按設定區域壓,避免漏壓、過壓。每40-60米設定為一個碾壓區段,沿45度角用石灰撒分段標識線,碾壓時嚴禁壓路機超線。在兩側邊緣10cm處灑碾壓導向線,避免壓路機強振擠壓側模,確保側模穩固。
2)現場劃分初壓區、復壓區、終壓區等碾壓分區,并用標示牌明確碾壓段落。現場設置碾壓計數牌,由專人負責記錄碾壓遍數,確保碾壓質量。
3)重點控制底基層邊緣部位的壓實質量:采用3T小型雙鋼輪振動壓路機進行邊緣碾壓,保證邊部模板處混合料密實飽滿,再采用13T英格索蘭雙鋼輪壓路機進行穩壓,確保壓實效果。對于外側因設置擋墻無法碾壓的部位,采用電動振實夯夯實。碾壓完成后,對模板接縫處灌入水泥凈漿,使之充分滲透。經過以上方法處理后,底基層邊緣密實堅固、棱角分明、線型美觀,壓實效果明顯。
4)壓路機碾壓時,遵循先靜后振、先慢后快、由低到高的原則在單幅全寬內進行碾壓,并及時調整、控制混合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值。碾壓過程中均勻行使,嚴禁在工作面上掉頭和急剎車。碾壓結束需臨時停機時,必須停在外側邊部。
5)現場配備小推車、10cm孔篩子,在碾壓過程中,如有“彈簧”、松散等現象及時換填新混和料處理,使其達到質量要求。
6)為保證平整度,設專人在壓路機靜壓后用三米直尺檢測平整度,對不合格的地方及時處理。每個碾壓段碾壓結束后,立即用灌砂法檢測壓實度,壓實度達不到規定要求時,進行補壓并盡快完成。
7)碾壓完成后,若局部有粗集料集中現象,立即噴灑水泥稀漿,固結底基層表面,減少骨料松散的隱患。
6、養生
每一段碾壓完成以后立即采用透水土工布覆蓋養生。土工布每道間搭接30cm,用專制砂袋壓住搭接部位。土工布必須連同邊部側面包裹。土工布覆蓋3h后,用灑水車進行灑水養生。前3天保證漫水養生,灑水車在養生段落另一幅行駛,從側面像養生段落上方灑水。
養生3天后到7天內始終保持水泥穩定碎石層表面潮濕狀態。若不能及時鋪筑上層,仍覆蓋灑水養生。養生期不少于7天,養生期內封閉交通,禁止通行,設專人進行管制。
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底基層、基層都采用水泥穩定碎石,施工工藝也叫成熟,但如何保證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基層的質量,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因從進場原材料、混合料配合比以及施工工藝中嚴格控制,并不斷優化,隨著機械設備的改進和提高,施工質量也越來越容易控制,相信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基層將會在我國公路建設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1]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
[2]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3]《寧夏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管理指南(路基路面)》
TU75
B
1007-6344(2015)12-02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