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偉
(大連正信建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機械成孔灌注樁施工質量控制
孫 偉
(大連正信建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本文針對鉆孔混凝土灌注樁的質量問題成因,提出了具體的施工控制措施,保證了機械成孔混凝土灌注樁的成樁質量。
灌注樁 混凝土灌注 導管 清孔
機械成孔混凝土灌注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程部位,是主要的隱蔽工程。在施工工作中受到了很高的重視,要求操作人員有較高的責任心和實際工作經驗。各工序嚴格檢查,對施工中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要做到心中有數,防患于未然,然而百密尚有一疏,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采取對策,妥善處理,以杜絕質量隱患,減少經濟損失,根據自己的實踐從以下幾方面說明質量控制的方法。
沖擊鉆孔和回轉鉆成孔等均可采用泥漿護壁施工法。成孔是混凝土灌注樁施工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其質量如控制得不好,則可能會發生塌孔、縮徑、樁孔偏斜及樁端達不到設計持力層要求等,還將直接影響樁身質量和造成樁承載力下降。因此,在成孔的施工技術和施工質量控制方面應著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采取隔孔施工程序
鉆孔混凝土灌注樁是先成孔,然后在孔內成樁,周圍土移向樁身土體對樁產生動壓力。尤其是在成樁初始,樁身混凝土的強度很低,且混凝土灌注樁的成孔是依靠泥漿來平衡的,故采取較適應的樁距對防止坍孔和縮徑是一項穩妥的技術措施。
2、埋設護筒
護筒采用δ=5mm鋼板制作,內徑大于設計樁徑0.20m。采用挖埋和振動下沉相結合的方法埋設,原則上保證護筒進入原狀土 50cm,護筒頂面高出地面50cm以上。周圍0.5~1m內用粘土回填夯實,頂面鋪墊石碴。為避免護筒在吊運中變形,護筒焊接臨時鋼管“十”字撐。護筒定位準確,頂面中心誤差不大于5mm,傾斜度不大于1%。
3、確保樁身成孔垂直精度
(1)、安裝鉆孔機的基礎如果不穩定,施工中易產生鉆孔機傾斜、樁傾斜和樁偏心等不良影響,因此要求安裝地基穩固。對地層較軟和有坡度的地基,可用推土機推平,在墊上鋼板或枕木加固。
(2)、為防止樁位不準,施工中很重要的是定好中心位置和正確的安裝鉆孔機,用汽車吊將鉆機鉆頭與護筒中心在一垂線上,以保證鉆機的垂直度。鉆機位置的偏差不大于2cm。對準樁位后,用枕木墊平鉆機橫梁。
4、成孔檢查及清孔
鉆孔達到設計標高后,對孔深和孔徑進行檢測,符合要求后方準清孔。孔深采用測繩進行測量,測繩必須經常進行校正、修訂,以保證測量準確。孔徑采用探孔器進行檢測。清孔采用抽漿方法,并保證水頭高度,防止塌孔。清孔后孔底沉渣不大于50mm。
鋼筋籠制作,按設計圖紙進行下料、在地面分段制作綁扎好后,用人工配合吊機吊裝,并用電焊連接。 在制作鋼筋籠前認真閱讀設計圖紙,核準鋼筋型號規格。 鋼筋籠的主筋與加強箍逐點焊接牢固,螺旋箍筋與主筋適量點焊,必要時,加強箍加設支撐筋,確保鋼筋籠在運輸、吊裝時不扭曲、不變形。主筋保護層的支撐耳筋設于加強箍附近與主筋焊接牢固,并于四周均勻布。鋼筋籠采用汽車吊進行吊裝就位。鋼筋籠的碼放、吊裝,應有兩點以上吊點。同時,要注意鋼筋籠能否順利下放,沉放時不能碰撞孔壁;當吊放受阻時,不能加壓強行下放,因為這將會造成坍孔、鋼筋籠變形等現象,應停止吊放并尋找原因。如因鋼筋籠沒有垂直吊放而造成的,應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偏斜而造成的,則要求進行復鉆糾偏,并在重新驗收成孔質量后再吊放鋼筋籠。鋼筋籠接長時要加快焊接時間,盡可能縮短沉放時間。
1、初期灌注。導管底端距孔底高度可根據樁徑大小、隔水栓塞大小加以確定,一般控制在30~50cm,樁徑小時取大值。漏斗內砼的初灌注量必須滿足初灌時導管底部一次性埋入砼中1.0~1.5m。初灌量過小會造成脫管現象、底管口砼離析,造成斷樁等事故,影響成樁質量。開始灌注時盡量準備足夠的砼,砼下降產生的巨大沖擊力可將孔底泥漿泛起,從而帶動孔底沉渣返出,減少樁底沉渣厚度,提高樁的承載力。因為根據巖土有關理論說明:孔底的沉渣厚度少許的減少,則樁承載力將大幅度的增加。在灌首批砼之前先在料斗內放入 0.1~0.3m3與砼標號的水泥砂漿,然后再放入砼,水泥砂漿起潤滑導管作用。在首批砼順利下滑至孔底后,立即檢測導管內外的砼高度,檢查導管是否埋入砼中,合格后應繼續向漏斗加入砼,轉入中期灌注,要確保砼灌注的連續作業,使砼和泥漿一直保持流動狀態。
2、中期灌注。在中期灌注過程中,應勻速向漏斗內灌注砼,若突然灌注大量的砼,導管內空氣將不能立即排出,會導致堵管。在灌注時需適當提升串動導管,串動導管時嚴禁碰撞鋼筋籠,以防鋼筋籠有上浮或下沉。串動導管作用:有利于后續砼的灌注。因為砼在導管內停留時間長,骨料滯留在導管中,使砼與管壁摩擦阻力增強,其流動性將變差,易造成上部砼下落困難,從而發生堵管;有利于提高砼密實度,保證成樁質量。串動導管可將砼擠入樁周圍孔壁中,起到提高樁側阻力的作用,另外也加大了砼與鋼筋籠的握裹力。在灌注過程中要及時拆卸導管。因為若導管埋深過大,將導致已灌注砼流動性降低,導管外砼對導管內砼的負壓力增高,灌注超壓力降低,使砼在導管內不易下落,若埋管過淺易造成斷樁。據實際經驗導管插入砼面深度以 5.0~6.0m為宜,導管串動幅度以 1.0m左右為宜。在灌注過程中,應經常用測錘探測砼面的上升高度,以正確判斷砼的埋管深度,從而準確拆卸相應長度的導管,保持導管的合理埋深,以降低導管外砼對導管內砼的負壓力,提高其超壓力,使砼在導管內順利排出。拆卸導管時應盡量縮短作業時間及砼在導管內的停留時間,以防堵管。拆卸下的導管應立即清洗干凈。
3、后期灌注。在灌注砼的后期,由于導管內砼柱高度減少,超壓力降低,而導管外泥漿的稠度、比重卻增大,容易出現砼上升困難,因為砼必須以大大超過泥漿的反作用壓力才能將孔內的泥漿擠壓出孔口,在實際施工時,可采取人工扒撥部分沉淀物等方法,使砼灌注順利。要控制好最后一次砼灌注量,避免浪費砼材料。砼超灌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確保鑿除浮漿后樁頂砼達到設計強度,實際施工可制作簡易打撈工具撈取砼樣以控制好砼超過高度,為防止樁頂空心,在灌注結束后,導管拔出砼之前應串動導管,幅度不超過50cm,并且導管提升速度要慢。
在灌注樁施工過程中,提高灌注樁的質量需要建筑施工、監理、驗收各個環節共同協作來保證。成樁的質量關系到整個工程質量,絕對不能忽視。
TQ172
B
1007–6344(2015)01–0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