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瑤 周永恒
(1.大連天工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2.大連六環景觀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淺析住宅建筑設計要點
徐 瑤1周永恒2
(1.大連天工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2.大連六環景觀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住宅建筑是藝術創作與科學技術的結合體,具有物質、精神雙重屬性。在建筑設計中設計原則與結構體系決定建筑設計的發展。本文根據住宅建筑設計原則及建筑結構體系等建筑設計的影響,對二者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及分析。
住宅建筑 設計原則 結構設計
住宅建筑是由若干單體空間有機組合起來的整體空間。它是藝術創作與科學技術的結合體,不僅要滿足人們生活、工作、娛樂等物質功能需求,而且要滿足人們精神、美觀要求。因此在設計住宅建筑時,要嚴格遵循建筑設計的重要原則,同時要了解和掌握建筑的結構體系。因為二者對住宅建筑起到決定性作用,是住宅建筑設計的基礎。有機結合設計原則與結構體系,才能構建具有物質、精神雙重屬性的精品住宅建筑。
1.1 整體性和綜合性設計原則
整體性設計原則是把要設計的建筑作為由各個組成部分構成的一個整體來全面研究整體的功能、構成及其發展規律,從整體與部分相互依賴、相互結合、相互制約的關系中揭示系統的特征和運動規律。綜合性設計原則是指對任一系統的研究,必須從它的要素、結構、功能、相互關系、歷史發展等方面進行綜合地考察,在綜合的過程中把分析有機地給合起來,從綜合出發,在綜合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再回到綜合。每一層次分析的結果都要反饋到上一層次的綜合去與整體進行比較,按照比較的差異從新進行分析、修改、整合,使部分與整體達到高度的統一。
1.2 聯系性和動態性設計原則
聯系性設計原則要求在建筑設計中要考慮到相互聯系的諸多方面,不僅要考察研究對象這個系統本身的各個方面,還要考察系統的環境。環境是系統存在的外部條件,系統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環境中發生、維持和發展的,與環境中其他系統有著種種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這種相互作用包括:環境給系統提供的資源和壓力、系統給環境提供的功能和污染。動態原則就是要探索系統的內外聯系及系統發展變化的方向、趨勢、活動的速度和方式,還要探索系統發展的動力、應用和規律。對于建筑設計來講尤其要立足現在,兼顧未來,把握時代的發展方向。
1.3 有序性設計原則
高層系統是由低層系統組成的,低層系統對高層系統具有構成性關系,同一層次的系統之間存在相干性關系。因此,系統都是有序、分層次的,是層層相關的結構關系,而且層次越低,結合度越強;反之層次越高,結合度越弱。結合度遞減,層次結構更加穩定,由此可見,使用房間對功能區、單體對群體、基地對環境都具有構成性關系,其結合度應遞減方能促進結構和功能的穩定。如果一個功能區過于依賴于它的上層系統,一旦上層系統中某個環節遭到破壞勢必會影響到它的使用功能,甚至會癱瘓。因此,正確地確定各部分的關系,有效地進行功能分區,合理地組織各種流線和空間序列,是建筑設計中應認真對待的重要環節。
1.4 結構性和最優化設計原則
結構是要素在關系作用下的結合方式,是性能的載體,普遍地存在于事物之中。結構決定性能,性能表現可以反作用于結構。要素是結構的賴以結合者,要素運動的穩定與否、發展方向將影響結構的穩定與否和方向。關系是將要素連接起來的作用,是構成系統的紐帶,關系質和量決定結構性能的穩定性。因此,必須了解它的結構,遵循結構性設計原則。同時系統形成的過程實際上是差異整合的過程。差異的事物能夠整合在一起,它們之間必定有同一性,相互需要、相互支持、優勢互補,這是整合的前提和基礎。要通過差異的整合使建筑的各個部分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激發出正的整體效應,促進“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就必須注重最優化設計。
2.1 結構設計
結構設計是住宅建筑設計的主要內容。依照時間的順序,結構設計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結構方案部分。在這一部分,要明確出建筑的結構形式。因此,我們要明確建筑的重要性、樓高、類型,以及建筑該有的抗震烈度。第二,結構計算部分。這部分我們要計算板的計算跨度,鋼筋的搭接長度等需要計算的內容。且在計算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房屋的結構、地震防火安全參數。第三,施工圖的設計部分。要明確房屋的結構和它的設計特點,以畫出房屋的結構平面圖、屋頂結構設計圖。
2.2 關于結構設計的方法
在結構設計中,有五個主要領域。繪制的結構計劃,大樣本的細節,樓梯和基本的建材,屋頂結構圖。結構計劃提請注意一個問題。軟件建模的結構。由于結構的軟件建模的負荷計算軟件。所以,你可以對你的設計進行測試,其確保它的安全性。在建筑抗震設計裂縫控制為Ⅶ度及以上,務必在建模時,使用相關技術軟件。屋頂結構圖應注意不同類型的建設,使用梁板跨度大的建筑板或是跨度大的折板。科學的圖紙和設計要求設計師必須有一定的空間概念,可以使得建筑圖、設計意圖有著極高的理解性。在繪圖的時候,必須確保施工細節是準確的。并在保持建筑特色的情況下,確保結構受力合理,施工方便,為滿足建設要求中橫梁設計科學程度,設計的時候,應該合理地控制好橫梁的高度。并且保證上下樓層的橫梁位置能夠一致。
2.3 關于結構設計的原則。
第一,以人為本原則。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設施,它們有著一個共同點。為他人服務。所以,在建筑設計中,人們希望它的設計師的最低層次原則是。為我服務。由于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質量在不斷上升,并且許多居民的夢想是使城市生活具有大自然的特色。所以,設計師的設計不僅應該符合地段內土地和環境的標準,還應該使得建筑更富于生態型的特點。
第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原則。由于資源的緊缺,氣候的惡化使得‘綠色、環保’是當今時代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各行各業發展的大前提。所以,住宅建筑的設計業必須得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在發展的同時不損害大自然,從而進一步實現人類和大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為此,建筑設計師在對房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不可以忽略該地區的自然環境狀況。不能使建筑破壞絲毫的植被、河流或是其他自然的景觀。更不能用利益最大化的借口,開山毀林。
第三,剛度適中的原則。房屋的結構必須有著高標準,從而確保房屋的安全性能。但是關于剛度的把握,設計師們往往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倘若房屋的剛度太大,那么房屋的適應性能就會降低。例如。如果有較大的破壞性事件發生,而恰巧房屋的剛度太大,高于其實際標準,那么造成了房屋的結構不可以釋放巨大的壓力,也就不能向外界傳遞壓力,從而使得了房屋局部被毀掉。所以建筑的局部被毀滅后會給整個建筑帶來毀滅性的傷害。但是,如果房屋的剛度值太低,則會使得房屋具有很強的變動性,這樣的性能可能給房屋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堅持剛度適中的原則,是每個房屋設計師工作應有的原則。
第四,多方面保護房屋的原則。在房屋被付諸實踐后,建筑的結構因為受到外界突發事件的影響,使得房屋的整體有著應對外界刺激的作用。所以,如果房屋在某一方面的保護作用有著弊端,那么這個弊端則會影響整體,使得整個建筑受到威脅。
建筑設計是住宅建筑賴以存在的先決條件,同時在建筑設計中設計原則與結構體系決定建筑設計的發展。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住宅建筑已經進入轉型發展時期,不僅要滿足經濟功能,還要美觀功能,作為設計者,只有不斷的完善和提升設計水平,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促進住宅建筑設計的不斷完善。
[1]李磊,朱浩,張立福. 淺談住宅建筑設計[J]. 職業技術. 2006(04)
[2]孫貴文,馮俊捧. 新時期住宅設計的理念[J]. 山西建筑. 2005(15)
[3]曾耀輝. 淺談住宅建筑設計中存在的問題[J]. 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2)
TU7
B
1007–6344(2015)01–01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