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睿
(大連建筑設計研究所有限公司 116011)
淺談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方法
方睿
(大連建筑設計研究所有限公司 116011)
文章介紹了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問題及特點,并結合規劃、建筑、景觀各專業的基本特點,以居住區空間形態為整個設計過程的基礎,對居住區設計步驟與設計方法進行分析。
城市;居住區;景觀規劃;設計方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從最早的集體住房到單位的分配住房,然后再到住房的商業買賣,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過程。在居住區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每個設計環節都存在相互作用的關系,每個設計節點都不能作為設計過程獨立進行。但目前的規劃設計步驟環節中還存這樣的問題,比如規劃、建筑和景觀的三段式設計,分階段的完成讓整個設計從知識體系結構上就不具備完整性,最終產生的存在很多設計上的缺陷。
現代居住區規劃設計中存在一個共同的特點:目前居住區規劃設計主要以規劃、建筑與景觀三段式設計步驟為特點。這種設計特點存在著一些問題,設計本身應該是建立在一個完整規劃研究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全面的考慮問題及解決問題。這種三段式設計方法,使設計本身缺乏完整性,由于設計過程中各規劃與設計專業存在著差異性和片面性,導致規劃設計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從而使設計師不能創造出一個優良的居住區環境。
2.1 創造一個安全寧靜的交通環境
動與靜的分區、人與車分流是小區交通規劃的理想目標。為了達到此目標,可采用了外圍車行、內部人行的規劃結構。通過對小汽車和消防與救護等車輛在社區內部軌跡和停車位的精心設計,是向高品位社區環境邁出了成功的一步。車庫出入口可布置在小區入口處,進入小區的小汽車很快就能進入地下車庫。如果有直達車庫的住宅電梯給車主以身居別墅的感覺。消防緊急通道與主干道形成環狀道路系統,便于緊急救護、消防或搬家等機動車輛的順利通行。社區入口附近設地面車位,便于來訪客人和臨時停車。
2.2 設計出休閑、舒適的環境
在居住區內部活動時間最長的要數老人和兒童。除社區的無障礙設計外,還為不同年齡層次的居民提供了不同品位的休閑場所。
在景觀設計中,應注重結合綠化來構筑社區的休閑系統。通過鋪設彩色步道,建設觀賞水系、戲水池,設置座凳、花壇、小品等,使整個居住區形成一種適宜交往、娛樂、休息的交流及放松場所。為了滿足兒童嬉戲的需求,庭院中還設置了草坪、花架、灌木及石桌等,既為兒童們創造了一個舒適、安全的活動場所,又可適應不同層次居民的休閑需求。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及質量的提高,人們對住宅的認識已從“面積越大越好”、“房間越多越好’,轉向對住宅功能的齊全、性能的提高和品位的追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動與靜分區設計
主要以起居廳作為整個家庭活動的中心,體現著主人的地位、興趣和生活品位。室內做到明亮、尺度適宜、視野開闊。客廳餐廳和廚房等功能空間組織靈活、給人以舒適的心情和良好的視覺感受。門廳不僅作為換衣、脫鞋、儲物的空間,更應發揮協調不同功能區的作用。主臥室功能空間完整,尺度適宜,符合現代居民的生活方式。
3.2 廚衛空間的整體性設計
從設備選型、通風排氣、管道暗藏、集中管井及細部裝修等要求出發,對廚衛空間實行了一次裝修到位。這樣做的最大優點是,可以避免二次裝修帶來的水、電媒氣等方面的隱患。
3.3 注意個性化的平面布局設計
除必要的分戶、承重墻體外,盡量采用輕墻分隔,形成可變空間,適應不同家庭構成和生活階段的需求。盡可能地為用戶在水管布置、插座設置、容量預留、門洞位置等方面作潛伏設計,滿足用戶的個性化發展。
3.4 住宅部件設計時,應提高生活品位
門窗與衣柜設計時,應采用步入式衣柜、落地門窗、低窗臺凸型窗、新型塑鋼門窗、多功能戶門、屋面老虎窗等部件,提高室內觀感和趣味性。拓寬陽臺和躍層露臺,增加使用健身、養花等功能,擴大室內外交流的空間。平、立面按雙模設計,滿足新型建材鹼小型空心砌塊結構體系和全清水立面建筑的要求。五層以上住宅設置電梯,符合住宅的發展趨勢。
4.1 完善居住區的配套設施
擁有完善的配套服務設施是現代社區的一項基本要求,這些設施包括家政服務、治安保衛、清潔綠化、文化集會、健身娛樂、郵政電訊、休閑購物等。
4.2 注重居住區整體性設計
完善建筑群空間布局藝術性、避免單一呆板兵營式的組群布局,體現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融洽,可持續發展三大原則。建筑形式和空間規劃應具有親切宜人的尺度和風格, 居住社區環境設計應體現對使用者的關懷。要滿足不同年齡層次的活動需要,為其提供相應社區服務設施, 在滿足生理需求的同時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 通過對物質形態精心規劃設計以及對住戶組織活動特性的研究創造更多積極空間,促進住戶之間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防范性和睦鄰性。
4.3 突出生態化設計理念
重點強調低容積率,高綠化率的設計要求。設置大面積綠地,分散組團綠地;應當關心綠地率,并非綠化率。綠地率指小區綠地與組團綠地占小區總用地百分比,不包括宅前或公建綠地。而綠化率指空地綠化百分比;增加文化設施、交流場所,尊重歷史文脈,建設藝術學校、畫廊、圖書館、電影院等,形成一種風格、一種個性、一種特色、一種品位。
4.4 城市居住區規劃多樣化設計
(1)居住社區規劃設計的多樣性。居住社區設計多樣性包括在城市總體分布設計與功能布局設計。在總體分布設計中,不僅要關注城市土地區位的經濟因素,還應關注城市文化區位的構成與城市整體社會網絡的結構。在微觀的功能布局上,應將重點放在不同類型居住社區在居住生活需求上的差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設計與創造居住社區的規劃布局。(2)居住區建筑的多樣性設計。居住建筑設計本身有著追求富涵人性色彩設計的歷史傳統。然而一段時期以來,源自工業化以來的公寓式住宅平面加上或中式仿古,或西洋仿古,又或中西結合的立面設計可以出現在任何一種類型的居住社區里,居住建筑已漸漸失去其承載與表達不同文化認知、不同社會關系的特性,淪為一種批量生產的行貨。建構不同類型居住社區的空間特色,應要求建筑設計在風格定位、功能布局、形式選擇、材料運用等多個方面,以不同的居住社區特色需求為設計依據,以滿足不同類型居住人群的生活需要、文化需要和社會需要為目的,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3)居住區與服務區的設施多樣性設計。主要分析交通、綠化、房型、物業管理及社區設施配套五項因素在同一價格水平上對居民選擇住房的首要性比較,以反映出不同類型居住社區居民的不同需求。例如在中低收入階層居住社區的大部分居民由主及次地選擇交通、綠化、房型、社區及設施配套,而物業管理基本上被列為最后考慮的因素。這既反映出這一類居住社區的區位弱勢,交通出行不便,綠化環境不佳;也反映出這一階層居民經濟能力水平的有限性。因而,根據不同類型居住社區的主體需求而不是根據人口規模進行設施與服務的配置,將是居住社區規劃的重中之重。
綜上所述,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旨在發揮各專業間的相互兼容和相互制約的作用,以更好的在構筑居住環境過程中把握人和環境之間的平衡關系,從而創造出一個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居住環境。
[1]城市規劃資料集第5分冊城市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胡紋.居住區規劃原理與設計方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TU7
B
1007–6344(2015)01–01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