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菲菲
(大連松巖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綠色建筑設計的探討
張菲菲
(大連松巖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綠色建筑的提出為建筑行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道路,對于綠色建筑的研究探索,我國還處在起步階段,所設計的綠色建筑需要投入比普通建筑更多的資金,因此,不斷完善綠色建筑設計是建筑行業發展的必要途徑。
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設計原則
我國是一個人均資源短缺的國家,每年的新房建設中有80%為高耗能建筑,因此,目前我國的建筑能耗已成為國民經濟的巨大負擔,如何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面臨著人口劇增,資源過渡消耗、氣候變暖、環境污染和生態被破壞等問題的威脅,在嚴峻的形勢面前,對城市建設而言,實施綠色建筑設計,顯得突出重要。
(一)綠色建筑的概念
綠色建筑即能夠達到節能減排目的的建筑物。所謂“綠色建筑”中的“綠色”是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的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自然環境基本生態平衡的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可稱之為可持續發展的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生態建筑等。綠色建筑即在建筑及使用的生命周期內,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降低污染,為人們提供一個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讓建筑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綠色建筑的特征
相對傳統的建筑來說,綠色建筑極大的減少了建筑本身的能耗。綠色建筑對自然進行充分的利用,有既不浪費自然資源又不污染自然環境的特點。一般來說綠色建筑有以下特點:①節約環保。節約環保指的是人們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過程中盡量的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盡可能的節省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把由于人類建筑活動而對自然環境產生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②自然和諧。即人們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的過程中,愛護、保護自然環境,使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只有人與自然和諧才能不損害子孫后代的利益,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③健康舒適。人們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目的是為了讓其為人類提供一個健康和舒適的生活工作環境。因此,建筑物應滿足能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和高效的空間的基本要求。
1.綠色建筑節地設計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國務院有關文件指出,各級人民政府、地方行政公署要全面規劃,切實保護,合理開發和利用土地資源,盡量利用荒地、劣地、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節約用地,從建筑的角度上講,是指建房活動中最大限度少占土地面積,并使綠化面積少損失、不損失,因此在選定建筑的建設地址后,需對建設地段進行現場設計,只有與自然環境協調的建筑才稱得上綠色建筑。綠色建筑的現場設計應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城市中節地的技術措施主要是:建造多層、高層建筑,以提高建筑容積率,降低建筑密度;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環境,提高住宅用地的集約度,為今后的持續發展留有余地;增加綠地面積,改善住區的生態環境;在城鎮、鄉村建設中,提倡因地制宜,因形就勢,多利用零散地、坡地建房,充分利用地方材料,保護自然環境,使建筑與自然環境互生共融,開發利用節地建筑材料。
2.綠色建筑節能設計
(1)屋頂節能設計:我國冬季采暖主要用煤,夏季降溫主要用電,合理的屋頂保溫和隔熱設計可省出大量的能耗。采用屋頂綠化設計技術,增加綠化率,節約能源和調節氣候。
(2)外墻節能設計:建筑設計中應采用高效材料,進行必要的保溫和隔熱設計,不僅要提高對圍護結構的保溫要求,而且要考慮構造柱、圈梁等周邊熱橋部位對外墻傳熱的影響。
(3)門窗節能設計:建筑通風、采光性能變優的同時其面積就要相應的增大,這樣與外界的交換就會變多,特別是最近幾年在居住建筑中比較流行的大落地窗和外飄窗,這些對室內的保溫和隔熱都帶來困難。所以建筑門、窗中特別是戶門、陽臺門及外窗必須進行合理的節能設計,要在設計中提高門、窗的保溫和隔熱能力,增加門、窗的密封性,減少通風次數,合理減少門、窗的面積,降低建筑能耗。
3.綠色建筑平面設計
合理的朝向能使建筑從陽光中獲取大量的能量,住宅往往需要平行布置,并且朝向南面,彼此之間要留出足夠的間距保證冬季的日照時間。建筑的體形系數(建筑物表面積與其體積的比值)直接影響建筑能耗的大小,體形系數越大,單位建筑空間的散熱面積越大,能耗就越高。在相同體積時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熱耗大,從節能的角度宜首選高層和中高層建筑。具體設計時應減少建筑外墻面積、控制層高,建筑層高固定時,對于確定的建筑面積,都有與之相適宜的最佳節能樓層數,減少體型凹凸變化,采用規則平面形式。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充分利用現場的資源來減少建筑耗能以及改善室內環境質量,仔細劃分建筑內的使用功能區,使不需要窗戶的功能區域盡量安排在建筑物的北面,使具有相似使用功能的功能區域盡量位于同一區域。
4.綠色建筑單體設計
外墻設計要滿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風要求,減少對電器設備的依賴,設計時采用明廳、明臥、明衛、明廚的設計,外墻設計要努力提高室內環境的熱穩定。①采用良好的外墻材料,利用更好的隔熱磚代替粘土磚,節省土地資源;②采用選擇性鍍膜窗戶,其導熱系數較小,能夠改善室內環境的熱穩定性;③加強門窗的氣密性,減少熱交換;④使用各種輕便可調節的遮陽設備抵卸夏季太陽的直接輻射,同時冬季能夠調節便于采光;⑤采用彈性設計方案,提高房屋的適用性、可變性,具體表現在建筑結構、建筑設備等靈活性要求上。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能源、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自然資源的消耗使得人類生存的環境受到威脅,建筑作為我們生存的載體,維系人類生存與自然的關系,綠色建筑的不斷研究,是人類文明的一種重大轉變,只有不斷的完善綠色建筑設計,才能促進綠色建筑的不斷發展。
[1] 陳伙榮. 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與策略[J]. 科技資訊. 2009(02)
[2] 劉旭東. 綠色建筑設計[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9(26)
[3] 劉文宇,邰忠奇. 綠色建筑設計的新思路——屋頂綠化[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09(24)
S210
B
1007–6344(2015)01–02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