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梅
(煙臺水務清泉有限公司,山東 煙臺 264003)
水質化驗技術探討
陳春梅
(煙臺水務清泉有限公司,山東 煙臺 264003)
水是人類生存中必不可少的資源。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水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這為水質化驗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適應這種發展的要求,提高水質的化驗技術的水平成為水質化驗部門研究的重點,本文闡述了水質化驗技術的發展歷程以及水質化驗的準備和要求,對水質化驗技術的步驟和方法進行全面的分析,為該技術的發展和創新提供理論基礎。
水質化驗技術 發展歷程 技術分析
水質的化驗過程是凈水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項技術的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凈水工藝的逐步完善。目前,凈水工藝的設計環節需要按照規范和標準的要求進行,這對水質化驗技術而言,無疑是一種更高的要求,另外水質化驗技術的質量也會影響到凈水工藝的實際效果,因此水質化驗技術的質量成為衡量凈水工藝水平的重要指標。
(一)初級階段
水質化驗技術的初級階段從建國開始持續到上世紀80年代,此時社會經濟得到了初步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對水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動了水質化驗技術的發展,并建立了長遠的發展目標,常用的凈水設備(絮凝池、絮凝劑等)及相關技術也得到了長足了進步,尤其在絮凝池方面,不僅拓寬了可以選擇的種類,還增添了許多更為先進的功能,比如網格型絮凝池、紋板型絮凝池等。推動我國水質化驗技術走上技術化、高效化方向的發展道路。另外,對于常用的平流沉淀池而言,將完善的淺層沉淀理論融入其中,使平流沉淀池的淺顯程度更為明顯。在初級階段中,進水池裝置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變化,氣水反沖洗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臭氧化工藝的應用領域十分普及,尤其在水廠中已經非常常見,濁度的水質檢測水平取得顯著的提高,并且在科技不斷發展的影響下,功能各異的水質檢測儀器層出不窮,為水質化驗技術的下一階段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二)發展階段
在水質化驗技術的發展階段中,相關領域注重臭氧型生物活性碳方面的研究,同時,這項技術的研究,極大程度上減小了氣相色譜的總面積,并且還可將陽性原水按照要求轉變成陰性出水。在發展階段中,還對塔型的生物濾池進行了專業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塔型的生物濾池在過濾水中污染物環節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
(三)進步階段
水質化驗技術的進步階段,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至今,在經濟及科技高速發展的影響下,國家的社會格局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對水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水質化驗技術能否跟得上人們及發展的需求,成為相關人員關注的焦點。針對這種變革,我國相關機構做出了相應的動作,不僅將水質化驗技術歸納為重要的研究課題,還建立了一定數量的水質監測站,并配備先進的化驗監測儀器,比如氣相色譜儀等,水質化驗監測水平基本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可見我國水質化驗技術實現了大踏步的發展,在專業技術上,相關研究機構都可做到精誠合作,資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水質化驗技術的優化和發展。
(一)化驗器材
化驗器材在使用之前需要進行嚴格的檢查,結合實際的化驗所需及規范的要求調整規程,在存放過程中,應根據器材的特點進行妥善保管,避免不必要的損耗,并確保器材的清潔程度,防止對化驗結果造成影響。
(二)化驗的管理制度
在水質化驗的過程中,必須按照取樣—化驗—報送的流程進行,在各個環節中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質量檢測制度,層層監管,從而確保水質化驗結果的真實性。
(三)化驗設施與工作環境
為了保證水質化驗分析的質量,需要齊全化驗設施的支持,在工作的過程中還需要對這些設施進行定期的保養,并保持良好的設施工作環境,確保化驗的環境因素(溫度、濕度等)滿足規范的要求。
(四)化驗的化學試劑
在運用化學法對水質進行化驗時,需要運用到分析純,為保證化驗結果的準確性,需要滿足各項要求,如果使用化驗儀器對水質進行化驗分析,通常運用優級純,這對配置的精準度和存放條件具有較高的要求。
以氧溶解量的測定方法為例,詳細探討了常用的水質化驗技術,主要包括碘量法、修正法、 膜電極測量法、電化學探頭檢驗法及離子色譜檢驗法。
(一)氧溶解量的測定法
對于待測水中氧溶解量的測量,使用較為的廣泛的方法主要有三類,第一種為碘量法,在水中添加適量的具有一定堿性的碘化鉀(KI)與硫酸錳(MnSO4),在水中溶解的氧會與錳離子發生氧化反應,形成四價錳離子,四價錳離子的氫氧化物在氧的長時間作用下會快速生成棕色沉淀,此時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酸性溶液,棕色沉淀物會發生溶解,并與水中的電離子進一步反應,通過置換可得到游離的碘元素,通過滴定及相關計算可得出水樣的氧溶解量;第二種方法為修正法,通過測定,如果水中的亞硝酸鹽氮的含量在0.05mg/L以上且二價鐵離子的含量在1mg/L以下時,可選用一定量的疊氮化鈉進行氧溶解量的測定,如果水中的二價鐵離子含量在1mg/L以上時,需要運用一定量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測量。如果水樣中含有可見的懸浮物時,可選用明礬絮凝法進行氧溶解量的測定;第三種方法為膜電極測量法,這種方法通過測定氧分子在穿透指定薄膜時的擴散速度確定水樣的氧溶解量,該方法的操作過程相對簡單,在現場測定的應用較為廣泛。
(二)電化學探頭檢驗法
電化學探頭測驗法的下線通常由所選儀器確定,這種化驗方法適用于氧溶解量在0.1mg/L以內且存在能夠跟碘元素發生一定反應的元素的水樣中,在化驗的過程中不會與碘量法發生相對作用,在條件均滿足要求的情況下課使用電極進行水質化驗。如果水樣中含有一定量的特殊氣體(SO2、ClO2等)時,會對化驗及測量結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化驗過程中,需要定期更換薄膜。
(三)離子色譜檢驗法
(1)離子色譜檢驗法的原理
主要應用離子交換的原理,將多種多樣的陰性離子進行反復的分析,并在水中注入一定量的碳酸鹽,促使水樣的陰性離子發生樹脂交換,根據樹脂親和力的差異性達到分離離子的目的,此時被分離出來的陰性離子會與具有一定酸性的陽性離子進行一定的樹脂反應,從而形成電導性較強的酸式碳酸鹽,而本身就具有一定酸性的碳酸氫鹽會轉換為電導性較弱的碳酸,利用電導檢測儀器進行相應的測量。
(2)檢驗存在的干擾和消除干擾的方法
通常情況下,干擾檢驗結果的主要因素是與被測陰性離子具有相同保留時間的物質。淋洗位置周邊的陰性離子的濃度差距普遍較大,在測量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難度。使用合理的稀釋方法,能在很多程度上降低離子定量的難度。濃度較高的有機酸也會對檢驗的結果造成一定影響,而且水在一定條件下會形成負峰降低,時常出現在對氯離子的測定過程中,此時可對淋洗的溶液進行針對性標準化的配置,并采用稀釋樣品,可有效消除干擾因素。
總之,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影響下,人們對水質化驗技術給予了更高的關注,雖然我國水質化驗技術已經得到快速的發展,但為了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和創新,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我國水質化驗水平會上升到新的高度。
[1]孫雪瑩.水質化驗技術研究發展探討[J].科技傳播,2011,(13):74-74.
[2]朱春梅. 我國水質化驗技術研究發展歷程 [J]. 中國集體經濟 ,2011,(12):158-158.
G322
B
1007–6344(2015)01–03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