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冬蕾
摘要:興化市位于里下河腹地,具有典型的里下河景觀特征。通過梳理相關的資料文獻結合現狀調研,從生態態保護與歷史文化傳承的角度對興化市域內的河流景觀規劃進行了具體分析,并提出興化鄉土景觀營造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河流;景觀;規劃
中國古代文明提倡擇水而居,風水學說更是認為“河水之彎曲乃龍氣之聚會也。” 河流對興化城市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城市河流作為重要的生態資源在城市整體生態格局建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同時也對城市發展起著掣肘作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環境壓力進一步加大,水污染問題突出,環境風險不斷顯,四面環水更是給交通發展帶來不便。
一、興化水城的歷史與現狀分析
興化位于江蘇里下河腹地,中心城區地勢平坦、四面環水、水網交匯、城浮水上,自古有“荷葉地”之稱。東郊跺田更是港汊密集,河如阡陌,萬畝黃花,一副“河有萬灣多碧水,田無一處不黃花”的自然風貌,是里下河的風景標志。舊時興化的河流、湖蕩屬淮河水系,水源主要來自淮河。
隨著興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工業發展給城市環境帶來了問題——工業污染物排放造成了興化河流污染,水質惡化,環境質量下降。發展工業與發展農業、旅游業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
筆者比較了一些資料數據,數據主要來源于1995年6月出版的《興化縣志》、2013年修編的《興化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與有關部門的資料等。通過數據整理可以發現如下問題:
(一) 現有河流圖紙資料不全,許多河流名錄上有,圖紙上沒有。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城市快速的擴展與城市建設的發展,許多河流被填埋了。
(二)與河流相關的生態資源數據缺乏。例如河流水質的評估測定數據、河流及周邊的動植物種類名錄、河流微氣候范圍數據等缺乏。
(三)河流整體狀況不容樂觀。對比1995年和2013年的相關數據可以發現,河道變的越來越窄,盲溝死變多,水系不夠通暢,淤積嚴重,水質明顯變差,另外泄洪能力明顯下降。以上官河為例,1995年的檢測數據顯示它的排澇能力是70m3/S,2013年的相關檢測數據僅為33.4m3/S。
除了整理現有的數據資料,筆者還進行了實地調研。重點調研了直港河、大溪河、橫涇河、高王河、車路河等的景觀現狀。
通過現場調研,發現問題如下:
(一) 市域內河流水系面積變少,城市河岸綠地被擠占蠶食。河流空間被商業區、住宅區等擠占,自然河叉、溪溝被填埋、暗渠化,導致河岸生態環境處于日益縮減、消亡的境況。
(二) 河流污染,生態系統退化。興化市區外大部分地區雨污分流尚處于建設階段,河流水質受大環境的影響,污染難以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市區內河岸自然地形逐漸日趨平整化,河流岸線直線化,生態多樣性消失,水域自凈功能退化。
(三) 大部分河流觀賞效果欠佳,且不利于人們開展親水活動。目前興化城中的許多河流兩岸邊都被高大的喬木綠化帶遮擋,這些綠化帶在建設時沒有充分考慮高低層次與疏密排布,效果單一且嚴重遮擋了視線。另外,河邊慢行步道與親水平臺設施缺乏,這些都不利于人們接近和觀賞河流。親水活動類型較少,河流的休閑功能未充分開發。
(四) 河流功能單一。大部分河流水系演化為單調的泄洪道和排洪溝,原有經濟、生態、社會、文化功能逐漸喪失。
二、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與控制性規劃中與河流景觀相關的內容分析
興化近期主要的城市規劃編制成果有《興化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興化市城市空間特色規劃(2012-2030)》,明確提出要彰顯城市特色,突出里下河水鄉城市的風貌。保護歷史城區和歷史文化遺產,展現水鄉古城風貌,在《興化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中對興化城的旅游形象的定位——板橋故里、水韻興化。將公共活動和城市綠道進一步引入濱水空間,并充分挖掘其歷史文化內涵,打造“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水鄉特色。針對這一目標提出了一些改進城市河道景觀的重要措施。
首先,逐步恢復河道的生態系統,劃定城市藍線,禁止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建設行為,保護河流及周邊的自然植被以及動物等不受城市建設的影響。全面保護興化中心城區現有主要河流水系格局。嚴格按照河道建設標準對河道進行綜合整治,全面進行疏浚,確保河道水流暢通。在污水截流和集中處理的基礎上,通過調水、清淤和河岸陸域整治等工程措施,提高城市河道的自凈能力。充分發揮水利工程調度優勢,通過人工調控改變水體水動力條件,提高水體自凈能力。采用生態修復的方法,引入沉水植物,高等的挺水植物,逐漸改善底泥的營養結構……促進生態系統的恢復。
第二,在城市水系的總體布局方面進一步梳理和聯通現有河道,同時解決城市防洪和高等級航道穿越城區問題。保持“老城區周邊延續原有“十水匯城”格局(主要指下官河、上官河、白涂河、青苔河、車路河、姜埝河、直港河、鹵汀河、橫涇河、大溪河等十條河流形成向老城匯聚的放射狀河流系統,),維護老城原有空間格局與景觀特色,同時加強與烏巾蕩聯通水系組織?!边^去烏巾蕩主要的進水河道為鹵汀河,由于河道改建等原因已經逐漸失去與烏金蕩的聯系。在“中心城區南側新區對現狀水系進行梳理,形成“三橫四縱”的水系骨架。三橫包括車路河、紫荊河、城南河,四縱包括鹵汀河、直港河、城東河、躍進河。同時規劃保留現狀部分水系,并進行梳理和聯通,與主干河流共同形成區域水系網絡……”在省規劃院最新編制的《興化市戴南—張郭—茅山城鄉統籌規劃(2013-2030)》中,提出城鎮改造結合水系,計劃新開挖戴南、張郭連接的幸福河的支流和祈水湖水域。
第三,在河道兩岸加強綠化建設,“規劃在水系交匯、轉折及局部放大等區域,構建大小公園和街頭綠地,以水系串聯主要塊狀綠地,改善城區生態環境質量,建設綠色宜居城市?!?/p>
第四,利用河道構筑城市慢行空間,改善人居與交通環境?!耙巹澭睾3睾?、滄浪河、直港河、姜埝河、梓辛河、幸福河等水系空間構建環境優美的、開敞的休閑慢行空間。沿河兩側建設綠化帶、休閑廣場或濱河公園,通過自然緩坡、分層臺地、平臺踏步等多種手法,營造豐富的近水、臨水、親水空間,形成完整的濱水休閑步行系統。”endprint
河流景觀規劃設計是由政府部門、規劃部門、水利工程部門、環境保護部門甚至是周邊居民共同參與完成,涉及面較廣。新一輪的規劃措施如果能結合具體、有效的城市設計方法,興化城市面貌將有會有重大改觀。
三、國內外相關城市河流景觀規劃設計的分析
從20世紀中期開始,河流景觀規劃設計逐漸被許多國家所重視,“近自然化設計”的理念開始被提出,具體的設計方法也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河流近自然化設計是在承認河流現狀的基礎上,通過河流地貌和河流生態系統的恢復,來達到河流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并同時創造出優美的自然景觀的一種綜合整治方式。
日本是河流景觀生態研究和實踐最成功的國家之一,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開始學習歐美的河道治理經驗,主張“自然工法”,九十年代開始,日本河川治理中心相繼出版了許多有關河流生態的專著,分別從規劃設計到工程施工設計,深入細致地論述了河流景觀生態化設計的方法與具體實施細節,特別提出注重河流的景觀效果與居民親水活動的開展。新加坡從2006年開始推出活躍、美麗和干凈的水計劃(ABC計劃),除了改造國家的水體排放功能和供水到美麗和干凈的溪流,河流,和湖泊之外,還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閑娛樂空間。同時,提出了一個新的水敏城市設計方法(也被稱為ABC在新加坡水域設計的亮點)來管理可持續雨水的應用。世界許多國家在河流景觀治理方面都取得了成效,為人類積累了寶貴經驗。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許多城市將自身的特點結合河流景觀特征,進行了比較細致的規劃、設計和實踐建設。以河流綜合治理為目標的我國大型濱河開發項目中較有代表性的有:天津的海河沿岸規劃、南京“十里秦淮風光帶”項目規劃、成都的府南河整治改造、沈陽渾河南岸規劃、上海的蘇州河整治再開發項目等,均以河流水生態環境改善治理為目的,同時將人文景觀與河流自然景觀相融合,為市民提供多功能的河流景觀開放空間。
四、對興化河流景觀規劃設計的一些具體建議:
(一) 在生態保護方面:
(1)建立和完善河流資料,劃定現有河流湖泊的岸線紅線,立案保護。重點保護河道線形的自然狀態,除非必要的通航、泄洪工程要盡量防止截彎取直工程,其次需要重點保護河流自然過程形成的各種河道結構,不得擅自填埋。完善本地區的河流生態系統相關的資料,尤其是動植物資料,這樣有利于開展生態系統的保護與恢復。
(2)興化水域面積較多,可建設用地較少,在市區范圍內,這個問題更加突出。要將生態保護與集約用地相結合,使兩者在可持續發展下取得有機平衡。城市藍線控制可以采用從寬的原則,藍線不應僅包括水面或河道,還應涵蓋相應的擴展空間,方能實現保護水系、控制建設和預留用地的作用,樹立水體周邊的“綠色緩沖帶”,為城市下一步的土地整合和更新規劃提出生態保護方面的控制要求,為水景與綠化系統的融合提供空間上的可能。對藍線可進行局部優化調整。如水體周邊有重要景觀節點的,可以適當放大藍線寬度。
(二)在景觀營造方面
(1)結合微地形處理打造出有層次感的景觀效果。
興化地勢低洼,觀景多以平視為主,容易顯得單調。微地形是在景觀中依照天然地貌或人為造出的象微小的丘陵似的地形,一般高度在三米以下,仿自然界中的起伏變化地勢,再根據地形的變化配置合適的植物與景觀設施小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景觀效果。
(2)營造有地方特色的景觀效果。
興化是座歷史名城,有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優美的水鄉風光,若是做千篇一律的現代化、國際化設計會使它喪失自身特有的美。充分利用水鄉的植物來體現地方特色,沿河道方向組織帶狀植物分區。同時對沿河的建筑樣式進行改造設計,結合具體河流的景觀特征來改造兩岸的建筑,改變目前風貌不一的狀況。在一些生態保護較好的河段,如直港河,適當保留或翻建一定規模的水鄉農舍民居,而不是全部拆遷換成新建小區。沿河的建筑也可以采用垂直綠化與屋頂綠化的設計方法來增加鄉土氣息。
另外,可以將河流景觀融入到現代化的商務休閑區中。國內如杭州的南宋御街和南京最近完成的老門東地區的改造都將歷史元素、現代商務與河流景觀結合起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推進親水設施規劃設計,為市民打造多種形式的親水活動。
河流廊道為城市提供了多樣的開放空間和開闊的景觀視野,向來都是人們樂于前往的休閑場所。興化市區的昭陽湖公園露天游泳場原是近年來人們消夏避暑的好去處,游泳場采用自然過濾的河水,水質較好,但因設計上的安全問題現已關停。滿足人們親水活動的需求,規劃安全、有效的親水設施可以體現出政府對人民的關愛,同時也使城市更具有凝聚力與活力。
親水活動的展開受河流本身條件的影響,如河道的形狀、流量、水質特性、景觀特征等,要綜合考慮地形的容許度、同水環境的適應、同自然環境的適應、安全性的確保、與景觀的協調、同規劃的整合性、對維護管理方面的影響、安全性的確保等方面。
興化現有的航道一般緊鄰河流建造高出城市地坪標高的直立式混凝土河岸來防洪和抗水力沖刷,但這也造成了城市與河流的阻隔。因此,需要考慮適宜的河岸形式以削弱城市與河流的隔離感,并為人們提供親水的可能??梢愿鶕影队玫乜臻g的寬窄,采用抬高城市基礎面或是利用近岸建筑物形成空間過渡等方法,減小河岸防洪堤與城市界面的高程差。興化大部分河流水流平緩,河口均寬在100米左右的有車路河(100米)、鹵汀河(120米)和下官河(90米),這三條河流同時還是興化的主要航道。流域面積較大的河流可以結合周邊廣場設置開展大型的文化娛樂活動。在設計親水活動時,應該將具有季節性色彩的活動融入設計之中,讓人們在河流枯水和豐水期都可以享受親水、觀景、散步的閑趣。同時,可以在一些重點區域規劃水上游覽線路,通過碼頭讓人們可以從主城區乘游船前往郊野的生態公園,享受田園風光,欣賞沿河美景。
總結
興化是江蘇著名的水鄉勝地,水網密布是興化的一大地理特色。老一輩興化人總能回憶起他們童年在水邊生活、嘻戲的情景。“水利萬物而不爭”、“上善若水”,水是興化城市的特殊命脈。通過有效的河流景觀規劃設計,能逐步恢復河流的生態系統,改善水質,優化城市景觀環境,營造出親切的水鄉氛圍。城市人居生態環境不僅是基本現代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指標,它也決定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否可以支撐城市向更高目標邁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