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旅游是一種新興的旅游形式, 目前已成為旅游業服務“三農”、促進農村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旨在探討鄉村旅游中問題解決的途徑對策,以期提升鄉村旅游的競爭力,發展特色,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對策
鄉村旅游作為現代旅游的一種新形式,已成為當今重要的產業形式,它把城市與農村緊密相結合,賦予鄉村產業發展新內容。從本質上講,鄉村性是吸引旅游者進行鄉村旅游的基礎,是用以區別城市旅游和界定鄉村旅游的最重要標志。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工作
首先,制定科學規劃,健全各項法規制度,做到統放適度,規范管理。鄉村旅游的開發、村旅游資源離不開農業部門、旅游部門、其他行政主管部門等的協調統一有效管理,政府主管部門依據農業資源不同性質、作用、功效統籌規劃,有機整合,分門別類,制定相應的旅游發展規劃和政策,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做好指導、監督,有針對性的管理。“統”是為了旅游鄉村的整體形象和整體利益,“放”是為了讓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更靈活,更好地適應旅游市場的需求。
其次, 開發鄉村旅游的地區要重視本地人才的培養, 用現科學管理制度和方法現代化經營鄉村旅游。鄉村生態旅游是一種文化性、趣味性、參與性很強的產業,只有在內容和形式上充分體現出與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特色, 體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民族色彩和文化內涵,并將之融合于優美和諧平衡發展的鄉村生態環境中,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旅游者的出游動機,促進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
最后,扶持完善鄉村旅游配套設施。旅游環境是個綜合指標,旅游業的持續發展更是綜合性經濟產業,包括有形的指標,如便捷的交通,以提高旅游區的可進入性;特色的鄉村旅館,以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也包括無形的服務質量等標準,創造高質量、高品位的旅游服務環境,以贏定游客的穩定性,使游客進的來、留得住。
二、鄉村旅游產品品牌的構建,加大梯級、分層開發,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戰略選擇
鄉村旅游重點在鄉村景觀所具有的典型鄉村性和傳統地域文化特色性,開發保持鄉村旅游產品就要從挖掘產品供給入手,考慮這些資源的內涵,多方位滿足游客觀光、度假、求知、閑適、獵奇、嘗鮮、參與等活動需要,調動游客視覺欣賞、觸覺感知、味覺品嘗、豐富聽覺等多種感官,讓游客主動參與,豐富見識、增長才識。這就要求依據鄉村旅游產品自身兼具生產性、生活性和生態性的功能特征,保持鄉村旅游產品的自然真實性,設計獨特性產品。農業的地域性、自然條件差異性決定了產品不能模仿,切記追求一刀切。
鄉村旅游產品的梯級分層開發要自然和人文兼顧,推動“物的鄉村旅游”和“人的鄉村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留住鄉土文化和建設農村的生態文明的同時,思想、觀念和意識,素質能力、行為方式和社會關系,都是必須要考慮的內容。這些最好要融入鄉村古樸建筑、鄉民奇妙典故傳說、傳統部落住宅、濃厚底蘊的鄉村節慶、風情沿革、農作物及生產方式等等都是豐富的鄉村人文資源之中。因此要認真分析旅游鄉村的歷史發展過程,從中探尋鄉村發展的文脈、演變,設計一些吸引旅游者參與共融的農家生活旅游項目產品,山水之樂樂于人,山水之美美于人。因樸實的農村鄉情讓旅游者體驗樂趣, 因旅游參與而收獲知識,滿足旅游者寓教于樂的需要,能使游客積極參與,共融共樂,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三、建立有效利益分配和調控機制,促進鄉村旅游良性循環
鄉村旅游良性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旅游利益主體間的利益平衡分配、協調控制。可持續旅游的主要利益相關者——旅游社區集體和居民、當地政府、旅游企業、旅游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常態又處于動態,必須確保各利益之間分配均衡,方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使鄉村旅游資源發揮最大效益。而當地政府作為鄉村旅游資源的最大權利人和鄉村旅游總體利益的代言人、旅游資源產權歸屬人責任重大,它規劃利益群體參與旅游開發,保證從制度入手,建立利益保障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利益溝通機制、參與機制等,實現利益的公平、公正,合理規范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
四、注重經濟利益、資源和生態環境、社會(包括文化)效益綜合發展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鄉村旅游的基礎在農業,農業自身的生產經營、鄉村文化建設、農村生態及資源環境的開發保護影響著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為了開發建設,單純追求經濟利益,鄉村旅游獨特的原生態資源一旦遭到破壞,很難治理恢復,所以要預防并漸進推進,不能一窩蜂,不能刻意模仿隨意開發,開發必須兼顧資源與環境,把追求經濟效益具體化為實際的旅游經營和管理之中。旅游資源目標開發的同時,對鄉村旅游有的考核要嚴格到位,對游客的接待容量不能超過環境的承載能力,以及鄉村居民的承受力。我們可以通過建立鄉村保護區等形式,把瀕臨消亡的鄉村自然景觀和傳統文化予以保護。另外,發展鄉村旅游,文化是內涵,關鍵在服務。城市旅游者鄉村游除物質觀賞外,重在精神娛樂、精神收獲。樹立這樣的觀念:服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游客從旅游服務中更加認可和尊重當地旅游產品和村民,反過來,旅游地村民從自己提供的高質量的旅游服務中對自己地方風俗文化及服務感到自豪、自愛,自然行為極易升華為文化遵守的自覺。所以,品味鄉村生活,只有旅游服務與鄉村文化有機結合才能提升鄉村旅游質量和品味,才能保持鄉村旅游健康持續發展。鄉村旅游地要把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以優美的生態環境、特有的文化產品吸引各類游客,創造出自己的、穩固的旅游形象,使鄉村旅游最終發揮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吳建華,鄭向敏.我國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5(3)
[2]徐琪.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09,37(10)
[3]高愈萍.淺析我國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08,6
[4]李加林.中國鄉村旅游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1(1)
作者簡介:任世國(1972—),男,河南新鄉人,新鄉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旅游管理方面的教學與研究。endprint